卷一百七十八 州郡八
真定(漢中山國之東恒邑,亦漢舊縣。漢新市縣故城在東北也。)
鹿泉(井陘口在此,今謂之土門。漢韓信破趙軍,殺陳馀於此。)
井陘(漢舊縣,古井陘。武德初置井州,今縣城實中,甚固。)
靈壽(本中山國之都也。漢舊縣,故城在今西北。衛(wèi)水在今西山東北,入滹沱河。滹音乎,沱音陀。)
稿城(后周置鉅鹿郡。隋置廉州。漢稿縣故城在今縣西。肥壘,故肥子國,漢以為縣,亦在今縣西南。)
九門(漢舊縣。)
石邑(漢舊縣。井陘山甚險固,故李左車說陳馀曰:"井陘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請守之。"不從。故城在今縣西北,俗謂之人文城。有卑山,卑音蔽。今名抱犢山,西面危絕,山頂有二泉。后魏葛榮亂,百姓抱犢上山,因名焉。)
房山(漢蒲吾縣。房山在縣西北,俗名曰王母山,上有西王母祠。)
行唐(漢舊縣。滋水所出。)
○博陵郡
(東至河間郡二百八里。南至趙郡三百十七里。西至常山郡一百二十四里。北至安邊郡四百九十里。東南到饒陽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常山郡一百二十里。西北到常山郡行唐縣七十里。東北到文安郡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里,去東京一千二百里。戶七萬六千六百,口四十七萬七千二百六。)
定州(今理安喜縣。)帝堯始封唐國之地。戰(zhàn)國初為中山國,后為魏所并,后又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之地。漢高帝置中山郡,(中山記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為中山國。后漢因之,晉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於此,(都中山,置中山尹。至慕容寶,為后魏所陷。)北岳常山在焉。后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為定州。后周置總管府,領(lǐng)鮮虞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博陵郡,后改為高陽郡。大唐為定州,或為博陵郡。領(lǐng)縣十一:
安喜(古中山鮮虞地。漢盧奴縣。有盧水,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名焉。)
北平(秦曲逆縣,漢為蒲陰縣。蒲水所出,在今縣西北。)
鼓城(春秋鼓子國也。漢臨平縣故城在東南。又有漢下曲陽縣在西。)
恒陽(漢上曲陽縣也。常山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常水所出。)
新樂(春秋時鮮虞國,漢新市縣地,蓋堯帝始封之唐國也。)
義豐(漢安國縣。又有漢解瀆亭,在今縣東北。)
望都(漢舊縣。堯始封於此。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有中人亭、左人亭,即今縣城也。倒馬故關(guān)在縣西北,極險要也。)
無極(漢舊縣。)
唐昌(漢苦陘縣。又有中山故城,在縣東北。有漢石臼河。又西北有故關(guān)邑城,即漢關(guān)縣。)
深澤(漢南深澤縣。)
陘邑
○河間郡
(東至景城郡二百里。南至信都郡二百三十里。西至博陵郡二百八里。北至文安郡一百八里。東南到景城郡弓高縣一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饒陽郡一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二百十里。東北到景城郡魯城縣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二千二百里,去東京一千三百四十里。戶九萬五千二百四十,口六十四萬二千五百六十二。)
瀛州(今理河間縣。)春秋時屬晉,七國時屬趙。秦上谷郡之地。漢屬涿郡,后為河間國。后漢及晉因之。后魏為河間郡,孝文帝分置瀛州。隋初廢河間郡,置瀛州;煬帝初州廢,復(fù)置河間郡。大唐因之。領(lǐng)縣六:
河間(漢州鄉(xiāng)縣,后漢改武垣縣。漢武帝得鉤弋夫人於此。)
博野(漢博陵郡,后徙安平。又有漢蠡吾縣故城,在今縣西。蠡音禮。)
束城(漢舊縣。后魏置束州。)
樂壽(漢曰樂城縣,故城在今縣西北。漢又曰中水縣,居兩河之間,故曰中水。)
高陽(漢舊縣。后置高陽郡。有易水。)
平舒(晉置章武郡。)
○文安郡
(東至……南至河間郡一百八里。西至上谷郡露山一百七十里。北至范陽郡二百八十里。東南到景城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博陵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上谷郡一百八十里。東北到北平郡八百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十里,去東京一千四百四十四里。戶五萬五百十,口三十二萬六千四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