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列傳第八
史臣曰:"蕭何文吏自愛,懼秦法誅戮,乃推奉漢高;李通家傳讖術(shù),知劉氏當(dāng)興,遂翊戴光武。終而白水復(fù)禹,中陽纂堯。方策以為美談,功臣仰其徽烈。趙貴志懷忠義,首倡大謀,爰啟圣明,克復(fù)仇恥。關(guān)中全百二之險,周室定三分之業(yè),彼此一時,足為連類。獨(dú)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鄰國。侯莫陳崇以勇悍之氣,當(dāng)戰(zhàn)爭之利,輕騎啟高平之扉,匹馬得長坑之捷。并以宏材遠(yuǎn)略,附鳳攀龍,績著元勛,位居上袞。而識慚明哲,咸以兇終,惜哉!信雖不免其身,慶延于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歟。
初,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榮敗后,此官遂廢。大統(tǒng)三年,魏文帝復(fù)以太祖建中興之業(yè),始命為之。其后功參佐命,望實(shí)俱重者,亦居此職。自大統(tǒng)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總百揆,督中外軍。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闈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分掌禁旅,當(dāng)爪牙御侮之寄。當(dāng)時榮盛,莫與為比。故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云。今并十二大將軍錄之于左:
使持節(jié)、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尚書左仆射、隴右行臺、少師、隴西郡開國公李虎
使持節(jié)、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元欣
使持節(jié)、太保、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李弼
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nèi)郡開國公獨(dú)孤信
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
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于謹(jǐn)
使持節(jié)、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
右與太祖為八柱國。(后并改封,此并太祖時爵。)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廣平王元贊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齊王元廓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秦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國公宇文導(dǎo)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國公侯莫陳順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雍七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國公達(dá)奚武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陽平公李遠(yuǎn)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國公豆盧寧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國公賀蘭祥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國公楊忠
使持節(jié)、大將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郡開國公王雄
右十二大將軍,又各統(tǒng)開府二人。每一開府領(lǐng)一軍兵,是為二十四軍。自大統(tǒng)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將軍外,念賢及王思政亦作大將軍。然賢作牧隴右,思政出鎮(zhèn)河南,并不在領(lǐng)兵之限。此后功臣,位至柱國及大將軍者眾矣,咸是散秩,無所統(tǒng)御。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諸公之下,不得預(yù)于此列。
《周書》 唐·令狐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