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通用15篇)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發(fā)布時間:2022-11-08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通用15篇)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

  古詩作為小學中的重要內容,古詩教學應從學生的現實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通過生活來認識古詩,而不是用古詩來認識生活。我們的課堂應不僅僅關注古詩本身,還應讓學生真正感悟古詩。下面就結合《泊船瓜洲》的部分教學談談我的教學思考。語文教學

  教學片斷一:

  導入,交流資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課前老師請你們收集了詩人王安石的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他的生平,以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生:老師,王安石是宋代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的地方官,先后兩次擔任宰相,推廣變法,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生: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倔強的性格,其詩常以梅花,蒼松,勁竹相經善于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詩句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是他第一次被免職后又被任命為宰相時在上任途中所作的一首詩。

  師:同學們搜集的資料非常有價值,因為了解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對我們理解古詩非常有幫助。

 。ㄔO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要了解詩的寫作背景和詩人在寫詩時的心境,讓學生跨越時空走進詩人的生活,從而為更好的理解古詩打下基礎。)

  教學片斷二:

  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師:老師想考驗同學們的自學能力,除了了解詩人背景外,你還知道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呢?

  生:老師,我們可以結合注釋、插圖理解詩意。

  生:老師,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

  生:我們還可以抓重點詞句理解詩的內容。

  師:對,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好辦法,下面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法理解詩意體會感情,小組合作學習古詩,一會咱們來匯報好嗎?

  生:合作自學

 。ㄔO計意圖:在學習古詩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自我的角度來解讀古詩,這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辦法。)

  師:同學們學好了嗎?“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咱們一起交流學習收獲好嗎?

  生:老師,我讀懂了前兩句,意思是京口和瓜洲只一水相隔,鐘山與京口也只隔著幾座山。從“一水間,只,數重山”這幾個詞中我感到作者很思念家鄉(xiāng)。

  師:為什么呢?

  生:你看插圖上京口與瓜洲,鐘山與京口離的都很遠,我覺得是因為作者思念家鄉(xiāng)所以在心里覺得很近。

  師:是呀,鐘山是作者第一次被貶職時的居住地,假如你是作者,來到江邊,望著對岸,而你的家鄉(xiāng)就在對岸,你的心情怎樣?

  生:思念家鄉(xiāng),很留戀

  師:誰能讀出作者的心情?

  生:指讀,評讀,齊讀

  師:你還誰懂了什么呢?誰愿繼續(xù)匯報?

  生:老師,結合注釋我讀懂了后兩句,意思是:“春風又把江南的岸邊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我的故鄉(xiāng)呢?我從“綠,何時,還”感受到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你很會學習,并且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但“江南岸”是江南的岸邊嗎?誰有不同意見?

  生:我覺得不是,應該是長江的南岸。

  師:你為什么這么肯定呢?

  生:題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注釋里說瓜洲在長江北岸,而且從插圖上我看到作者在水邊遙望對岸,所以我認為江南岸是長江的南岸。

  師:那么把自己當成詩人,讓我們留戀的讀讀后兩句好嗎?

  生:自由讀,指讀,評讀,齊讀

  師:同學們把“綠”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因為一個“綠”字仿佛讓我到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的美景。

  生:一個“綠”字可以完全概括江南春天的美景。

  生:讓我想到了綠樹、綠草、綠油油的田野……

  師:是呀,一個“綠”字寫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多美呀!假如你是作者,看到此情此景心情怎樣?

  生:一定很高興,很舒暢。

  師:是呀,作者就要上任當宰相了,思鄉(xiāng)之余心情一定很-----

  生:高興、得意……

  師:對,這一句也正是詩人奉旨進京時喜悅心情的寫照。讓我們一齊“春風得意”的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本來上任是一件高興的事,王安石又可以做宰相了,為什么還想著什么時候能回來呢?

  生:我知道了,一定是他想到了第一次被免職的經歷,對前途有點擔憂。不知道這次能怎么樣。

  師:你理解的真透,詩人正是想到了政治斗爭的復雜,推行變法的困難,聯想到第一次被免職的情景。于是,又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此時,詩人的心情是多么復雜的,你就是詩人,咱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好嗎?

  生:自由品讀,感悟詩情。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背景,容入詩中理解詩人復雜的心情,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在反復誦讀中深切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意境,與詩人同喜同憂,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詩。)

  案例反思: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在教學中我放開手腳,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自我范圍內的初步理解。匯報時,從品詞、品句入手,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詩詞的背景,重點抓住“情”反復引導。讓孩子們在品讀中既能夠感受到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又能夠體會到詩人上任途中那種春風得意又顧慮重重的心情。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隨著詩人的脈搏一起去感受跳動。讓學生真正感悟古詩,將古詩多元解讀,豐厚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2

  一、簡介作者

  二、范讀詩歌

  三、學習古詩

  學習前兩行詩:

  1、學生朗讀古詩,找出哪一個字寫詩人想回家?(還)

  2、詩人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們先來看題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車停站,能否說“泊”站?

  4、詩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讀一、二行詩。

  5、這兩行詩中有兩個地名,誰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師畫圖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學生在圖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間”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說?還有什么說法?(京口瓜洲被一條長江隔開了)還有幾種說法?

  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多種說法,說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解釋古詩。

  7、齊讀第二行詩,鐘山在什么地方?(在圖上畫出)

  “數重山”是什么意思?這一行詩連起來怎么說?

  8、從“一、只、數”可以看出什么?(離家鄉(xiāng)不遠)

  京口是在對岸,可以看得見,那么鐘山與詩人有什么關系?

  9、我們剛才抓住了“一、只、數”來理解,那么這兩行詩該怎么朗讀呢?學生練讀。

  10、詩人離家很近了,應該怎樣?(*家近應該還)

  11、用“*家近應該還”的語氣再讀這兩行詩。

  學習后兩行詩:

  1、讀三、四行詩,這里有一個字較難理解:

  “綠”是什么意思?整行詩的意思怎么說?可以用什么表達方式把這句話說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給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綠裝)

  “又”是什么意思?說明詩人離開家的時間……

  這句話寫出詩人怎樣?用三個字概括。(離家久)

  *家近,應該還;離家久,怎么樣?用三個字來概括,怎么說?(更該還)

  2、朗讀第四句詩,這句詩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學生說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決)

  這句詩的意思該怎么說?加上感嘆詞把這句話說得更好些,該怎么說?

  把“明月”換成“月亮”行不行?

 。髟率菆A圓的,代表團圓,“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讓我們懷著想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朗讀這兩行詩。

  3、一、二行詩我們說“*家近應該還”,第三行詩說“離家近更應還”,最后一句該怎么說?(思家切)從“何時”看出詩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個字該怎么說?(何時還)

  4、這時你會產生什么問題?(為什么不能還)教師介紹原因。

  5、齊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6、師:這首詩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這首詩中有個字寫得最好,(“綠”字)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教師介紹故事)

  把“到、過、入、滿”代入詩句進行評價。

  從詩中的“綠”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勃勃生機)這個“綠”字還讓我們想到許多詩句(師朗讀寫春天的詩句)

  7、練習:

  選詞填空:

  ⑴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

 、啤、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 。┮怀卮核。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樹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通過比較閱讀,揣摩不同作者對思鄉(xiāng)的不同表達方式。

  3、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重難點:

  1.比較閱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

  2.體會詩人的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環(huán)境:老師自制的課件;上課環(huán)境為有電腦、投影儀和大屏幕的教室;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詞了,大家還能背誦李白的所寫的那首名篇——《靜夜思》嗎?(學生齊背后,出示幻燈片2)

  2)大家知道是什么景物勾起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嗎?(月亮)

  3)師小結:說得很好,自古以來,月亮就象征團圓之意,我國古代文人在寫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詞中往往會提到月亮,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泊船瓜洲》。

  2.新授《泊船瓜洲》

  1) 初讀:大家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詩文,看看有哪些字詞的讀音你還不確定?尤其是詩文中的多音字,你能結合書下的注釋和你的初步理解,為這些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嗎?

  你知道讀七言絕句時,應當如何停頓嗎?(出示幻燈片3進行正音,師畫出停頓節(jié)奏)老師范讀后學生再讀詩文。

  2) 介紹作者(出示幻燈片4)

  你對王安石了解多少?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3)詩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俅蠹以倏纯次闹械淖⑨專私“泊、一水間、數重山”的意思,再思考:“京口、瓜洲、鐘山”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幻燈片5)

 、谧髡哒驹谑裁吹胤?眼里看到了什么地方?心中想到了什么地方?(幻燈片6)

  (眼中之景——京口、瓜洲    想象之景——老家鐘山)

 、奂热浑x家“只隔”“一水間”、“數重山”,但離家真的近了嗎?(對于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即時要回到家,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說“只隔”只是詩人的自我安慰而已)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歸心似箭、高興)

  ④詩意:從京口到瓜州僅僅只隔著一條長江了,離老家鐘山也不遠了,只隔著幾重山而已。

  老師小結: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了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眼能見到,說明離家很近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是想象之景,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葸^渡:離家這么近,詩人回家了嗎?為什么不能回家?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詩句,然后一邊欣賞老師所出示的圖片,一邊思考問題。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幻燈片7)

 、龠@幾張照片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的?(春季)你是根據圖片上的什么特點來認定是春天景色的?(綠色)是什么讓江南兩岸出現了一片綠色呢?{(春風)又綠江南岸,所以說,江南的綠色是春風的功勞}

  ②為什么說作者選用“綠”字比“過、滿、吹”字好?(幻燈8)

  (一個“綠”字,使動用法,使(江南兩岸)變綠,從春風的結果入手,將靜景化為動景,寫出了春天的色彩繽紛、春天的草長鶯飛、春天的綠意盎然,春天的滿目新綠、春天的生機勃勃以及春后江南景色變化。一個“綠”字,其實也是)

  ③一個“又”字,你能體會出什么?一個“綠”字,從表面上看是江南春草遍地生長,一片新綠,實則比喻的是什么在無情地生長?(而這一片生機卻隱喻著詩人思鄉(xiāng)的愁緒如同春風之下的小草一樣,無窮無際地蔓延與生長。)

 。ㄒ粋“又”字,點明了詩人當初離家的時間,又暗含“草兒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春天去了,也有再回來的時候”的意思,而自己的離開了家鄉(xiāng),什么時候又才能回來呢?)

 、芡惠喢髟拢娙藭f些什么呢?(幻燈片9)

 。髟潞螘r照我還)

  (3)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心路歷程(幻燈片10)

  此時的詩人,離家已經很近了,只隔著“一水間、數重山”了,詩人也很想回家,卻不能回家,這是為什么?

 。ū尘昂喗椋罕驹妼懹谖鯇8年,此時正好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離京剛好一年,宋神宗再次拜他為宰相,王安石深感變法的不易,因此兩次上書推辭都未被批準,只好勉強上任。在途經家鄉(xiāng)之時,看到可望可見的京口,想到不遠的老家鐘山,一股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油然而生,然而皇命在身,卻不能回家,所以只能自我安慰;找看到眼前的一片綠油油的莊稼,不油讓人想起自己的變法給農民所帶來的好處,想到這些,還會不由自主生出一點欣慰和高興;然而,這變法卻得不到上層人物的支持,以后的政治前途和自身命運到底如何:是功成名就呢,還是又一次失敗而歸?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一種無奈之情已然可見)

  更為苦惱的是,詩人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回家嗎?(不知道。所以才發(fā)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吶喊,此處已經可以看出詩人的真實內心了,不愿上任,卻不得不上任,只能盼望早日離開官場,盡早回到沒有利益紛爭的老家。)

  板書:強烈思鄉(xiāng)、欣慰高興、無奈苦惱

  4)生齊讀詩文,要讀出詩人的這種心路歷程。。

  3、背誦古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讀詩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王安石的這首七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著眼于春天景色的描繪,寫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無比思念和近家不能回的無奈之情,也寫出對前途命運的擔憂之情。

  暖人的春風和勾人的明月可以勾起大家的思鄉(xiāng)之情;而可以使萬葉飄落、百花凋零的秋風,則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tài),從而讓人想起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之孤獨、凄涼與寂寞,再燃思鄉(xiāng)之火。張籍的七言樂府詩《秋思》便是如此。這是下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了。

  4、擴展了解  同一主題“思鄉(xiāng)”的不同表達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文體形式表現):

  回顧舊知:你還記得以下這些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嗎?

  詩    詞:《游子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白話文學:《故都的秋》

  欣    賞: 歌    曲:播放mp3《明月幾時有》

  5、作業(yè):

  1)你還知道哪些思鄉(xiāng)的古詩詞?抄寫兩首,背誦一首。

  2)學會唱一首思鄉(xiāng)的歌曲。

  6、板書設計:

  只  隔        家在眼前           強烈思鄉(xiāng)

  綠江南        變法成效           欣慰高興

  何時還        家不能回          

  遙無歸期           無奈苦惱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4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yǎng)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學過了許多古詩,回憶與月相關的古詩?

  生:《靜夜思》、《楓橋夜泊》等。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一首古詩也是跟月有關的,這首詩的題目我寫在黑板上了,誰愿意大聲地念給大家聽呢?好,請你來讀吧(微笑地請一學生)。

  生1:(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可以,誰再來?聲音要大一點,你來(請學生)。

  生2:(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非常好。再來(請學生)

  生3:泊船瓜洲。

  師:第一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讀什么?

  全班:(大聲地)bǒ。

  師:連著題目一起讀,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師: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要把這首詩學好,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來學習這首古詩呢?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生1:要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生2:要懂得題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詩的意思。

  生4:還要了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讀。

  生6:還要背誦。

  師:好,我們就初定三個任務。(讀、理解、背誦)

 。ǚ此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我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chuàng)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確定學習任務,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已的事。)

  二、讀詩。

  師:我們先說說怎樣讀,分小組讀,一個一個地讀,其他的聽,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志地方。讀錯的馬上幫助他糾正。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課件出示配樂詩句。老師巡查、指導。)

  師:(充分朗讀后)好,剛才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告訴老師好嗎?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我讀成jiān ,同學告訴我“間”在這里是間隔的意思應讀ji?n。

  師:很好,還有嗎?

  生2:鐘山只隔數重山的“重”我讀成zhònɡ,同學告訴我數重是幾層的意思,所以應讀chónɡ。

  師;很好。還有嗎?(沒有舉手)。沒有了,剛才小組學習的時候,同學們很認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學讀得不是很流利,小組長就多給了這個同學機會,請他多讀一遍,非常好!這就是合作學習精神,F在敢讀給大家聽嗎?

  全班:敢!,

 。ǚ此迹和瑢W之間懂得合作,互相傾聽,互幫互助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

  生:朗讀古詩。

  師:很好,語音準確。聲音略低了一些,誰能讀得高一些?

  生:朗讀古詩。

  師:讀得流利。

  生:繼續(xù)讀。

  三、理解。

  師:好,看來我們第一個任務完成得不錯,大家讀得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F在我們看第二個任務;理解。請同學們給合注釋和手邊的資料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讀不懂的提出來小組討論。如果小組同學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可以離開座位找你認為最有水平的同學來解答,開始。

  全班:(學生按要求合作學習、討論。)

  (反思: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師:很好。其他同學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生:學生自由畫圖。

  師:老師巡視。然后請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學生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生:學生到黑板上畫圖。

  師:我們共同來看一看,畫得怎樣?

  生:畫得很好,把它們的位置畫準確了。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有一個同學畫得也很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生:學生到黑板前展示。

  師:同學們還讀懂了什么?

  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知道。

  師:詩人要“還”到哪里呀?

  生:家鄉(xiāng)。

  師:對。從這一詩句中我們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鄉(xiāng)。你能把詩句這個意思讀出來嗎?同學們聽一聽,看看是不是很著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師:(微笑地對生)你可以再讀。

  生1:再讀。

  師:怎么樣啦?

  生:有進步了。

  師:誰來幫助他?

  生2:讀

  師:再讀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讀。

  師:很不錯了。誰再來?

  生3:讀

  師:讀出些意思了。誰再來?

  生4:再讀。

  師:讀得很棒,把意思讀出來了。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聽出來,要把哪些字讀好?

  生:又綠了。

  師:還在嗎?

  生:何時、照、還。

  師:很好。全班同學試試看。

  生:齊讀。

  師:不錯。再讀。

  生:齊讀。

  師:很不錯,還知道了什么?

 。ǚ此迹籂I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學生敢說、敢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評價,肯定優(yōu)點,提出不足,相互促進,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生:我讀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著一條江?

  師:哪個字是長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師:哪個字是“隔著”的意思?

  全班:間。

  師: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這說明它們之間的距離怎樣?

  全班:很近。

  師:(微笑對著生5)我們想聽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讀出來,想想怎么讀?(停一會兒)開始,好嗎?

  生5:讀。

  師:要著重把什么字突出來念,可以表示兩者距離很近呢?

  生5:讀。

  師 :有進步了,誰再來讀?

  生6:讀。

  師:特別是有些字…

  全班:間。

  師:還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師:很好,(提高聲音向全體同學)讀。

  全班:朗讀。

  師:全班朗讀全詩。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出意思來了,F在可以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呢?

  師:(沒有舉手的學生)看來都懂了,讓老師來考考你們吧!課件出示(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作者作詩過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學習。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小組交流。

  生:可能用過“吹”字,只說明春風的到來,而不能看出江南變綠。

  生:可能用過“到”“過”字,只是說春風來過江南,而“綠”字用得好,它表現出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

  師:“綠”字給讀者以鮮明的色彩感和生機感,表現出春天到來后長江南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生:還有,春天來了江南變美,詩人就會思念家鄉(xiāng)。

  師: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發(fā)詩人想回家看看的念頭。

  生:“綠”字用得好。

  師: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話。同學們應該學習王安石的這種精神,平時作文時應注意用字、用詞的準確性,養(yǎng)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習慣。

  (反思;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冬去春又來了“我”沒有回到家鄉(xiāng)。同學們知道了這些內容,朗讀就一定不一樣了,F在我們重新把詩句讀一遍,要把詩的意思讀出來。自由朗讀,開始吧。

  全班:自由朗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

  生:朗讀全詩。

  師:“春風”、“明月”、“綠”、“何時”讀得很好。誰再來讀?

  生:朗讀全詩。

  師:非常好,很聰明!我們一起來讀,一、二、

  全班:齊聲朗讀全詩。

  師:好。同學們,再讀詩句有沒有產生新的一些問題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鄉(xiāng)只隔幾重山,為什么不能回家鄉(xiāng)呢?

  師:這是個十分有水平的問題,王安石為什么這么想念家鄉(xiāng),為什么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們找的資料有談到這個問題的嗎?

  全班:紛紛看自己的資料。

  師:我補充一些資料給大家看,看完后回答問題。(發(fā)資料,每一個學生一張)

  全班:閱讀自己和老師發(fā)下來的資料。

  師:巡視、輔導。

  師:看完了嗎?

  全班:看完了。

  師:請告訴你知道的情況。

  生 1:知道在什么地方寫下這首詩的,泊船瓜洲時寫的,是在江邊。

  師:這時詩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說是在赴任路上寫的。

  師:還知道些什么呢?

  生 3:我還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他詩寫得好啊。還知道什么?

  生 4:王安石原來是不想赴任的。

  師:恩,兩次推辭皇帝都沒批準,所以、

  生 4:所以他在江邊寫下這首詩時,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

  師:非常好!怪不得他剛出來就這么憂愁、憂傷。他前面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了。同學們請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標點符號?

  全班:句號。

  師:他不是在問,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師:對,想自己的蹉跎,想、(請一學生)

  生 5: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師: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這首詩充滿了了憂愁。現在,我們再來讀,感受就不一樣了,(作手勢)  我們再讀。

  三、背誦。

  全班:(讀)

  師:不太好,同學們要體會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讀,很有感情地)

  師:非常的憂愁,這一去呀,不知何時返回家鄉(xiāng)了。會背誦了嗎?

  全班:會!

  師:我們一起試一下,憂愁地背誦啊。

  全班:(一起背誦)

  師:很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師:我要特別表揚你們,你們是自己完成了任務,F在,布置作業(yè)。(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找一找有關王安石寫的詩讀一讀。)

  (反思: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補充閱讀資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聰穎好學,年輕時就中了進士。他的詩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時,曾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賞識他,1069年調王安石任參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對西夏作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三年后,他辭去了宰相的職務,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進京任宰相,他兩次推辭而未獲批準。這年春天,55歲的王安石從南京出發(fā),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邊,感時傷景,寫下了《泊船瓜洲》這首詩。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罷免,又回到了南京,過起了隱居生活。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5

  師:同學們,你們從一年級到現在已積累了不少古詩,我們來對詩好嗎?

  生:好!

  師:你們先來出詩的上句,我來對詩的下句。

  生1:停車座愛楓林晚,——

  師:霜葉紅于二月花。

  生2:小荷才露尖尖角,——

  師: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3:兩岸猿聲啼不住,——

  師:???你們太厲害了,誰來幫幫我?

  生4: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你們積累的古詩真多,現在我來出詩的上句,你們對詩的下句,好嗎?

  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1: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真棒!孤帆遠影碧空盡,——

  生: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對答如流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真好!這句詩詩哪首詩的名句,還記得嗎?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咱們一起來背背好嗎?

  師生同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知道嗎?

  生1:表達了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生2: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思念的感情。

  師:說的很好!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經典詩文里,有寫親情的,有寫友情的,有寫景物的,還有寫思鄉(xiāng)情的,等等。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學習《泊船瓜洲》這首古詩,看看這首古詩折射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師:請大家把這首古詩讀上兩遍,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讀得字正腔圓。

  生:自由讀古詩

  師:你們讀得真投入,哪位同學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古詩,讀錯一個音。

  師:這首詩中有六個多音字,你讀對了五個,很了不起!“間”在這讀第四聲,在這是間隔的意思。誰能用這個音組個詞?

  生1:黑白相間

  生2:間隔、間苗、間斷、間諜

  師:你的積累真豐富,一口氣說出了四個詞語!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把音讀準,還要盡可能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來,你們試試!

  生:搖頭晃腦讀古詩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

  生:讀,節(jié)奏感不強。

  師:同學們,想要把古詩讀得有韻味,其實是有竅門的,讀時,一聲和二聲的音拖長讀,三聲和四聲的音讀得短一些,這樣長短相間,詩的節(jié)奏感就出來了,你們試試!

  生:有韻味地讀詩

  師:誰再來讀給大家聽?

  生:讀得可真好!大家一起來讀!

  師:請大家默讀古詩,借助下面的注釋,想想詩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師:誰來說說詩的前兩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鐘山也只隔著數重山。

  師:說得很到位!在這兩行詩中有三個地名,能在簡圖上標示出來嗎?(師在黑板上畫長江簡圖,并大概標注三個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標注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生1:瓜洲應該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師:為什么?

  生:注釋中說瓜洲在長江的北面,上北下南,所以瓜洲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師:你會從書中找原因,非常會學習!看著這幅簡圖再說說前兩行詩的大意。

  師:同學們,在你們看來,詩人離家近還是遠?

  一部分學生說近,一部分學生說遠

  師:你來說說近的原因

  生1:我通過“一水”知道,那么寬的長江在作者看來僅僅是一道水罷了,所以他離家近,并且他想家。

  師:你能抓住重點詞來體會,并且體會得很深刻

  生2:我還通過“只隔”一詞體會到詩人離家近,就是僅僅隔著幾座山。

  師:那認為遠的同學能不能說說理由呢?

  生:長江那么寬,山路那么難走,再說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說很遠。

  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可謂是山高水長,路途遙遠,可在作者看來又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別想念他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就在他的心里裝著,所以實際距離再遠,可在作者看來都很近。

  師:你設身處地在為作者想,你體會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覺得作者他想家,想親人

  師:是呀!通過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念,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兩行詩詩!

  師:后兩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師:說得很好!請大家看這行(出示幻燈片):春風又綠江南岸,文字本是有情物,讀到這行時,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中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用語言描繪眼中和耳中的春天

  師:多美的春天呀!同學們,這個又字,我們不能忽視,就是這個“又”字,讓詩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可我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呀?詩人他怎能不想——

  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遙望著美麗的故鄉(xiāng),遙想著家鄉(xiāng)的親人,詩人他怎能不問——

  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詩人就這么想著,望著,一幕幕溫馨的畫面又出現在眼前,一絲絲甜蜜的回憶又掠過心頭,一處處揪心的場景彌漫在胸中。同學們,詩人在家鄉(xiāng)會度過哪些難忘的時光,你們能想到嗎?請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個……的日子,詩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來寫詩人在家鄉(xiāng)生活的一處場景。

  學生寫話,教師巡視

  師:誰先來匯報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詩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們是多么幸福!

  師:你是一個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個月光皎潔的晚上,詩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邊賞月,一邊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師:團團圓圓一家親,多么溫馨的畫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詩人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泛舟湖上,飲酒品詩,是多么的愜意!

  師: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別讓人難忘的!同學們,詩人現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團團圓圓,盡享天倫之樂還能嗎?

  生:不能

  師:眼前只見(出示幻燈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和朋友一起飲酒品詩還能嗎?

  生:不能

  師:眼前只見(出示幻燈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一切都已遠去,相伴詩人的只有這輪明月,只有這輪明月呀!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詩人肺腑的仰天長問,是詩人剛剛離開家就來問明月,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要問詩人的嗎?

  生1:我想問:詩人你那么舍不得離開家,為什么還要離開呢?

  生2:詩人他為什么要離開家?

  師:相信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準備了一段資料,相信同學們讀過之后就會明白。(出示幻燈片)

  資料: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領導變法。變法對富國強兵起到積極的作用,但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舊派的反對。1074年,王安石無奈辭去宰相職務,任江寧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為宰相。官場的復雜,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對從政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他兩次請求辭去宰相之職,宋神宗都不批準。這年春天,迫于無奈,王安石只好勉強上任。北上京城途經瓜洲時,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師: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明白什么了?

  生1:詩人他被逼無奈才離開了家,所以他特別不愿離開家

  生2:詩人他極不情愿離開了家,他其實不想去當宰相

  生3:詩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話他不敢不聽

  師:你們有著很強的感悟力!是呀,通過這段資料,我們讀出了一個被逼無奈的王安石,一個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個無可奈何的王安石。詩人他無可奈何離家而去,只好問明月(出示幻燈片)——

  生1: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人他身不由己離家而去,只有問明月(出示幻燈片)——

  生2: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人他被逼無奈離家而去,只能問明月(出示幻燈片)——

  生3: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人他戀戀不舍離家而去,發(fā)自肺腑地問明月(出示幻燈片)——

  生全體: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有這首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詩人對家鄉(xiāng)無限的留戀之情!

  生2: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

  生3:詩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親人!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用自己的心去體悟詩人的心!大家一起來朗誦這首詩!

  生聲情并茂地朗誦

  師:能背誦下來嗎?

  生背誦

  師:同學們,自古以來,描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有好多,老師在這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來讀讀!

  詩句: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袁枚)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盧綸)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

  師:同學們,思鄉(xiāng)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大家課下可以積累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詞;同學們也可以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以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師:這節(jié)課咱們就上到這,下課!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6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愛鄉(xiāng)和急于返鄉(xiāng)鎮(zhèn)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yōu)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fā)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7

  一、說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xiāng)情仕意。當然,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xiāng)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xiāng)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等等;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chuàng)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a、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b、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c、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xiāng)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xiāng)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a、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b、學生:字典;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說教學策略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樂于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fā)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fā)內心的情懷,發(fā)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chuàng)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后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范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后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借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了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復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著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著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說一說,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于創(chuàng)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xiāng)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xiāng)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xiāng)而思念故鄉(xiāng)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復誦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準備借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關鄉(xiāng)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鄉(xiāng)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并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余詩句,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8

  設計理念: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基于人文教學思想,本課設計堅持了“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古詩的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讀感悟。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xiāng)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xiāng)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吟誦,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搜集描寫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誘發(fā)鄉(xiāng)情

  1.播放音樂《月之故鄉(xiāng)》(歌曲),師生互動。

  2.朗讀有關月亮的詩句。

  一、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讓我們一起走進由宋代詩人王安石所寫的泊船瓜洲(板書),齊讀課題-----泊船瓜洲(再響亮一些,再讀一次),解釋“泊”。

  2.課件顯示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初讀《泊船瓜洲》。

  師:詩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邊,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產生什么想法呢?讓我們先讀讀,再聊一聊,請同學們拿著課本,自由讀古詩,注意要讀通順,讀準音。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通順,讀準音、注意詩的節(jié)奏)。

  (2)學生個別讀。正音:間、數、重、還。

 。3)師范讀(畫節(jié)奏和正音)。

 。4)生齊讀。

  (5)師生,生生配樂讀。

  二.結合注釋,讀懂詩意

 。ㄒ唬┩瑢W們打開書本,根據下面的注釋以及你所預習的資料,來學習一、二句,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討論要求,學生匯報):

  1.找出詩中一、二句的三個地名,并根據詩后面的注釋畫出三個地名的方位圖。

  2.說說鐘山與詩人的關系。

  3.根據你的理解說說一、二句的詩意。

 。▽W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說板書:近)

  師:理解得真好,咱們再來看一段錄相,可能會有更深的理解(播放課件)。

  師: 讓我們帶著王安石的心情來讀這兩句(生自由練讀)。

  師:京口呀,你不遠。。ㄉx)——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呀,你好近哦!(生讀)——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山重水疊的家鄉(xiāng),就在眼前,就在心底。ㄉx)——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真的好近好近。。ㄉx)——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二)是思念讓天涯變成咫尺,作者在瓜洲望著京口和鐘山,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請同學們輕輕讀三四句,并解決以下問題(課件出示要求,分別由1-4小組討論)。

  1.細讀三四句,根據你的理解說說三、四句的詩意。

  2.三四句中作者依托什么景物來表現思鄉(xiāng)之情?

  3.“綠”在這里做何解釋?從“綠”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4.從“又”字當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提問:作者如此思念家鄉(xiāng),怎么不回去看看?

  三.走近作者,讀出詩韻

 。úシ乓魳罚┚笆侨绱酥,難怪作者是一次次回不能回,想還不能還。春風又綠江南岸,不但寫出了景之美,更是寫出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面對滿目春色的京口、鐘山,正是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面對著蕩漾的春水,岸邊的柳綠花紅,詩人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意小組讀)。

  師:蕩漾的春水,柳綠花紅,眼前是一派春天的生機勃勃,詩人切想家而不能回,只好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示意集體讀)。

  師:不知什么時候,一輪明月悄悄地升起,孤獨的詩人仰望孤獨的明月,情不自禁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問明月,我心中的萬般思念向誰說?哎,詩人仰天長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遠方的親人啊,何時才能再見,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追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意小組讀)。

  師:。〖亦l(xiāng)的親人!我何時才能回到你們中間,我們一起來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集體讀)。

  師:詩人泊船瓜洲,回望一江之隔的京口,回望數山之遙的鐘山,面對春風明月,思緒飄悠,思鄉(xiāng)之情纏繞綿綿,揮之不散呀,真是斬不斷理還亂。哎,還是別再問了。

  四.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1.分句引讀。

  師:作者緋徊于瓜洲渡口,回望故鄉(xiāng)。不禁吟道----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春風徐來,柳綠花紅,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明月初生,古渡凄迷,此一別故鄉(xiāng)親人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只好仰天長問——明月何時照我還。

  2.再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領悟詩境。

  師導讀:九百年前,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泊船長江北岸,古渡瓜洲,回望故鄉(xiāng),心潮澎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懷鄉(xiāng)之作。讀——

  3.生齊讀古詩。

  五.激發(fā)感情,拓展延伸

  1.課件展示有關表達思鄉(xiāng)的詩句讓學生誦讀。

  2.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同學們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附: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近  ◎瓜洲

  ~~~~~~~~~~~~~~~~

  還

  ~~~~~~~~~~~~~~~~

  久  ◎京口  

  △△△ 鐘山

  思鄉(xiāng)情切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9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學習重、難點:

  重點應放在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調查本班學生能背幾首古詩,最喜歡那首古詩,有幾位同學能背《泊船瓜洲》。)

  一、設景激情:(幻燈片1)

  1.師導:同學們,課前老師做了一項小調查,發(fā)現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xx同學,現在已經能背?首古詩,能背幾首以上的同學有?個。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只要堅持下去,也會成為一個個小詩人的。

  2.(過渡)今天老師要同大家共同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幻燈片2)(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解題:誰能來說說“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紹作者:師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收集有關資料,現在誰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安石?(幻燈片3)

  (師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幻燈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恫创现蕖芬辉,據說是詩人被罷官后回到故鄉(xiāng)鐘山,應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學士,途徑瓜洲泊船時而作。(古詩課件:幻燈片5)

  5.同桌互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讀給同桌聽,注意讀準多音字、詩句讀通順。

  6.指名讀:誰愿意來讀一讀這首詩?

 。泐A習得真充分。詩中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第一句詩中“一水間”的“間”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幻燈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誰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節(jié)奏聽清楚嗎?好,開始。(教師適當講評)

  8.!同學們,讀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當然要讀得好,必須要先理解古詩的意思、蘊含的感情。

  二、合作匯報: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注釋及你們查找的有關的資料,小組內互相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生交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深究悟情

 。ㄒ唬⿲W習一、二句

  1.師總結過渡: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都很熱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研讀這首詩。(幻燈片7:詩一、二句)

  2.先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句詩;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鐘山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師標畫瓜洲和鐘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燈片8、9、10)

  3.提問:王安石的故鄉(xiāng)是?

  4.看板書理解: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長江的南岸,他們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a.“一水間”一水指?間什么意思?(幻燈片11)誰能用“間”組詞。(練習:用間組詞。)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著什么?

  “數重山”什么意思?(幻燈片12)表示路途近還是遠?從哪里知道?(摳住“只”補充介紹。)(幻燈片13)

  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遙遠。為什么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書:只隔。)

  5.感情朗讀指導:讀一讀,讀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讀。)

 。ǘ⿲W習三、四句: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fā)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請讀第三、四句:(幻燈片14)

  提問:這兩句詩那句寫景?那個字寫出景物特點?“綠”什么意思?(幻燈片15)

  u師導: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閉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說話訓練,教師激情點評)。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導:(出示課件:幻燈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凑n文插圖,你能猜猜他用過那些字嗎?(激情研論)

 。ɑ脽羝17)比一比,討論用那個字好?(幻燈片18)指名談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教師小結:是!一個“綠”字,使王安石煉字成了千古佳話。同時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詩導:其實,這句詩精彩是“綠”字,重點卻是“又”字,大家想想,這句詩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在草長鶯飛的春天,五十多歲的王安石又要再次離開家鄉(xiāng),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詩人赴京城再次為官,什么時候能回來呢?)。

  請大家讀·:明月何時照我還;脽羝19

  這句詩什么意思,那個詞表現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現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書:何時。)

  4.(師設景讀):詩人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變法,卻屢遭保守派的反對,被免除宰相職務后回到家鄉(xiāng),第二年皇帝又啟用他,在赴京路上,思鄉(xiāng)情節(jié)更濃。想想我們應該怎么讀這句詩?

  此時詩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遠離家鄉(xiāng)了,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思鄉(xiāng)的期盼,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心靈的遺憾,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精神的痛苦,再讀:

  5.說說兩句詩的意思。

  6.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通讀全詩

  1.配樂朗讀:(過渡)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詩人剛剛離開家鄉(xiāng)、就想著回來的那種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一起隨著音樂有感情朗讀這首詩。(視頻配樂)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2.背誦全詩。

  師:通過課堂的多次朗讀,同學們都會背誦了嗎?(會)誰愿意背給大家聽呢?

  3.齊背古詩:配樂感情背誦。

  五、音樂欣賞:

  過渡:古詩是中華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講究平仄押韻,言語精練,意境深遠。學習古詩,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古詩與音樂結合起來,用唱的辦法來學習。大家想試一試嗎?(課件)

  六、拓展延伸

 。ㄟ^渡)同學們,其實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xiāng),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xiāng)詩。課前,老師收集了十首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送給同學們;厝ゴ蠹铱梢园凑战裉煳覀儗W習《泊船瓜洲》的方法,讀讀、議議、背背、唱唱,以后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賞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ㄋ监l(xiāng))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南靖奎洋中心小學尤細雯

  在五月份全縣古詩文教學比武中,我執(zhí)教了第九冊教材《泊船瓜洲》一課。教學這首學生耳熟能詳的詩歌,我從新課標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進行操作。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獲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學之鑒。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后根據查找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詩歌中凝練、古今差異較大的詞語一直是困擾學生閱讀詩歌的障礙,如果單單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魚”;通過古今詞語的類比來解決,“授之以漁”,從課內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思鄉(xiāng)的詩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詩情

  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生,情感體驗同樣對認識過程起著很大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如:辨別京口、瓜洲、鐘山方位時用簡筆畫的形式;講解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樣的時,出示江南春景圖片,展現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讓學生形象感受;教學完古詩,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一邊欣賞情境圖,一邊跟唱歌曲。

  三、讀中求解,讀中求悟: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一開始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講解詩句時,又指名讀、小組讀、男女比賽讀、全班齊讀。但仍然無法實現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為大家展示一節(jié)課,于我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良機。而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的問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確實值得反思了。在學生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我就感慨:農村學生的朗讀能力確實和實小學生的差距很大,連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詩文看是幾句話,其實蘊含的內容豐富,以至于在初設計時想用畫畫的方法都無法施行,有些字詞的挖掘也顯得蒼白;課外延伸-----思鄉(xiāng)詩歌的收集也無法在課堂上交流。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0

  詩詞意境高遠,感情豐富、形象生動、語言精煉含蓄,具有較強的韻律美,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朗誦和品讀古詩詞,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語感、形象的思維、濃郁的人文情懷和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就《泊船瓜洲》的教學,談一談高段古詩教學的體會。在教學這首古詩的時候,我重點抓住“情”這一元素,挖掘古詩中蘊含的文化因子。在教學方法上,運用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孩子們抓住這首詩中的關鍵詞“間”“還”“綠”這三個字來探究、感悟;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通過讀古詩整體感知、探究詩詞領悟詩情、感情朗誦深化詩境、分層練習拓展情感這四個層面進行教學。

  一、整體感知,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

  《泊船瓜洲》這首詩孩子們在很久前就已經能夠背誦了,所以我采用了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直接讓孩子們背誦這首詩,并根據孩子們對所查閱的資料了解詩人、感受詩的情感,抓住“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還”來領悟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整體的把握奠定學習全詩的感情基調。

  二、探究討論,領悟詩情。

  在抓關鍵詞品讀古詩,挖掘這首詩的情感上,我運用自己當場繪制的簡筆畫,重點設計了幾個探究的問題。

  1.由一個“間”字引出第一個問題:詩人所在的瓜洲與他的故鄉(xiāng)南京是近還是遠?為什么?要求學生先自己讀詩尋求解答,然后進行討論。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部分的孩子都覺得近,他們說:“是近的,因為詩中出現了‘一水’‘只’‘數重’等表示近的詞語”。少數孩子覺得遠,他們就說:“你看,有長江相隔,還要翻過幾座大山,當時又沒有火車,能不遠嗎!”。 “你們想一想,詩人要通過這首詩表達怎樣的情感呢?”我在旁邊啟發(fā)孩子。“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孩子們馬上就能夠說出來。這時就有少數學生若有所悟,大膽的說:“本來是遠的,由于詩人十分的思念家鄉(xiāng),所以就覺得很近了。”所有的孩子這時都恍然大悟,家鄉(xiāng)雖然遠在千里,心里卻似近在咫尺,感嘆詩人的用詞準確,而且情感真切。在接下來的朗讀中,孩子們就能夠把“一水間”“只”“數”中流露的思鄉(xiāng)之情讀得十分的充分。通過這樣的探究和自己的言語實踐,字里行間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內化進了孩子們的心靈。

  2.品讀“綠”字,感悟“江南岸”中流露的思鄉(xiāng)之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的流傳,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其一,“綠”字的推敲與活用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詩人反復研究最終使用“綠”字,我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了賈島推敲“僧敲月下門”中“推”和“敲”的故事,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感受王安石對“綠”字的活用,也能夠增加孩子們的文化積累。在品讀 “綠”字的時候,孩子們紛紛用“到”“入”“滿”“染”等字進行朗讀,區(qū)別各自的好處,孩子們通過討論,認為“染”字比較好。這時我又運用課件出示一張江南春景的圖片,圖上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并引導孩子們背誦白居易的《憶江南》,這時候,孩子們都紛紛說:“用綠字好。”

  我又乘機提出:“為什么好呢?”孩子們的回答十分精彩:

  “因為這樣既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到來,還能夠讓我們看到綠油油的田野。”

  “因為這一個綠字,使江南景色顯得更加有生氣,生機勃勃的樣子。”

  “用上綠字,可以讓我們想象到綠樹、綠草、綠油油的田野,給了我們一個立體的畫面。”

  “江南這么美,難怪如此的思念家鄉(xiāng)。”

  最后我小結:“詩人用這一個綠字,讓整首詩生動起來,我們能夠從中見形、見色、見情、見生機,更能夠讓我們體會到詩人那份真摯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所以他說——”

  “明月何時照我還。”孩子們就有感情的對上了這句詩。

  這時,我又引導孩子:“‘春風又綠江南岸’,除了這一個‘綠’字,還與什么地方能夠讓你感受到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呢?”

  一番討論以后,孩子們并沒有發(fā)覺。我又提示孩子們:“如果‘江南’岸改為‘江兩岸’好嗎?”

  由于有了前一次對“近”和“遠”的探究,孩子們馬上就體會到了,春風并不只是吹綠江南岸,這樣寫也是突出詩人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通過這樣的詠嘆和探究,孩子們對詩人表現的思鄉(xiāng)之情感受的更加深刻了,讀得的也更有感情了。

  3.感受讀詩的節(jié)奏,領悟詩人想還家而又不能回的無奈之情。

  接下來我深情的范讀了全詩,并把“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明月何時”之間的節(jié)奏讀得比較緊湊,而把“照我還”讀得舒緩而又惆悵。我又問孩子們,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呢?在這里,我又不失時機的對王安石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雖然是第二次上京,但是前途并不明朗,心中不免無限的惆悵之情進行了介紹。孩子們在進一步了解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心境以后,都能夠理解到前面讀得快是因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xiāng),后面讀得慢是因為自己的無奈和對國家的擔憂,對這首詩流露的感情體會得更深了。還有什么比讀更能夠表達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呢?接下來,孩子們盡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拓展背誦,深化詩境,感受詩文化的魅力。

  古詩的教學因該有一個整體性,在教學完這首詩以后,孩子們都有一種想表達的沖動,這時我設計讓孩子們背誦一些同樣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深化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孩子們讀到《靜夜思》的時候,一個孩子說:“我班的同學還在舞蹈老師的指導下跳過這支舞呢!”“是啊,我們中華民族是詩的民族,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詩可以通過吟誦、歌唱、舞蹈、繪畫、書法等許多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所以我們因該用真摯的感情來學習古詩、探究古詩,領略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

  在這樣的學習氛圍里,學生讀得跟有感情了。

  四、分層設置問題,讓每個孩子體驗學習古詩的成功。

  在作業(yè)的設置上,我注重了古詩教學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特點,自己繪制了《泊船瓜洲》的簡筆畫,在空白處完成當堂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當堂的練習的。

  請你們根據自己學習這首詩的感受,完成其中的一道或者兩道題:1.讀完這首詩,我會背了,還會寫出古詩的詩意,懂得詩人的感情。2.品讀完這首古詩,我思潮涌動,對這首詩我有自己獨特的感悟。3.品讀完這首古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想起了我的故鄉(xiāng)那美景、好人、樂事。

  為了給學生營造更好的氛圍,我選了一段古箏曲作為伴奏,孩子們在這樣憂傷而又深遠的樂曲中盡情地表達。

  通過這樣的設計,既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筆能力,又注重了學生不同深度的理解層面;既能夠抓住基礎知識,又能夠深化這首詩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在部分學生的作業(yè)中,我們就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古詩對孩子們心靈的震撼。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1

  【單元導入】

  故鄉(xiāng),一直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濃濃的鄉(xiāng)情是游子的眷戀,款款的鄉(xiāng)意是醇香的濃茶。無論走到哪里,最難忘記的還是故鄉(xiāng)情。

  細細品味本單元的四篇文章,你們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對比閱讀后,你們還將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比如,從描寫家鄉(xiāng)美好的景色——“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huán)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楊,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 ;從回憶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喜歡捉來吃,而是養(yǎng)在玻璃瓶里玩! 你們都能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5、古詩詞三首

  【知識在線】

  一、寫一寫   看誰寫得最規(guī)范,最美觀。

  luò yáng            yú shù              hé pàn              wén zhàng

  二、判一判  下面的說法對嗎?對的判“√”。

  1、《泊船瓜洲》寫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寫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

  2、《秋思》《長相思》都抒發(fā)了作者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長相思》是寫景和敘事融為一體。     (    )

  三、說一說  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說說是什么意思。

  1、春風又綠江南岸,                       。

  2、風一更,雪一更,                       。

  四、理一理  在下面的詩句中,有四句屬于同一首詩,請理出來,說出詩題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小溪泛盡卻山行      煙花三月下揚州    春風又綠江南岸  

  鐘山只隔數重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明月何時照我還      但悲不見九洲同                                                                                             【思維體操】

  五、課文在線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解釋,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書:a、裝訂成冊的著作;b、信;c、文件;d、寫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  )          (2)欲作家書意萬重。(  )

 。3)媽媽從書店給我買了一套黑烏鴉的系列叢書。(    )

  2、“秋風”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寫一寫你眼中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3、在詩中劃出讀時的節(jié)奏。

  4、把這首詩試著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六、閱讀沖浪    根據注釋自學古詩。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 ,日暮(  )客愁新。

  野曠(    )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靠岸,停船。

  煙渚:指煙霧籠罩下的江中間小塊陸地。 暮:傍晚,太陽落的時候。

  天低樹:指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近:接近。

  1、帶點的字你認識嗎?請你為它們注音。

  2、比較一下這些字,再組詞。

  諸(        )   暮(        )   曠(        )   怒(        )

  渚(        )   幕(        )   礦(        )   愁(        )

  3、 解釋每句詩的意思。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個性時空】

  七、填一填  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知道的古詩多!

  1、 地名,補充詩句

 、伲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    )。

  2、 填數字,補充詩句

 、倌铣        )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②(   )里河東入海,(   )仞岳上摩天。

  3、填動物,補充詩句

 、傥魅角埃    )飛,桃花流水(    )肥。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 慨萬千的思鄉(xiāng)情感。

  3、拓展閱讀《鄉(xiāng)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xiāng)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愿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說什么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僬埓蠹易杂傻匕选恫创现蕖愤@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jié)奏。

 、 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 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范讀,生再齊讀。

 、茏x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菰娮x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

 、奘堑,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么會如此地思念家鄉(xiāng)?

 、僬埓蠹夷x這首詩,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同桌說一說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說)

 、诤昧恕@蠋熛胩醿蓚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間”是什么意思?隔開了什么?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板畫長江,標出瓜洲和京口)。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離家鄉(xiāng)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

  d. 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么意思?“又”說明什么?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念家鄉(xiāng)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fā)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說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只鐘情于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用“綠”字了.(鏈接江南春圖片)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后兩句。

  3.啟發(fā)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xiāng)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xiāng)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jié)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余光中《鄉(xiāng)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xiāng)的、跟南京同樣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中國臺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生于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因為《鄉(xiāng)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xiāng)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xiāng)愁》,說一說: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xiāng)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 思鄉(xiāng)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xiāng)愁。

  五 作業(yè)

  給下列詩句選擇合適的字,并說說理由

  1.滿過綠入到

  春風又( )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3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語文素材”小學語文教案專頁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愛鄉(xiāng)和急于返鄉(xiāng)鎮(zhèn)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yōu)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fā)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⑵ 引導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目標】了解詩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體會人文精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教學。

  【教學過程】

  一、展示搜集的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讀過宋代王安石的詩嗎?

  生:讀過。

  師:你對王安石這個人知道多少呢?

  生:各抒己見!

  二、揭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師:齊讀課題。讀了課題,誰知道:“泊船瓜洲”什么意思呢?

  生: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

  師:為什么這樣理解呢?

  生:因為“泊船”是停船的意思,所以……

  師:當你再看到這個課題時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生:詩人為什么會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他把船停在瓜州的岸邊干什么?

  師:這些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原來宋神宗在位期間,王安石任宰相,他主張改革政治,積極新法,力圖抑制豪富特權,緩和了階級矛盾,以期富國強兵,但這一主張也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因此這一改革失敗,王安石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回故鄉(xiāng)途中路過瓜洲,天色已晚,在此停船過夜,你們的疑問找到答案了嗎?

  生:找到了。

  師:其實這首詩,作者就是在這樣的心緒中寫出來的,你們想聽聽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嗎?

  生:想。

  三、師范讀古詩

  師:師范讀。

  四、讀古詩

  (讀通)

  師: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問問你身邊的伙伴或老師。

  生:略。

  師:齊讀這首詩。

  生:略。

  五、細讀古詩

 。ǜ形颍

  師:請同學們多讀幾遍這首詩,并借助書下的注釋,看看你能讀懂多少?并把你讀懂的地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略。

  師:自己讀讀這兩句,這兩句中詩人交待了哪幾個地名?

  生:“京口、瓜州、鐘山!

  師:(出示課件)地理位置圖,誰知道“瓜洲”在哪?

  生:它在長江北岸和江蘇的鎮(zhèn)江隔江相對。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瓜洲”,你認為應該標在哪?

  生:略。

  師:那“京口”在哪?

  生:它在江蘇鎮(zhèn)江,長江南岸。

  師:它與“瓜洲”是一個什么樣的地理位置關系?

  生:正對面。

  師:在這幅圖上標上“京口”,你認為應該標在哪?

  生:略。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京口在哪?

  生:它在南京的紫金山。

  師:你們贊同嗎?

  生:贊同。

  師:這就是“京口、瓜洲、鐘山”的地理位置圖,從這三者之間的地理位置中,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各抒己見。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同學們趕快把這兩句詩的意思跟你的小伙伴說說。

  生:互相說。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王安石的家在哪?從哪看出來的?

  生:鐘山;“鐘山只隔數重山”、“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其實王安石的第一故鄉(xiāng)在江西,鐘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王安石的父親在南京做官,青少年時期,王安石一直在父親身邊,所以他視“鐘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從這三者之間的距離中,你覺得王安石的家還遠嗎?

  生:不遠。

  師:王安石的家近在咫尺,卻不能馬上回家,從這體會出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歸心似箭。

  師:是啊,王安石的家就快到了,誰能帶著歸心似箭的心情讀讀這兩句?

  生:略。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出了歸心似箭的心情。

  師:你評價的很到位,齊讀這兩句。

  生:略。

  師:在這兩句中,詩人寫的都是望中之景,詩人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我們來看第三句。誰能說說“綠”在這里當什么講?

  生:吹綠。

  師:那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春風又一次吹綠了大江的南岸。

  師:(出示課件)

  作者把家鄉(xiāng)描繪得如此之美,你會發(fā)現詩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這一句的?

  生:他是懷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來寫的。

  師:那誰能把詩人對家鄉(xiāng)的這種熱愛之情讀出來?

  生:讀。

  師:你讀出了這種情感,F在讓我們來推敲這個“綠”字,看還能把它換成什么字呢?

  生:學生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生:過、到、入、滿……

  師:那你知道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同桌商量。

  師:誰能說說用這個“綠”好在哪?

  生:它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畫面。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這樣一個杰出的詩人,它對一個字的用法都能經過反復推敲。我們在今后的潛詞造句中更應該養(yǎng)成仔細斟酌后再下筆的好習慣。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能。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是寫詩人南歸途中所看到的江南勝景,聯系當時的背景,我們能看出王安石寫這一句實際是在暗示改革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呢?

  生:成功的。

  師:這一句是詩人借這一勝景來抒發(fā)實施新法,帶來的新氣象的高興心情。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去學習運用。王安石看著眼前的這一勝景,思鄉(xiāng)之情不可抑止,不禁仰望一輪皎潔的明月發(fā)問,問什么呢?我們來看第四句。

  師:誰能讀一下這句?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好,他讀出這種發(fā)問的語氣了。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詩意的?

  生:明月啊,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到鐘山的家呢?

  師:回家為什么還得明月照著,白天不能回家嗎?

  生:能。

  師:我認為這樣理解不夠準確,因為古人對不知道的問題習慣于問蒼天、問明月,因此這一句詩怎樣理解會更好?哪位同學想好了?

  生:明月呀,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家鐘山的家呢?

  師:這一句從字面上看,又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思鄉(xiāng)心切。

  師:這一句從字面看,確實流露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但實際上是寫了詩人盼望再度回朝執(zhí)政的迫切心情。在這一句中,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這種借著寫景來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感的這種寫法,那這種寫法好不好?

  生:好。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了嗎?

  生:理解了。

  六、熟讀古詩

  (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采用你喜歡的方式來練讀這首詩。

  生:練讀。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一下這首詩。

  生:讀。

  七、總結全文

 。ㄉA情感)

  師:你們讀得很有感情,那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生:背誦。

  師:讓我們再來共同地感受一下詩人夜晚停船在瓜洲時的所見所感吧!(學生看著大屏幕,師在音樂的渲染下誦讀詩意)

  師:那同學們感受到詩人的所見所想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回家默寫古詩。

  【教學反思】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練、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得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讀、悟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fā)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自己讀書,使學生的思路明朗化,學生不僅無拘無束,而且積極思考,認真探索。使學生表現了作為學習主人的那種情趣,更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師的精講必不可少

  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仍需老師的組織指導,這就決定不可能沒有老師的“講”,所不同的是,這種“講”不是“全盤授予”的注入,而是“相機誘導”的點撥。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對“綠”字的理解和“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中學生對詩意思的理解上,老師的講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在講得多,而要講在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我們作教師主張的“指學生不懂,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 篇15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愛鄉(xiāng)和急于返鄉(xiāng)鎮(zhèn)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yōu)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fā)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泊船瓜洲》教學案例(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泊船瓜洲》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4篇)

    課前交流:師:同學們好!生:老師好!師:我剛剛才聽說你們認識我啊?是這樣嗎?生:是,您在我們二年級的時候給我們上過《葡萄溝》。師:(驚喜的)是嗎?真是太好了!轉眼都過了4年了,你們都長這么大了。...

  •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8篇)

    教材簡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 《泊船瓜洲》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主題內容、訓練重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泊船瓜洲》。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泊船瓜洲》。詩句的意思。...

  • 《泊船瓜洲》語文教學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教學重點:了解詩歌意思,背誦詩歌。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情感,把握煉字的好處。...

  •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通用15篇)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執(zhí)教:特級教師陳金才(課前,學校領導介紹陳老師。)課前談話:1 師:認識我嗎?聽了剛才的介紹,我想考考大家聽話是否很認真。...

  • 全國第六屆閱讀教學《泊船瓜洲》、《游子吟》課堂實錄(精選13篇)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執(zhí)教:廣西 謝敏 人教版六年級師:讀讀兩首古詩生讀師:“泊船瓜洲應該怎么理解?生:坐著船停在瓜洲。師:詩人在瓜洲停船靠岸,出門在外的人稱為游子,你現在能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嗎?師:兩位詩人相差三...

  • 陳金才:《泊船瓜洲》課堂實錄(通用12篇)

    [chenjc 發(fā)表 一、自主研究,確定學習目標。師:現在,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古詩《泊船瓜洲》。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怎么樣來學習這首古詩?要完成哪些任務呢?生:要理古詩的意思。師:對。...

  •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精選14篇)

    瀘縣梁才學校 朱梅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xiāng)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力目標: ⑴自主探究,感悟詩境。⑵引導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厩楦心繕恕苛私庠娨猓惺茉娙怂寄罴亦l(xiāng)的真摯感情。體會人文精神。...

  •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 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 教 具: 課件、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內容】:長春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重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精選14篇)

    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xiāng)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的。...

  •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正確讀寫詞語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配樂播放月亮圖)同學們,這是什么?(一輪明月高掛夜空)2、談話:碧空如洗,圓月如盤。...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及點評(精選13篇)

    東臺市新曹農場小學 李素琴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yǎng)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泊船瓜洲是一首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泊船瓜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泊船瓜洲教學反思一一、抓住詩眼悟詩情《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于是我打破了傳統(tǒng)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講解的教學方法...

  • 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