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語言教案(通用15篇)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感受老師對自己的準確性關心和愛護,從而更加尊敬老師。
2、能大膽地連貫地介紹老師對小朋友關心之處。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老師的眼睛”
活動過程: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
2、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一遍詩歌。
3、啟發(fā)幼兒回憶并講述教師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小朋友的關心、愛護、鼓勵幼兒大膽地、連貫地講述。
4、教師的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記憶詩歌。
5、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意義)。
活動反思:
詩歌欣賞不單單是讓孩子們欣賞,更是要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融入到詩歌中,并嘗試對詩歌進行一個簡單的創(chuàng)編。雖然這節(jié)課結束了,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注意不要再犯同樣的問題。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并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游戲規(guī)則,愉快地進行游戲活動。 (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能夠快速調動已有經驗,同時使用合適的詞和“,,”的句型來描述聽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難度,對大班幼兒來說是適合的。)
活動準備
兩把鑰匙,一把貼有蘋果形狀的鎖,一個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蘋果鎖和兩把鑰匙,接著邊操作教具邊念兒歌: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咔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問:“這是什么鎖?” 答:“這是蘋果鎖!蓖婢(3)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從而使幼兒對整個游戲活動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 (在這個活動開始,教師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游戲情景。這是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集中幼兒注意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2.講解游戲規(guī)則。 教師采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幼兒交代游戲規(guī)則。
(1)念完兒歌后,開鎖人才能問:“這是什么鎖?”扮鎖的幼兒必須想出一個鎖名來,告訴他:“這是鎖。”
(2)開鎖的兩位幼兒分別是兩把鑰匙,這兩位幼兒必須用“,,”的句型來描述鎖。前面重復說名詞兩次,后面用3個字描述一下這種事物的特點,如“蘋果,蘋果,香又甜。”
(3)開鎖人描述的準確就能打開鎖,并交換角色,否則不能交換角色。 (教師在示范游戲過程中采用口頭講述的方法,向幼兒交待游戲規(guī)則。由于游戲規(guī)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幼兒解釋規(guī)則,同時還需要邊講解邊示范。)
3.教師扮演角色,引導幼兒游戲。, 教師先扮演開鎖人的角色,幼兒扮演鎖的角色,然后交換角色。通過教師參與角色的形式,可幫助幼兒學習掌握游戲中的對話及描述部分,為幼兒獨立開展游戲活動積累經驗。 在對話過程中,鼓勵幼兒講出各種不同的鎖,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簡單的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 (這一步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幼兒在下一步按規(guī)則玩游戲,在幼兒感知、理解游戲規(guī)則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帶幼兒玩幾次,并不斷變換鎖的名稱,如“小貓鎖——喵喵叫”“月亮鎖——像小船”。此步驟視幼兒掌握程度可以重復幾次。)
4.游戲活動《金鎖銀鎖》。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一個站在圈內,一個站在圈外。(此活動建議在戶外場地進行) 游戲開始時,大家邊念兒歌邊前后擺動拉著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著兒歌的節(jié)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兒歌念完后,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里兩人問:“這是什么鎖?”拉手人回答:“這是鎖!比缓,開鎖人說:“,,!敝v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后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若開鎖人講的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鎖人就切不開鎖,游戲繼續(xù)進行。 (這是幼兒自主游戲、練習按一定規(guī)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放手讓幼兒愉快地玩,必要時個別指導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游戲的時間長短視幼兒的興趣和疲勞程度而定。)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聽音樂。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感知運動的關鍵要素:狀態(tài)、方向、作用力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思考,大膽想像故事內容。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以及對運動的現(xiàn)象產生探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圖書一本(內有文字)、故事磁帶、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
2.裝有少許黃豆的托盤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封面閱讀
、俳處煶鍪咀灾茍D書,引導幼兒觀察封面。有兩顆豆子,一個叫滾滾,一個叫蹦蹦,你知道誰是滾滾,誰是蹦蹦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凇澳阒浪麄?yōu)槭裁唇羞@個名字嗎?”引導幼兒討論,知道滾滾喜歡滾來滾去,蹦蹦喜歡一蹦一蹦。
2.大書閱讀
、俜_書的第一頁(遮住書中文字部分),設計提問:“這是什么時間,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滾滾和蹦蹦從什么地方掉下來?”
、诖蜷_文字部分,請個別幼兒來朗讀本頁故事文字,重點引導幼兒了解“轱轆轆”“蹦噠蹦噠”的意思。
、劢處熞来畏_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至結束。每翻開一頁都可以讓幼兒猜猜,講講這一頁在講什么?重點讓幼兒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
a.“滾滾想要到哪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滾到海邊,蹦到月亮上)
b.“滾滾滾到海邊了嗎?蹦蹦蹦到月亮上了嗎?(讓幼兒較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猜測推想)
c.“滾滾為啥躺在那里不動了?蹦蹦為啥掉在地上蹦不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幼兒一邊閱讀幼兒活動材料《滾滾和蹦蹦》,一邊完整傾聽故事磁帶。
4.拓展活動
幼兒玩托盤中的黃豆,體驗豆子的滾和蹦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讀詩歌。
2、感受詩歌生動有趣的風格。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詩歌里的窗花圖案。
2、經驗準備:初步了解新年剪窗花的意義。
活動過程:
一、欣賞窗花。
出示窗花給幼兒欣賞,讓幼兒簡單了解新年剪窗花的意義。
二、學習詩歌。
1、教師:小朋友你們都知道很快就要過年了,有一個姐姐為了慶祝新年也剪了好多窗花,據說她剪的窗花能叫又能動,你們一起聽一首詩歌就知道了。
2、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兒歌一次。
3、提問:兒歌里的姐姐是怎么剪窗花的?
4、她剪了哪些圖案?
5、圖案上的小動物好像是在做什么?
6、幼兒每回答出一個圖案,教師就出示一個相應的窗花,并用詩歌里的語言進行小結。
7、教師結合剪紙圖案再次朗讀兒歌。
8、提問:小貓喜歡姐姐剪的窗花嗎?
9、你是從哪句話里聽出來的?(用兒歌的最后兩句進行小結)討論:為什么小貓會看得著了迷連老鼠都忘了抓呢?
教師:姐姐剪的窗花太美了,每一個圖案都跟真的似的,剪對喜鵲叫喳喳,剪條金魚搖尾巴,小貓看得著了迷,連老鼠來了都忘了抓。
三、學習朗讀兒歌。
1、結合剪紙圖案練習朗讀兒歌,增強對兒歌的理解和記。
2、邊做動作邊讀兒歌,增強幼兒學習朗讀的興趣,進一步感受兒歌的生動有趣。
四、組織活動。
剪窗花。學習剪窗花的基本方法。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5
(一)內容簡介
薩沙是小畫家,但要得到薩沙的畫可難了,他總是找理由拒絕小朋友的請求。一天,在小路上出現(xiàn)了美麗的畫和愿意為大家畫畫的小女孩——卡佳,這讓薩沙感到不快樂,他決定和卡佳“搗蛋",破壞卡佳美麗的圖畫……
(二)主題分析
這是一段發(fā)生在孩子們中間的交往風波。故事讓孩子感悟人與人交往的智慧:大方可以贏得朋友,寬容可以化解矛盾;你快樂,我也會快樂。
(三)情節(jié)分析
薩沙是小畫家,只是對同伴很不友好?岩彩莻小畫家,但她愿意為大家畫畫,大家都喜歡卡佳。薩沙心生妒忌,存心給小路上的畫搗亂,但卡佳的寬容打動了薩沙,薩沙變了,最后他贏得了同伴的友誼。
這個故事仿似發(fā)生在孩子們中間,“薩沙”就是孩子們身邊的你和我。故事在孩子熟悉的情景中開始。在故事的進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卡佳的善良與寬容,禁不住喜歡上了她。
面對卡佳的寬容,薩沙終于變了。其實,這個時候,身邊的那個“薩沙”也應該變了。最后在鯨魚背上坐著一群共同生活、友好相處的快樂兒童。
(四)角色分析
對比繪本里兩個主人公薩沙和卡佳的表情,我們可以讀出他們不同的心態(tài)和情緒。故事開始,薩沙的頭拾得高高的,他是那么驕傲,這使他失去了小朋友的友誼。小路上,出現(xiàn)了卡佳和美麗的畫,這讓薩沙睜大眼睛有些吃驚,從他的表情上我們可以讀到他內心的失落和焦慮。薩沙的種種不友善舉動讓讀者擔心,也產生好奇:面對薩沙的搗蛋,卡佳會怎么做?兩個孩子之間會發(fā)生“戰(zhàn)爭"嗎?
和薩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卡佳的表情始終是平和的,臉上笑瞇瞇的。果然,卡佳總是有辦法拯救圖畫里的“危險場面”。她胸有成竹、智慧的樣子讓小讀者不由得為她喝彩,也明白了卡佳受到小朋友喜歡的原因。
最后,薩沙終于被卡佳的寬容所感動,他找回了失去的友誼,快樂又回到了他的臉上。薩沙的回歸讓讀者欣喜,這正是大家期待的美好結局。
(五)圖畫分析
故事的畫面寫實,表現(xiàn)了角色生活的情景。兩個孩子在圖畫里的情景被描繪得具有童話色彩,真實中有些意外的好玩,表明這只是一場孩子間的游戲。
隨著孩子之間的“較量”,畫面的變化表達了兩個孩子不同的心態(tài)和情緒變化。美麗的畫面被薩沙“搗蛋"變得混亂,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焦慮:而卡佳總能“拯救"混亂的場面,使畫面變得更整齊美好,表現(xiàn)了她的友善和智慧。
(六)語言分析
故事的語言符合孩子的語言特點,一些語氣詞使對白活潑、好玩,如薩沙話語里帶的語氣詞,反映了他不同的態(tài)度和心情:有時傲慢,有時好奇,有時失落,有時得意,有時驚訝……讀者可以通過模仿圖書中的角色對話,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動,感受他們的心情。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意圖共同生活的人們應該彼此相愛、充滿友誼。但是生活有快樂也會有煩惱,幼兒之間可能會產生矛盾,甚至沖突。故事講述了發(fā)生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沖突故事。讀者通過閱讀,判斷兩個孩子的行為,尋找解決矛盾有益的、聰明的辦法。孩子體會到小朋友在一起,善良寬容是健康的心理,樂于接納同伴、自信大方的態(tài)度會受到大家的喜歡。
通過“傳紙作畫"的游戲,幼兒合作完成“我們的畫”。解讀朋友畫里的意思,了解朋友的心意,傳遞自己的情誼,感受共同生活的快樂。
2.活動目標(1)欣賞繪本,比較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態(tài)度,體驗共同生活的友善情感。
(2)共同完成圖畫,體驗合作的樂趣。
3.活動準備·《小路上的畫》圖畫書,教學課件(ppt)
·圖畫工具
4.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出示第2面,欣賞美麗的圖畫,介紹小主人公薩沙。
一薩沙有什么本領?你從哪里可以看出?(薩沙手上拿著畫筆,表情自信;周圍掛滿他畫的美麗圖畫,他是小畫家)
一這樣圖畫很棒的人,我們怎么稱呼他?你還知道或聽說過誰也是畫家?
小結:畫家用畫筆描繪美麗的景象、人們的樣子,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畫家是會創(chuàng)造美的人。薩沙是幼兒園里的小畫家。
(2)欣賞故事
①欣賞故事前半段。
一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薩沙說話呢?從他的臉上,你能找到答案嗎?
一卡佳的臉上又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卡佳會受到小朋友歡迎?
。ê⒆佑^察畫面,對比兩個孩子的態(tài)度和話語:薩沙是驕傲的,不愿意為小朋友畫圖;卡佳不一樣,小朋友想畫什么,她就可以為大家畫什么)
小結:小朋友一定喜歡愿意為大家做事的孩子。
一看到卡佳在小路上畫的大輪船,薩沙開心嗎?為什么他不開心嗎?他是怎么做的?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他的心里會怎么樣呢?(幫助孩子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從薩沙的表情讀出他內心的不安)
小結:小畫家是創(chuàng)造美麗的人,故意破壞美麗的圖畫是不對的。
一如果你是卡佳,看到美麗的圖畫被破壞了,你會怎么做呢?
一如果卡佳照你說的做,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講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正確的行為和心理)
②繼續(xù)欣賞故事。
一卡佳是怎么做的?這時候卡佳的心情怎么樣?你喜歡卡佳的做法嗎?為什么?
一你遇到過讓你生氣的事情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自己不生氣呢?
小結:小朋友在一起總會碰到不開心、不如意的事情,試著做開心的事情,就會讓自己開心起來。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在群體中會有困惑,會經常和同伴產生矛盾。他們處理問題往往意氣用事,缺少經驗,方法簡單。本書承載的主題——“大家在一起做快樂的事情”,可以提醒幼兒調整心態(tài),以樂觀的態(tài)度、友善的做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與人和諧相處。
大班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已經有合作意識,他們也能感受到共同生活的快樂。利用故事情景“小路",幼兒分小組玩“探路尋寶”的游戲。故事中“卡佳”的形象為幼兒樹立了榜樣:小朋友之間不只有競爭,更有協(xié)作與友誼。活動開始明確游戲規(guī)則:必須小組成員一起找到“寶貝”才算勝利。活動中教師提醒幼兒做“卡佳”一樣的合作者。
教師事先合理設計尋寶路線,恰當設置障礙,讓幼兒通過努力才能尋到“寶貝”。尋寶過程中,幼兒看懂“紙條提示”(指令單)是重點,依圖找準路徑,完成任務,最后才能找到“寶藏"。
2、活動目標
。1)玩“探路尋寶”的游戲,讀懂指令單,根據圖示找出路線。
。2)分小組比賽,克服障礙,共同完成任務,愿意和同伴商量解決問題。
3、活動準備
班務情況,保證幼兒安全等
·每組準備一面旗子,上面寫有數
具或食品等
4、活動過程
。1)回顧故事
—上次我們講了個故事,還記得故事里有誰嗎?你最喜歡誰呢?為什么呢?(卡佳善良大方,樂于幫助同伴,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樣的孩子大家都喜歡)
—故事發(fā)生在哪里?(小路上)幼兒園也有許多小路,在幼兒園小路上可能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呢?(幼兒猜想)
—幼兒園小路上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快樂的孩子們,就會有許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情發(fā)生。
一告訴大家一個大秘密:幼兒園的小路上藏著許多“寶藏”,會是什么呢?想不想去玩“探路尋寶”的游戲,挖出“寶藏”呢?
。2)布置任務
幼兒三人為一小隊,帶上旗子,上面標有數字,表示第幾“尋寶小隊”。要一起找到寶藏才能算勝利!
“尋幼兒組成“尋寶小隊”,揮舞小隊的旗幟,鼓舞士氣。
—(出示“藏寶圖”,即指令單)“寶藏"藏在哪里呢?
—這是個秘密。在尋寶的小路上、樓梯口、走廊上有放著“藏寶圖”的“指令箱”。打開箱子取出“藏寶圖”,根據上面要求完成小任務,找出“尋寶”路線,繼續(xù)出發(fā)找到下一個“指令箱”……最后找到“寶藏”。在每個“指令箱”旁邊有個“指令官”(教師),他(她)可以判別你們小隊是否已經完成任務,可以過關或者不能過關。如果不能過關,只能重來,直到“指令官”認為您們已經通過,才可以繼續(xù)尋寶。最先找到寶藏的小組就算勝利。
(3)尋找寶藏
①參考路線:在走廊上、樓梯口、活動室等幼兒熟悉的地方,放置若干“指令箱”。
幼兒拿著藏寶圖1從教室出發(fā),根據藏寶圖1的指令“尋寶”,走上樓梯1層,在“指令箱”里找到另一張藏寶圖2,根據“藏寶圖”提示完成“一起唱歌”的任務,繼續(xù)出發(fā)尋找下一個“指令箱”……
、凇爸噶罟佟笨梢愿鶕£犜谝黄鹜瓿扇蝿盏那闆r和質量,判別他們是否可以過關。如果過關,繼續(xù)“尋寶”;如果不能過關,小隊將重來,直到“指令官”表示可以通過……
、塾變撼霭l(fā)去尋寶,教師指導。
幫助幼兒讀懂指令單,按照指令單的提示找出尋寶路。
根據“小任務”內容,幫助幼兒判別集體完成還是由個別幼兒完成。如有的任務必須在一起完成,而有些任務可以由幼兒商量,選擇個別小朋友來完成,如剪一個五角星,就可以選擇某個小朋友完成。
提醒幼兒一起尋找寶藏,做“卡佳”一樣的合作者,和同伴商量解決問題。
(4)分享寶藏
、俳涍^4~5個“指令箱”,幼兒尋到寶藏,一起分享“寶藏”,體驗快樂。
、谠u選“最佳合作者”。
(三)活動拓展
1設置心情角。幼兒把自己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繪制
成“心情故事”。
2找到寶藏的“尋寶小隊”,在一起分享成功喜悅,交流分享“探路尋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談談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找到寶藏的“尋寶小隊”一起討論:為什么沒有找到“寶藏”呢?是什么原因?找出原因,可以讓他們重來一次。
3幼兒模仿“藏寶圖”(指令單)的樣子,制作新的“藏寶圖”,根據“藏寶圖”嘗試布置成“尋寶路線”,讓其他孩子嘗試“尋寶”。
(四)閱讀區(qū)的閱讀活動
1.布置幼兒園簡易地形圖。幼兒觀察地形圖。知道幼兒園教室、活動室和設施的分布,了解各種圖示、標志、符號等
(周娟)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細節(jié),看懂圖片內容并簡單的敘述出圖片意思。
2、能根據講述內容,幼兒根據圖片說出種子種下去的生長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一些瓜豆的種子、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組織活動,由春天引出活動話題。
幼兒背誦古詩《清明》。
二、出示課件。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圖中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圖意。(種瓜種子)
3、出示圖二,讓幼兒繼續(xù)觀察并引導幼兒說說圖意。
。ㄅ帜棠毯褪轄敔敺N下去的種子發(fā)芽了)
4、繼續(xù)出示圖三,讓幼兒觀察,教師作相應的指導讓幼兒自己說說圖意。(長出藤)
5、出示圖四,指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能說出藤上開了花啦。ㄩ_花)
6、出示圖五,引導幼兒看圖說出瓜藤上結出了小瓜,小瓜慢慢長成了大瓜。(結出瓜)
三、啟發(fā)幼兒說出瓜的種子種下去的生長過程。
1、種瓜、發(fā)芽、長藤、開花、小瓜、大瓜。
2、多指幾名幼兒分別說說。
3、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為什么收獲的瓜不同呀?
三、幼兒回顧故事,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出故事中的反義詞。
胖—瘦地上—天上小—大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中國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qū)別。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萌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感知中國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qū)別。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鏡子里自己的皮膚、頭發(fā)、眼睛的顏色;
2.PPT:中國人的圖片、外國人的圖片、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幾種國家的字體;
3.音頻:一段漢語和一段英語。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比較中國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的不同,引導幼兒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
“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
“世界上有幾種膚質的人呢?”
“世界上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棕種人”
“那你們知道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二、圖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圖。
“這是什么地圖呢?地圖上有哪些國家呢?中國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國的呢?”
2.“觀察下中國地圖的輪廓,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看看它像什么呢?)”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人口很多,有誰知道中國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誰知道中國有多少民族呢?”
三、運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1.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我們說的是漢語普通話!
2.出示中國漢字和英語。
“哪是我們國家的文字?你們認識上面的字碼?觀察一下上面的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四、欣賞兒歌《我是中國娃》
1.教師朗誦,幼兒欣賞。
2.師幼朗誦兒歌,萌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五、放“國歌”,增強幼兒的愛國心。
“國歌想起時,我們要起立,行注目禮,保持安靜!
附:《我是中國娃》
我是中國娃,生著黑眼睛,長著黑頭發(fā)。
寫的是中國字,說的是中國話。
不管在哪里,中國都是我的家。
活動反思
運用了各國小朋友的照片進行對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國娃娃和其他國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處,從而揭示課題--我是中國娃。這樣能把握兒童的心理,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為幼兒興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盡管活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問題,并在今后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進,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百科: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tǒng)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猴子學樣》的課件、掛圖,《猴!贰逗镒訉W樣》的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樹,扁擔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教學流程】
音樂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講述故事——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看掛圖講述并表演故事——教師與幼兒完整表演故事——幼兒分組表演故事——活動結束
我一開始用音樂《猴!穼,讓幼兒重點模仿猴子的一些滑稽表情動作引起幼兒興趣;教師采用故事中斷法,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并重點讓幼兒知道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之后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的滑稽動作及表情;接下來教師逐幅出示掛圖,重點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大膽用語言表達故事,并開始嘗試表演;教師簡短小結后與幼兒共同表演,提升幼兒表演的欲望;幼兒分組表演,人人參與活動;幼兒表演結束后,教師建議將此節(jié)目定為六一節(jié)目之一進行排練。
說活動延伸
我將在班內表演區(qū)投放道具進行表演,作為活動延伸。
對于本次活動,我簡單說以上幾點,當然整個活動下來,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及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教案意義】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指導作用。根據大年齡特征及本班實際情況,我將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能夠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型完整地描述圖片中運動會的內容。
2、探索"足"字旁漢字構字的規(guī)律,能正確運用常用的"跑、跳、蹬、踢"等動詞。
3、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通過游戲活動初步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幅。
2、"足"字旁漢字(跑、跳、蹬、踢)及相應配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講述圖片內容。
1、"一場熱鬧的運動會正在場地進行著,瞧!賽場上正在舉行什么比賽呢?
2、出示圖片,幼兒仔細觀察,并自由講述圖片上的內容。
3、啟發(fā)幼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語句,講述運動場上的熱鬧情景。最后,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圖講述圖片內容。
二、認讀"足"字旁的漢字。
教師出示"跑" 、"蹬" 、 "踢"等漢字,再將漢字分別放在相應的圖片動作旁。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告訴幼兒旁邊的漢字表示圖片上人物的動作,啟發(fā)幼兒猜測漢字的意思,并讀一讀漢字的發(fā)音。
三、分析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
啟發(fā)幼兒找出這些漢字的共同之處,告訴幼兒這些是"足"字旁的字,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漢字都有"足"字旁。
四、進一步擴展對"足"字旁漢字的認識。
還有哪些動作也是和腳的動作有關的,也會有"足"字旁的字呢?教師記錄有"足"字旁的漢字,并帶領幼兒讀一讀漢字。
五、開展游戲活動。
我會--教師指"跑"字,幼兒說:"跑、跑、跑,我會跑。"邊說邊模仿邊做動作。
六、音樂活動--幸福拍手歌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對比懂得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故事《流星花》課件、錄音機、磁帶
活動分析:
這是一篇寫的比詩還要美的童話:靜謐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嬌百媚的睡花圖,隨季節(jié)變換顏色的流星花……這些無不引起每個人的遐思和神往。作者用無比優(yōu)美的詞句講述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用質樸傳神的語言刻畫了丑小花純真美好的心靈。
這里的想象美麗、神奇,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啟迪他們的審美想象力。幼兒正處在審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讓他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因此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孩子理解作品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懂得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幫助幼兒理解丑小花的行為,體驗丑小花的情感,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時我準備主要采用分段欣賞和整篇欣賞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是分段欣賞,引導幼兒較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在這一部分突破重難點,讓幼兒體驗丑小花的自信,理解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整篇欣賞,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幼兒體驗故事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活動過程中我準備采用提問法作為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的主要手段,把討論法作為和幼兒互動的主要方法,把藝術
活動繪畫自己較喜歡的故事場景作為活動的延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幾幅花的圖片,借助問題“你最喜歡哪幅圖片?為什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二、展開:
1、分段欣賞故事:結合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佟坝幸欢湫』,長的小小的瘦瘦的……她天天開!
主要問題設計:丑小花長的'什么樣子?她長的丑自己難過嗎?聽了花兒們對她的嘲笑丑小花怎么說的?我們該向丑小花學習什么?
這一部分主要是引導幼兒體驗丑小花的情感,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凇巴砩希莾撼鰜砹恕餍锹涞搅顺笮』ǖ幕ò晟。”
主要問題設計:老星星為什么嘆氣?丑小花怎樣幫助老星星的?玫瑰花和牡丹花是怎樣做的?誰看起來美?誰做事美?
在以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分組討論“這時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幼兒一步步的懂得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外表美并不代表心靈美,從而實現(xiàn)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2、整篇欣賞故事:
主要問題設計:從整個故事來看我們該向丑小花學習什么?丑小花為什么會變成流星花?聽故事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
三、結束
自然結束,請幼兒回班后繪畫自己喜歡的故事中的場景。
反思:
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喜歡的花,全班幾乎每個孩子都說出了不同的品種,可謂多姿多彩。本打算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帶而過,但我臨時增加了時間。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是那么想說、愿意說,我何不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多說呢!我們語言教育的真諦不就是增強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嗎!就這樣,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從上課伊始就被激發(fā)了出來,為接下來的師幼互動打下了良好的開端。
30分鐘的課堂教學很快結束了,我的臉蛋都是紅紅的,自我感覺比較欣慰。有兩位老師爭先恐后地跟到了辦公室,她們迫不及待地給我反饋: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聽主任的課就是一種享受!
其實,這個活動也有不足之處,正如她們指出的:搜索的多媒體課件效果一般。真的,假如,課件的質量跟上,那這節(jié)課,我將帶給孩子們的還會更多更多。這是我第四次給孩子們上語言課,每次,我都是盡心盡力地準備。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并且學會這首《顛倒歌》。
2、讓幼兒了解《顛倒歌》“故錯”的手法,也就是說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說;并借此首《顛倒歌》讓幼兒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3、感受《顛倒歌》所帶來的歡樂,并讓幼兒嘗試仿編顛倒歌。
活動準備:
1、顛倒歌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圖片,主要特征部位要能夠分開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體,松鼠的尾巴和身體等)。
2、節(jié)奏簡便活潑的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今日教師帶來一幅奇怪的畫,此刻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教師找出圖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嗎?
幼兒:好!
2、出示圖片,讓幼兒找出圖片上奇怪的地方。(請兩到三個小朋友簡單說一下,引起他們的興趣。)
3、引出歌詞:
教師:其實呀這幅圖畫還有好聽好玩的歌呢!小朋友們想聽嗎?
幼兒:想!
4、教師邊指著圖片邊說出歌詞(同時配上簡便活潑的背景音樂),并讓幼兒說出歌詞的樂趣,了解顛倒歌的特點:
教師:教師剛才在說歌詞的時候,發(fā)現(xiàn)呀有幾個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訴教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們在笑什么?讓我們也分享分享你們的歡樂!
幼兒:兔子應當是短尾巴的,但那里卻說它是長尾巴了。
幼兒:松鼠應當是長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得真好!其實啊顛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發(fā)向說。像剛剛小朋友說的,兔子的尾巴應當是短的,可是在剛才的顛倒歌里卻把它說成是長的了!
5、引出完整的《顛倒歌》請幼兒欣賞,并讓幼兒學習《顛倒歌》。
教師:剛才我們一齊分享了歌詞的歡樂,那小朋友們想不想學習這首顛倒歌?
幼兒:想。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兩到三遍顛倒歌,讓幼兒嘗試自我說出來,教師從旁適時提醒。)
活動遷移:
6、讓幼兒將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重新組合,使其貼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教師:前面我們小朋友都找出了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能夠幫教師重新組合一下,讓它們跟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一樣。
7、讓幼兒嘗試仿編歌詞,但不做進一步學習
教師:小朋友們,顛倒歌好玩嗎?
幼兒:好玩!
教師:那想不想開動自我的小腦筋,也來編一編歌詞啊?
幼兒:想!
教師:其實啊我們就能夠根據圖片上小動物的特征來編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長,那我們就能夠這樣編啊“小松鼠耳朵長,愛吃蘿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見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
讓幼兒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特點。
教師:今日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把顛倒歌里的錯誤都找出來了!
看來我們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以后我們小朋友也要善于利用自我的小眼睛來觀察事物哦!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
2、嘗試對食物的名稱進行分類。
3、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風味小吃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風味小吃、展示各種風味小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向幼兒介紹各種風味小吃的名稱及特點。
二、同伴交流。
1、師:“好了!小朋友們都知道這些風味小吃的名稱了,那我請小朋友們找出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后,去和自己身邊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告訴他為什么自己喜歡那種風味小吃。
2、留心觀察,適時指導幼兒,并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喜歡的風味小吃。
三、給風味小吃找家。
教師舞臺放用盒子制成香芋包、餃子、春卷、粽子等“風味小吃屋”,讓幼兒把不同風味小吃的圖片放到相應的風味小吃屋里。
師:“我們都知道風味小吃的特點了!那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那些風味小吃是一家人呢?現(xiàn)在老師就考考小朋友們,把同是一家人的風味小吃,放入風味小吃屋里,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
四、游戲:風味小吃蹲。
教師和幼兒分別戴各種畫有風味小吃的頭飾扮演各種風味小吃,如扮演五香條、魚丸、春卷、粽子等。
師:現(xiàn)在我們玩?zhèn)游戲,小朋友先把自己要扮演的風味小吃的頭飾先戴起來,再聽老師說怎么玩這游戲,先從“春卷”的小朋友開始,“春卷”的小朋友邊念邊蹲:“春卷蹲,春卷跑,春卷蹲完粽子蹲!边@時扮演“粽子”的小朋友也是邊念邊蹲:“粽子蹲,粽子蹲,粽子蹲完肉包蹲!边@時肉包也是一樣的,按著順序,自己和旁邊的小朋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要搞清楚,念錯的小朋友或被點到而沒有蹲的小朋友或是沒被點到的而蹲下的小朋友,不能和我們一起游戲,并表演一個節(jié)目給小朋友們和老師看,念兒歌時不一定要很快,可以由慢到快。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的游戲。他能夠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游戲,如廚師會先擺放灶具再將食品一一放置在相應的位置;招待員會先整理餐桌;收銀員能將收銀機擺放整齊再整理票據。孩子們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雖然在游戲規(guī)則上還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們能夠熱情、自主地參與游戲這比強加于孩子們去掌握的規(guī)則更重要。在游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很熱衷于在自己的游戲組中游戲,缺乏與其他各組之間進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帶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員、迎賓員與廚師、顧客的語言交流也較少,在下次的游戲中將重點引導孩子們用語言進行角色間的交往;同時在游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員都有一個圍裙,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的衣服弄臟了。商店的“服務員”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裝貨物,這樣客人在買東西時比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戲中將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增加相應的游戲材料。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3
目標
1.能根據圖片的線索找尋答案,并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描述。
2.重組圖片進行創(chuàng)造性講述。
準備:掛圖。
過程
1.這是什么。
――出示圖二,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對幼兒的回答,教師暫時不作肯定或否定。
2.原來是會游動的小島。
――將圖一放置在圖二的前面,教師開始講述這兩幅畫面的圖意。
――小鳥看見了小島,它會怎么做呢?出示第三幅圖,請幼兒看著畫面將三幅圖聯(lián)系起來講述,教師再作簡單的小結。
――出示第四幅圖,請幼兒說一說:天亮了,小鳥到了哪里?這個會游動的小島原來是什么?
――教師帶幼兒一起將四幅圖連貫地講述一遍。
――每名幼兒按以上的順序結合圖片和同伴相互講述,教師巡回傾聽,了解幼兒的講述情況。
――請個別幼兒講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述,教師和其他幼兒給予評價。
3.圖片移動了。
――教師神秘地將圖片的次序打亂,使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變化,教師把新的故事講給幼兒聽,并將剛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作一比較。
――請幼兒將試著改變圖片次序,編一個新的故事。
――根據個別幼兒的講述,教師給予及時的評價。
建議
1.似龜似島的畫面把幼兒帶進懸念之中,誘發(fā)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巧妙地運用這個懸念,引導幼兒饒有趣味地描述故事情節(jié)。
2.重組圖片次序講述故事,可以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性。按照原來次序講述是“基礎”,一般的幼兒能夠對著原順序圖片有序、清楚地講述即可。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圖片重新編排順序進行創(chuàng)造性講述。
3.由于時間的關系,教師可以請幼兒在語言區(qū)中繼續(xù)操作和講述,對于精彩的片段,教師可以作一些記錄。
附講述參考:
圖一:一只小鳥從湖上飛過,湖面很寬很寬,小鳥飛了很久很久。
圖二:天黑了,下起雨來,小鳥飛不動了。嗬,前面有個黑色的東西,像是一座小島。
圖三:小鳥落在小島上,它很累很累,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圖四:雨停了,天也亮了。小鳥醒來揉揉眼睛,咦!怎么到岸邊了呀?嗬,小鳥不是停在小島上,而是停在一只大烏龜的背上。大烏龜就像是一座會游動的小島,把小鳥送到了岸邊。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含義,知道太陽的作用大
2.萌發(fā)對太陽的興趣,嘗試尋找太陽,知道太陽光無處不在。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太陽光的無所不在以及太陽對動植物的作用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通順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水滴對太陽說
出示自制太陽。
教師以小水滴的口吻對著太陽說:太陽公公,您讓我變得很輕
輕,飛到天上去。我們在高高的天空上變成白云,飄來飄去,真快活!謝謝您,太陽公公!
師:除了小水滴感謝太陽,還有誰也會感謝呢?
二、太陽,您好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太陽,您好》
師:為什么我們要感謝太陽?
師:太陽在哪里呢?請你們找一找,然后向太陽問好
三、太陽的“蹤跡
引導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太陽的“蹤跡”,如:花上、草上、昆蟲身上以及每一樣東西都沐浴著陽光。
引導幼兒向太陽問好,從心里感謝太陽
建議
如果問“太陽在哪里呢”,幼兒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在天上”。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希望幼兒突破認識的局限,讓他們到周圍環(huán)境中去尋找太陽的蹤跡,因為太陽光是無處不在的。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太陽光的無所不在以及太陽對動植物的作用是本活動的重點。
有關大班語言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區(qū)別不同蔬菜的特點,了解它們生長在不同的地方。
2、學習用對歌的方式學念兒歌。
活動準備:
1、PPT《菜地里的歌》
活動過程:
一、交流談論。
1、觀察圖片,說說各種蔬菜的名稱。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蔬菜,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提問:圖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黃瓜、南瓜、茄子,綠綠的、圓圓的、長長的)小結:豆角是青色的,又細又長;蘿卜白白胖胖的;黃瓜綠綠的,像穿了一件綠衣裳;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紅紅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個長著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黃。
2、猜測:這些蔬菜生長在什么地方?
小結: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請幼兒仔細觀察,說出每種蔬菜的生長地點。
小結:豆角、黃瓜都掛在藤蔓上;南瓜雖然也有騰蔓,但都在地面上;蘿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葉子。
二、猜猜說說學兒歌
1、聯(lián)系畫面猜一猜,兒歌里分別說的是哪些蔬菜。
教師:什么青青細又長?開動你們的小腦筋,看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2、播放PPT圖片,請幼兒欣賞并找出答案。
過渡:你們都猜對了,那請你們記住答案哦,我們現(xiàn)在來一起念一念。
3、師幼問答。
教師:什么青青細又長?幼:豆角青青細又長。
4、完整欣賞兒歌,請幼兒一起完整地念兒歌。
三、大家來對歌
1、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分男女兩隊,一隊問一隊答,用對歌的形式念兒歌。教師:你們都很厲害,這么快就學會了這首兒歌,F(xiàn)在我們來換個方式,用對歌的方法來念兒歌。就像剛剛那樣我問一句你們答一句,這就是對歌了。我請女生來問,男生來回答,看看哪個組更厲害。
女:什么青青細又長?男:豆角青青細又長。
2、兩隊互換問答。
3、分成太陽組和月亮組,采取兩句一問兩句一答的方式進行對歌。完成一次后互換問答。太陽隊:什么青青細又長?什么地下捉迷藏?
月亮隊:豆角青青細又長,蘿卜地下捉迷藏。
4、按照(個人)什么青青細又長,(眾)嘿~細又長?的方式念兒歌。教師:現(xiàn)在我們每念一句兒歌,就在后面重復最后三個字,并加上嘿,比如我說什么青青細又長。你們說嘿,細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