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精選13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樂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3、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增進親子之情。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侯照片,衣物及用品,桌椅排放成"同"形位置。
2、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
3、教具準備:已制作成長樹干,卡片紙,彩筆等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幼兒對小時侯用品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衣服,鞋子還有一些用品,請小朋友選一件自己喜歡的試穿一下。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注意飲食衛(wèi)生
2、請幼兒看照片展覽。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4、互相議論:現(xiàn)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方面進行比較。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觀看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的圖片、照片,幫助幼兒認識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
1、出示圖一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告訴幼兒,這是小朋友在媽媽肚子里時稱為胎兒,生活在一個叫子宮的非常溫暖的地方。
2、出示圖二觀察:你看到什么?小毛頭是誰生的?他最喜歡吃什么?他會自己拿瓶喝奶嗎?小嬰兒很多事都不會,需要成人關心照顧他,誰最關心他?你們也都是媽媽生下來的,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那時是什么樣子的?
3、出示圖三觀察: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誰在幫助他?那我們小朋友這時候和以前比起來有什么變化?(扶著小床走路,會自己拿餅干吃,會把一塊塊的積木搭上去等)。
4、小嬰兒在成人關心照顧下又長大了,觀察圖四:你看到什么?他在干什么?小嬰兒又有了什么變化?(他已經(jīng)會走路、會跑、會玩游戲,會自己吃飯等)。
5、小朋友的變化都離不開誰的照顧?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們的,你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
6、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并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
7、下面我們相互合作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用照片來給人的成長過程排序,表現(xiàn)人是怎樣變化的?
三、結(jié)尾部分:引導幼兒講述以后會長成什么樣兒。
1、在爸爸、媽媽、老師的關心下我們長大了,小朋友以后還會長,請小朋友談談自己以后會長成什么樣?
亮點
1.目標提的比較全面合理,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充分體現(xiàn)了《綱要》中提出的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的思想,在本活動中設計多出師幼,幼幼談話的環(huán)節(jié),圍繞談話主題,給幼兒充足的發(fā)言權(quán)。
3.最后延伸活動不僅是教師進一步了解了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幼兒的上進心理。
不足:
難點部分教學效果不太好。讓幼兒看視頻資料不能深入到幼兒的心里,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用現(xiàn)實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讓幼兒深切的體驗長輩的辛苦和不易。
當時聽課的老師多我這節(jié)課的評價就是難點不突出。我覺得提得很好。
2、你們將來都想做些哪些事情,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3、請小朋友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或在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貼在成長樹上。
4、活動延伸:請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2
活動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區(qū)別5個物體的高矮。大小或長短。
2、能正確的整理、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1、教具:同一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5張,教學掛圖(二)中5個高矮不同的娃娃圖片。
2、學具:人手一套幼兒用書第11頁的《排序卡(二)》。
活動過程:
1、運用比較的 正確判斷個子的高矮。
★教師出示照片引導幼兒觀察:這個是小朋友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照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每張照片上的他有什么變化?哪張照片上的他最高,哪張照片上的他最矮。
★教師:在我們班上,哪里小朋友最高?哪里小朋友最矮?怎么證明?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比較各子高矮。
2、學習按個子高矮排序。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5個不同高矮的娃娃的圖片,請你們給娃娃排隊。
★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是怎么排列?請相互說說自己的排列方法。
★教師展示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與幼兒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3、學習按大小、長短排序。
★教師:這些高矮不一樣的娃娃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都一樣大嗎?一樣長嗎?請小朋友給你的5個娃娃選出適合他們穿的衣服、褲子和鞋子,選好后就放在娃娃的下面。
★幼兒操作。
4、活動評價。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檢查操作結(jié)果是否正確,是否已按個子的高矮來匹配大小長短不同的衣服和鞋子。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別來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別來接我》。
教學難點
歌曲的銜接及恰當?shù)谋磉_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是四年級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們都愿意自己解決,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卻不敢和家長交流,他們用歌聲來向爸爸媽媽傾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播放cai,學生聆聽歌曲《別來接我》。)
二、進入主題
1、交流、討論
師:你覺得剛才這首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對家長的心聲,我們來和他們比比,看誰表現(xiàn)得更好,好嗎?
(播放《別來接我》音樂及畫面,學生邊看邊聽自由表現(xiàn)。)
2、學唱旋律
a、學生分別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學生跟琴輕聲識讀樂譜。
c、采用比賽的形式,比比誰的讀譜能力最強,能識讀一樂句也很棒!
3、學唱歌詞
a、學生輕聲跟唱歌詞。
b、以小組形式分樂句自學歌詞,再互換學唱。
c、請部分學生當“小老師”帶唱或采取一幫一的形式。
4、指導演唱
指導學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帶聲,用最美的歌聲表現(xiàn)內(nèi)心真摯的情感。
(小博士 頓音記號:頓音也叫斷音。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彈性。)
三、情感的升華
師:同學們,就要到“三八”婦女節(jié)了,你們想對長輩說些什么呢?能將今天所學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行嗎?
1、分組排練
。▽W生分組自由練習,由小組長負責,老師整體調(diào)控,分組指導。)
2、綜合表演。
a、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b、評價
師:對剛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觸?如果要讓家長肯定的想法,你覺得自己或他人還有什么不足,又該如何改進?
。▽W生自評、互評。)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時家長是怎樣嬌慣你們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將如何做才能讓長輩放心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作鼓勵性、表揚性小結(jié)。)
c、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學會唱《我怎樣長大》,并從中體驗到合唱的樂趣。
2、能認真聆聽《幻想飛行》,感受樂曲情緒,并用形體動作或畫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想象展示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定向
1、動一動
隨音樂《春天在哪里》進教室,師生問好。
2、聽一聽,看一看
小樹招手說:小朋友們,你們瞧,我長得多高。
。課件播放動畫:小樹苗長高)
3、演一演、唱一唱
師:(播放《小樹長高了》。)小朋友現(xiàn)在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個聲部,扮演三個成長段的小樹,唱《小樹長高了》,演繹一遍小樹長高的過程。
師:小樹是因為有了“音樂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樂地長大!耙魳酚曷丁笔翘鹈赖模敲茨銈兊穆曇裟懿荒芎汀耙魳酚曷丁币粯犹鹈滥兀课覀儊碓囈辉。
二、引導掌握
1、聽一聽
師:小樹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樣才能長大,于是就問“藍天伯伯”。
(課件展示:小樹和藍天的對話情景,同時播放歌曲《我怎樣長大》。)
2、哼一哼
師:我們?nèi)绻麑W會唱這首歌,就知道小樹是怎樣長大的了。我們一起來,隨著音樂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
。▽W生隨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節(jié)拍:引導學生隨三拍子律動搖擺,像是隨風兒飄動的小樹。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長音:引導學生將長音唱成樹葉隨風搖曳所發(fā)出的聲音。
3、奏一奏
師: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聲部合唱,大家隨琴輕輕唱一唱高聲部。
師:低聲部旋律也很優(yōu)美,希望你們能使出自己的樂器————豎笛或口琴,用它們來吹一吹旋律。
。ㄕn件播放音樂,老師用電子琴,學生用豎笛或口琴跟奏。)
4、合一合
師:下面將你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唱高聲部,一部分吹奏低聲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嗎?
師:有沒有同學可以把樂器吹奏的旋律唱出來呢?讓我們來試一試把高低聲部一起唱出來。
5、唱一唱
a、老師指導唱曲譜。
b、學生從頭至尾唱曲譜。
c、學生填詞跟琴演唱。
三、聽賞表現(xiàn)
1、說一說、聽一聽
師:小樹不怕風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長大了,那你們呢?想不想和小樹一樣長得高高大大的?
師:你們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長大了,帶著幻想去飛行,讓實現(xiàn)我們的美好愿望吧。
2、畫一畫、演一演
。▽W生隨音樂表現(xiàn)現(xiàn))
師:你們邊聽音樂,邊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長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訴大家,可以用畫的方式,也可用動作造型來表現(xiàn),看看你們中間有哪些“未來之星”。
四、評價總結(jié)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唱歌曲,還認識了班上這么多的“未來之星”,收獲真不少。[ 內(nèi) 容 結(jié) 束 ]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4
教學內(nèi)容
音樂《我長大了》
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中的不同曲調(diào)。
2.會聽音樂節(jié)奏做出動作。
教學目標
1.學唱歌去,熟悉曲調(diào),初步掌握附點音符的唱法。
2.能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和速度,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兒童經(jīng)驗基礎
感受長大的心情
環(huán)境準備
場地、音樂我長大了
過程與策略
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詞意境,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引導幼兒說說學會了。。。。
二、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發(fā)聲練習。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歌詞內(nèi)容,熟悉歌曲。
3.教師范唱。引導幼兒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感受情感。
三、引導幼兒根據(jù)圖片的提示和教師接唱。
四、幼兒結(jié)合自身
有 效 語 言 設 計
1.開學啦,小朋友都上大班了,暑假你在家里學會了什么?
2.那我們一起來發(fā)音練習吧!
3.說說自己還會做哪些事情,把他唱到歌曲里去。
環(huán)境輔助
主題的引入
學唱歌曲
接唱游戲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5
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
2、從多方面討論了解自己學會的新本領。
3、欣賞自己的成長,樹立自信心。
教學難點:
在集體面前能夠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特長。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認真觀察畫面,大膽進行講述的習慣。
2、能圍繞自己長大的話題用清楚、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見解。3欣賞自己的成長,樹立自信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化。
1、出示嬰兒圖片,讓幼兒感知剛出生的自己很小很小。
2、嬰兒期的用品展覽,感知自己很小很小。
二、集體分享交流:
1、出示幼兒期的圖片、用品,比較過去與現(xiàn)在自己的`變化(身體上、外貌上、穿著上、吃飯的用具上)。
2、說說長大后的自己學會了哪些新本領?
3、你長大了嗎?你能做些什么?
4、出示掛圖,大膽講述圖上的內(nèi)容。
三、討論交流:
將來小朋友長得像爸爸媽媽那么大的時候還會干什么?
四、帶幼兒觀賞各行各業(yè)工作的人們的圖片,感知自己每天都在長大,感知不同行業(yè)人們的不同的本領。增加對各行業(yè)的敬佩之情。
五、擴展: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將來自己會做和想做的是表現(xiàn)出來。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6
家園共育
在接待弟弟妹妹人園時,家長能提前送孩子園。
家長給孩子講述一些小時候的事情,幫助孩子理解長大的意義。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小禮物送給弟弟妹妹。
在家里讓孩子選擇一些需要努力才能做好的家務,鼓勵孩子學習如何做并堅持做下去,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堅持性,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體驗成長的快樂,建立自信心。
教師多關注幼兒長大了的表現(xiàn),及時宣傳、鼓勵、贊揚。
遇事多與幼兒商量,引導幼兒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能力,讓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
基本教育活動
1、關心小班弟弟妹妹,愿意幫助他們。
2、在幫助小班弟弟妹妹的過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3、萌發(fā)責任感。
活動準備
與小班老師取得聯(lián)系,說明活動目的`與過程。
向家長說明活動的目的,請家長支持,按時送幼兒園。
活動過程
了解新入園小班幼兒的情況。
教師帶幼兒到幼兒園門口或小班門口觀察新生人園情況。
教師帶領幼兒到小班觀察弟弟妹妹的活動情況。
討論:弟弟妹妹遇到的困難。
教師:弟弟妹妹為什么哭?他們有什么困難?
教師:你們剛?cè)藞@的時候哭過嗎?為什么哭?
教師小結(jié):弟弟妹妹離開爸爸媽媽到幼兒園,不認識老師、小朋友,很多事情不會做,也不會自己玩游戲,所以感到很孤獨,很害怕。
討論幫助弟弟妹妹的方法。
教師:你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應該怎樣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引導幼兒根據(jù)弟弟妹妹的需要想想幫助他們的方法。
教師歸納幼兒的意見。例:每天早上接待弟弟妹妹,送給他們自己做的小禮物;讓他們知道哥哥姐姐很喜歡他們,會幫助他們;帶弟弟妹妹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認識新朋友;給他們表演節(jié)目等。
討論幫助弟弟妹妹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教師:如果弟弟妹妹不要禮物怎么辦?弟弟妹妹不停地哭怎么辦?弟弟妹妹發(fā)脾氣打我們怎么辦?我們比弟弟妹妹的晚怎么辦等。
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
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合理方法進行歸納和肯定,如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讓他們每天早一點送自己幼兒園。
做幫助弟弟妹妹的準備。
幼兒討論給爸爸媽媽的信的內(nèi)容,教師記錄并進行整理。
引導幼兒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日常零散時間給弟弟妹妹做禮物、排練節(jié)目。
實踐活動。
幼兒每天早晨帶好自己制作的禮物,到幼兒園門口迎接小班弟弟妹妹。
帶領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幫弟弟妹妹擦汗、擦鼻涕,提醒他們喝水、上廁所。戶外活動時告訴弟弟妹妹玩大型器械時要注意安全。
中午起床后,到小班幫助弟弟妹妹穿衣服、梳頭、整理床鋪等。
自由活動時間給小班弟弟妹妹表演節(jié)目。
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自己帶弟弟妹妹的感受、方法等用繪畫等形式表達出,布置在墻飾“我當哥哥姐姐”專欄。
重點提示
1、本活動可分多次完成,應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
2、本活動提供的“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只是一種參考,教師可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通過此活動,讓幼兒了解寫信的方法和常識,如怎樣寫抬頭、落款、日期等。
3、戶外開展“大帶小”游戲,要注意安全,應選擇適宜的活動內(nèi)容。
4、日常生活滲透日常生活過渡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交流帶弟弟妹妹的經(jīng)驗。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7
【活動目標】
1、畫畫長大的自己,能關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
2、體會自己在長大,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
【活動重點】把自己畫大。
【活動難點】添畫各部分的特征。
【活動準備】三色卡紙人手一張、記號筆、范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我們現(xiàn)在是小班朋友還是中班朋友呢?為什么會從小班升到中班?(體會我們在長大)
2、觀察三張畫面,比較大小進行排列。
。1)老師帶來了三張畫,排一排,我們是怎么長大的?
(2)為什么這一張是“長大的我”?
2、討論:怎樣可以把自己畫大呢?(頂天立地)
小結(jié):“大大的我”有大大的頭,大大的身體,粗粗的胳膊,粗粗的腿。要頭頂著天,腳踩著地,這樣才能把自己畫大。
二、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1、在紙上畫個“大大的我”。(師示范:從上到下進行繪畫,在每個部分添畫細節(jié)。)
2、檢查一下,長大的我是否健康。(檢查畫面,是否有遺漏)
3、幼兒繪畫“長大的我”,師巡回指導。
關注:
1、幼兒是否把自己畫大。
2、幼兒是否遺漏細節(jié)
三、展現(xiàn)交流
出示孩子的作品,猜猜“他是誰?他長大了嗎?”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8
說教材:《綱要》中提出社會領域的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或現(xiàn)象感興趣,并能利用多種形式積極探索!拔议L大了”讓幼兒從自身的變化來進行觀察認知,體味長大的快樂。中班幼兒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初步萌芽,聚合能力、發(fā)散思維、評價能力都較弱。根據(jù)《綱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為依據(jù),將本次活動目標設為以下:
說目標:1、認知目標:了解自己在身體、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意義。
2、能力目標:能積極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情感目標:激發(fā)期盼長大愿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說重難點:根據(jù)中班幼兒的特點:目標1為重點,目標3為難點。
說準備:1、環(huán)境上的創(chuàng)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說話”因此,在主題墻的創(chuàng)設中,布置一些幼兒小時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時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參加一些活動的照片,幫助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和積累。
2、物質(zhì)準備:(1)、發(fā)揮家長資源,準備孩子小時候的衣物、鞋襪等。
。2)、PPT,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更直觀形象地感知長大的過程。
。3)、操作材料
說教法:1、游戲激趣法。游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在活動中,通過“猜猜他是誰”讓孩子樂學、愿學。
2、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辈捎肞PT進行直觀演示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將一個動態(tài)的成長過程以簡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來。
3、操作法。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弊層變涸诓僮髦,自己穿穿小時候的衣服,在親手體驗中感悟自己身體上的長大,在操作中進行排序等,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新知。
4、談話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認知水平和經(jīng)驗水平的限制,對于事物的認知所獲得的經(jīng)驗往往零散的,通過師幼交流、幼幼交流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師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學習。
說學法:1、觀察學習法。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自己、觀察別人,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
2、分享式學習法。談話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分享學習的過程。
3、多感官司學習法。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痹诨顒又,幼兒看看、穿穿、說說、做做,更能激發(fā)幼兒對長大的期盼。
說活動過程:在本節(jié)活動中,遵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則,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游戲激趣——直觀感知——交流討論——操作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
一、游戲激趣“猜猜我是誰”
用照片導入,他是我們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開始請幼兒辨別較容易的,再辨別變化較大的,請幼兒將照片與真人進行對比觀察。
小結(jié):我們現(xiàn)在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通過照片和真人的對比,引出“長大”一詞,給幼兒以直觀、可感的視覺感受。
二、直觀感知自身的長大。
1、感知身體上的長大。
出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襪等,進行操作練習。
讓幼兒將自己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東西,在一起操作、觀察、交流。
教師小結(jié):請一幼兒示范穿小時候的衣服,給大家展示。身體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長大。
播放一段幼兒小時候和長大后的錄像,進行對比觀察,讓幼兒感知自己學會了更多的本領。
3、教師進行總結(jié),以一位幼兒從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配背景音樂,講述幼兒的成長過程,讓幼兒在視聽結(jié)合中,感受長大的快樂,體味生命的奇妙,運用情感上的煊染,調(diào)動孩子的激情,為孩子在下面的活動中萌發(fā)說一說的愿望。
三、交流討論: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想干什么?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建構(gòu)表達的框架,讓幼兒抓住表述的要點,進行交流講述,老師要適時進行間接指導和個別指導,發(fā)揮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幫助幼兒用完整語言,清楚表述。
四、集體操作活動,根據(jù)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進行分組操作活動。
1、小寶寶排排隊 將一位幼兒不同時期典型照片進行排序。
2、我需要的東西 將不同實物圖片發(fā)別粘貼在嬰兒和中班幼兒的旁邊。
分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說說做做中,進一步感知長大,同時分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fā)展提高。
五、音樂活動“你別說我小”中,進行表演,結(jié)束活動。
在動靜結(jié)合的原則下,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長大的自豪!毒V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表演讓幼兒從情感上悅納自我,享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延伸: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活動中的材料,讓幼兒的區(qū)域活動中去畫一畫長大后的自己,給成長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長大過程中的快樂瞬間。
《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被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所以在區(qū)域活動中,也是幼兒學習發(fā)展的重要平臺。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樂于傾聽別人說話并能大膽講述。
2、幼兒愿意與人交流,養(yǎng)成與人分享的好習慣。
3、幼兒在活動中能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的道理。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布置好一個小型的嬰兒照片展。
2、教師自己幼兒時期的照片一張。
3、幼兒從家里各帶了一張自己嬰兒時期的照片。
4、投影儀一臺、屏幕、小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幼兒參觀照片展,激起活動興趣。
師生一起觀看照片展
二、察教師兒時照片和成人模樣,總結(jié)教師的成長變化。
1、通過投影儀將教師的照片投到大屏幕上和幼兒一起觀看。
。1)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寶寶照片展,你們開心嗎?”。
。2)師:“今天劉老師帶來了一張劉老師小時候的照片,你們想不想看一下劉老師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觀看老師的照片,幼兒講述老師以前和現(xiàn)在的.不同之處,討論為什么會變得不一樣了。
三、過了解自己長大了,提出對自己的要求。
1、幼兒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與鏡中的自己進行比較,找出和現(xiàn)在不一樣的地方。
。ㄒ龑в變喊l(fā)現(xiàn)長大了后自己的身體各部位有什么變化,并鼓勵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講述。)
2、幼兒討論現(xiàn)在自己能做什么事了,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一個能干寶寶。(教師觀察幼兒的自由交談情況)
3、根據(jù)幼兒自由交談情況進行總結(ji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組織形式也較新穎,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尤其是在講述自己長大的變化時都搶著講述,樂于與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所以這次活動開展得比較成功。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當今社會幼兒接受的新鮮事物多、想象力豐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主張。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好奇、求知的欲望了也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F(xiàn)在,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和老師一起去發(fā)現(xiàn)、嘗試、探索,最后得出結(jié)論。這樣的活動進行起來師生都感到輕松、愉悅,幼兒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幼兒其實不是需要一個教師而是需要一個合作伙伴。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nèi)容,感知理解詞語:大、小。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己長大了。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視聽講結(jié)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朋友小時候的衣物。(如:孩子們小時候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現(xiàn)在的衣服。(如:孩子們現(xiàn)在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自己帶來的衣物,請幼兒找找哪些東西大、哪些東西小,感知大與小。
教師:今天,你們帶了自己小時候的衣服和小時候的衣服來幼兒園,你們現(xiàn)在看一看小時候的衣服和現(xiàn)在的衣服有什么區(qū)別。
1、引導幼兒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感知大與小。
教師:小朋友們可以試一試穿一下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看看是什么感覺?
二、幼兒通過欣賞兒歌感知自己長大了。
1、展示幼兒帶來的小衣服。
教師:這些小衣服現(xiàn)在能穿嗎?
教師:為什么穿不了了呢?
教師:那小襪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嗎?為什么不能穿呢?
教師:哦!原來我們長大了。
2、教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就要念一首《我長大了》的兒歌給小朋友聽一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
教師:兒歌里說到了哪些東西變小了?(出示相應的實物)哪些東西變大了?(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讀兒歌。
四、幼兒講述自己長大了的變化。
教師:我們長大了,還有什么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呢?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教師:那個小朋友愿意上臺來告訴我們自己的發(fā)現(xiàn)哪些變化?
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再把兒歌念一遍。
課后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首先,孩子們帶來了很多自己還是小寶寶時候的照片。小朋友們猜一猜是哪位小朋友,當看到是自己的照片時候,小朋友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等大家猜對了再站起來。其中,有兩個小朋友的照片連老師都沒有認出來,因為孩子們的變化確實太大了。
小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2、能積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激發(fā)期盼長大愿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活動準備
⒈了解自己在身體以及學習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的含義。
、材芊e極的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笔占變盒r候的照片和現(xiàn)在的照片制作成PPT。
、矞蕚鋵殞3個月時的錄像和2歲寶寶的生活錄像。
、硿蕚溆變盒r候穿過的衣服、帽子、襪子、鞋子、奶瓶等。
、匆粡埓蟮募埻尥藓陀涗洷砀、一支記號筆。
、抵谱麝P于教師自己《我長大了》的故事PPT。
⒍準備一個仿真的小寶寶。
活動過程
情景感知——————體驗理解——————遷移內(nèi)化(我的身體在長大)(我的本領在變大)(我還會長大)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這
是誰呀?(小寶寶)你們是從哪里看得出她是小寶寶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請幼兒把看到的說出來)你們真仔細都能說出小寶寶有什么特征。那你們想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嗎?(出示幼兒小時候照片,激發(fā)興趣。)
、苯處煵シ臥PT,里面有較容易辨別的典型幼兒小時候的照片。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布由铍y度,播放幾張比較難認的照片請大家辨認。
教師:接下去還有幾張,我們來看看是誰?“這些認不出來了吧,原來,我
們小時候的樣子和現(xiàn)在的樣子會不一樣,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
二、我們的身體在長大
、碧峁⿲嵨,幼兒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身體在長大。
教師:我們現(xiàn)在的樣子和小時候的樣子不一樣了,是哪里不一樣了呢?我們來找一找。
桌上有一些我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你可以用這些東西來比一比,試一試,看我
們到底哪些地方與小時候不一樣了?
、灿變翰僮魍辏務勛约旱陌l(fā)現(xiàn)。教師在大紙娃娃表格上進行記錄。
教師:“你和小時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怎么不一樣呢?”教師根據(jù)幼兒的
回答在紙質(zhì)娃娃的身上做記號。請個別幼兒上來用小衣小鞋小帽子來示范,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⒊教師小結(jié):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我們的身體、手、腳、頭都和小時候不一樣,原來
是我們的身體在長大、長高了。
三、我的本領在變大。
、辈シ艐雰轰浵。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一段錄像,請你來看看。提問:“這是一個才3個月大的小寶寶,她在干什么?為什么用奶瓶?為什么要媽媽抱?”(請小朋友回答)
小結(jié):原來寶寶還小,他什么都不會,沒有牙齒吃奶瓶、只會笑不會講話。
、膊シ2歲寶寶錄像。
教師:我們來看看小寶寶在干什么?(播放視頻:小寶寶自己走路,有牙齒自己吃東西、還會講話,還會把想要的東西告訴大人)
小結(jié):小寶寶會說話了,會自己走路了,還會自己吃東西呢!她本領可是比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大多了。
、痴f說“我的本領變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的本領比小時候大嗎?你有哪些本領比小時候大了呢?
。ǔ鍪綪PT)我一起看看你們現(xiàn)在的照片跟小時候的樣子比比看。
、葱〗Y(jié):瞧,我們和小時候相比,我們除了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變大了。四、幼兒知道自己還會長大,學到更多的本領。
教師: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會怎么樣?
。ㄒ唬┱務勎议L大后的夢想。
教師:老師有一個關于我長大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教師出示PPT講述)
小朋友們聽完老師的故事,那你們是不是也有你自己長大的故事呢?回憶小時候的自己,和現(xiàn)在的自己,想想將來長大的自己。談一談長大后你的夢想是什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長大后想成為什么?)
小結(jié):原來,你們都有自己的夢想,老師希望你們不斷的努力,將來長大去
實現(xiàn)你的夢想。
五、結(jié)束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后跟爸爸媽媽或者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在長大的故事,還可以說一說你長大后的夢想,你是想成為一名醫(yī)生?還是老師?還是音樂家等等……
本次活動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情景感知(我的身體在長大)———體驗理解(我的本領在變大)———遷移內(nèi)化(我還會長大)。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多種感官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在對比中感受長大后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首先觀察小寶寶的特征,再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通過視覺對比發(fā)現(xiàn)身體上的變化。其次,通過試穿小時候的衣服,使幼兒通過觸覺對比進一步感受自己及他人在外形、身體上的變化;顒舆^程符合社會領域的活動特點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學會了很多本領,為自己的成長感到自豪。
2、能大方自信地說出自己學會的本領。
3、了解他人的本領和自己還沒有學會的本領,激發(fā)學習新本領的愿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隨著年齡的增加,自己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外貌體征的變化以及能做的事情等其他變化)
二、活動過程。
——教師請幼兒想一想自己現(xiàn)在會獨立做什么事情。
——教師請幼兒兩兩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學會做什么事情?是怎樣學會的?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本領,說一說別人的本領。
——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我在逐漸長大》。
——教師請幼兒在自己已經(jīng)學會的本領圖片旁邊畫上笑臉,請幼兒互相看一下,都學會了什么,并且鼓勵還沒有學會某項本領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該項本領。
三、活動總結(jié)。
——教師:小朋友們在漸漸長大,都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當然,我們還有好多本領要學,希望小朋友們以后繼續(xù)多多努力,學會更多的本領,成為一個更棒的孩子!
活動應變
可以請幼兒準備自己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照片,在活動中請幼兒互相說說自己和他人的變化。
活動延伸
1、制定班級“我能行”條例,將目前幼兒可以做的事情列舉出來,請幼兒按照條例,激勵幼兒逐漸豐富自己的“本領”。
2、跟幼兒一起將“我能做的事情”創(chuàng)編為兒歌,例:我會一個人睡覺,我會幫忙倒垃圾,我還會掃地抹桌子,我真棒!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請幼兒提供自己做某件事情的照片,貼在該區(qū)域,鼓勵幼兒向其他幼兒大膽表達,展示自己的本領。
科學區(qū):讓幼兒記錄某一植物或動物的成長,感受植物或動物成長的過程。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把幼兒提供的照片貼在班級主題墻上,讓幼兒相互了解,看看大家都學會了什么本領。
家園同步
1、鼓勵幼兒自主或協(xié)助家人做事情。
2、制定成長畫冊(相冊),記錄幼兒成長變化。
隨機教育
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給幼兒制定適當?shù)娜蝿杖缱鲋等丈鷰兔Σ磷雷印补嘀参锏取?/p>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我長大了》 篇13
結(jié)合幼兒的經(jīng)歷,通過觀看PPT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引發(fā)幼兒對自身發(fā)展變化的興趣。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幼兒園我長大了的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活動目標】
1、結(jié)合幼兒的經(jīng)歷,通過觀看PPT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引發(fā)幼兒對自身發(fā)展變化的興趣。
2、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3、幫助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增強自我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xiàn)在在身體的生長發(fā)育上有哪些主要的變化。
2、PPT、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子、褲子等。
3、記錄表、一些簡單的技能標志圖:如掃把代表自己會掃地、抹布表示自己會擦桌子了、衣服表示自己會穿衣了、話筒表示自己會唱歌了、圖書表示自己會安靜地看書了、鈴鼓表示自己會跳舞或打擊樂了……
【活動過程】
一、通過PPT對比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看PPT,讓孩子們知道從媽媽肚子里來到這個世界上慢慢長大慢慢學會了很多本領,來激發(fā)幼兒知道自己長大后的`變化。
2、幼兒參觀孩子們帶來的小衣服小鞋子小褲子等,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一樣來試穿,看看結(jié)果會是什么樣的?然后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
3、請幼兒談一談:"我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現(xiàn)在又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啟發(fā)幼兒從外部的變化。如:身高、體重等。)
4、請小朋友互相討論自己長大后的變化,然后用標志圖來表示自己長大后學會了哪些本領?梢詮淖约簩W會的本領。如:念兒歌、畫畫等方面談談)。
小結(jié):你們現(xiàn)在長高了、變重了……,更重要的是你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學會畫畫、順倒數(shù)數(shù)等,那么,你覺得哪些本領學得最好?
二、鼓勵幼兒找找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1、教師和幼兒共同找找教師的優(yōu)點,并且將與優(yōu)點相對應的圖片貼在照片旁邊,引發(fā)幼兒興趣,激發(fā)他們說一說自己的優(yōu)點。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勇敢地在集體面前展示。
①請幼兒朗誦兒歌
、谡堄變荷蟻砥磮D
、壅褂[幼兒的繪畫作用(教師平常應有意識地收集幼兒的繪畫作品,)
、芤巫硬俚谋硌
、荽驌魳繁硌
⑥請幼兒平時關心集體的行為用錄像錄下來,再放出來給幼兒看,引起幼兒對其行為的贊揚。
、哌M行疊被子、系鞋帶比賽,通過競賽形式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
、嚓P心同伴,通過錄像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小結(jié):每個小朋友都說了自己的優(yōu)點,有的…有的…有的,并且能夠勇敢地將自己的優(yōu)點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三、找找自己的不足,鼓勵幼兒今后努力。
、僬堄變赫務勛约涸陉P心集體、參加體育活動、畫畫等方面還要向哪些小朋友學習?
、诠膭钣變航窈罄^續(xù)努力,爭取不斷的進步,特別是在關心他人尊敬長輩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