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我會洗手》含反思(通用3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我會洗手》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飯前、便后、手臟時洗手的習慣。
2、了解洗手的常用工具。
3、初步掌握正確的洗手步驟。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wèi)生的方法。
5、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洗手步驟》課件、水龍頭圖片、肥皂或洗手液、毛巾。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ㄉ斐鲭p手)師:“請大家想一想,手臟了怎么辦呢?”
教師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平常是怎么洗手的,并簡單演示。
二、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了解洗手用具。
師:小朋友們,我們會用什么東西洗手?(肥皂、洗手液、毛巾、干凈水等)。
教師逐一出示肥皂、水龍頭圖片、毛巾,并引導幼兒說“用肥皂,搓搓手”“干凈水,沖沖手”“小毛巾,擦擦手”。
教師念兒歌,并加上相應動作,請幼兒模仿。
2、了解洗手步驟。
教師播放課件《洗手步驟》,讓幼兒了解洗手的步驟。
教師請幼兒一起按照課件圖示步驟進行洗手動作的學習。
請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
三、體驗活動:洗洗手。
教師帶領幼兒到洗手處,請一名幼兒按照教師剛才的方法試一試,請其他幼兒來做小裁判,看他做得對不對。
幼兒分組進行洗手體驗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四、活動總結。
師:“小朋友們,知道我們什么時候要洗手嗎?我們在飯前、便后、手臟時都要洗手,這樣還可以防止傳染病呢。所以,我們以后要用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我們的小手洗得干干凈凈。”
活動應變
導入部分也可以用故事導入,故事內容主要是主人公因為沒洗干凈手就吃東西,導致肚子疼,引出洗手的重要性,導入活動。
活動延伸
學習洗臉、擰毛巾等方法,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區(qū)角活動
娃娃家:投放肥皂、水盆、毛巾等物品,讓幼兒練習洗手的正確步驟。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將正確的洗手方式圖片貼在洗手池旁,提示幼兒按照正確的方式洗手。
家園同步
請幼兒回去觀察自己家人的洗手方式,提醒家人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隨機教育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飯前便后洗手并堅持使用正確的方法。
附錄:洗手的步驟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jié),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jié),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活動反思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huán)節(jié),只要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就會發(fā)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需要去動腦筋,應該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我會洗手》含反思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說說、洗洗使學生掌握洗手的方法,知道洗手的好處,并養(yǎng)成勤洗手的習慣。
2、讓學生了解洗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二、教學重點:了解洗手的正確方法
三、教學難點:知道洗手的好處
四、教學準備:投影、掛圖、洗手歌
五、教學過程:
1、給學生看細菌掛圖
2、學習正確洗手方法
展示洗手步驟掛圖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五指并攏,掌心擦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錯,掌心擦手背;
第三步,手指交錯,掌心擦掌心;
第四步,兩手互握,互擦指背;
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轉;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3、一般按照以下七步驟洗手即可有效清潔:
(1)開水龍頭沖洗雙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雙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內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鐘才沖水。
(4)用流動的水沖洗至少10秒鐘。
(5)完全擦干凈后,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干凈。
(6)用干毛巾或手紙徹底抹干雙手,或以干手機吹干雙手。
(7)雙手清洗妥當后,別再直接觸摸水龍頭,防止再度臟手。應以抹手巾包裹水龍頭,或在水龍頭上潑水沖洗干凈,才把水龍頭關上。
4、教《洗手歌》
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輕輕抓手心,五指張開洗干凈……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沖沖沖,沖沖手,沖沖沖,沖干凈,關上龍頭耍三下,一二三。
5、座位上演練。
6、實際體驗學習
六、課堂延伸:
一般來說,人們的一只手上沾附著大約40萬個細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手洗不干凈,后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
這里給你列舉出做這十件事后一定要洗手:
1.飯前飯后;
2.便前便后;
3.吃藥之前;
4.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
5.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
6.接觸別人之后;
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后;
8.戶外運動、作業(yè)、購物之后;
9.抱孩子之前;
10.接觸過傳染物品,更要經過消毒反復洗。
健康TIPS:
如果是在郊游等戶外的環(huán)境中,香皂或洗手液是肯定沒有的,而你又恰好沒帶消毒紙巾或是免洗的洗手液,那么也可以就地取材,只要用流動的水,再加上細沙礫、黏土或燃燒完全的木灰燼涂抹清洗,一樣也可以達到清潔雙手的目的。還有,最重要的,隨身攜帶護手霜,保證隨時隨地對洗完后手的呵護。
七、教學反思:
通過調查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正確洗手的方法,值此第二個世界洗手日之際,教育孩子勤洗手,講衛(wèi)生,并當一回宣傳員,向家長及身邊親人宣傳洗手節(jié)的意義,傳授科學洗手方法很有必要,學校將洗手與健康衛(wèi)生、防甲流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為學生愉快學習打下基礎。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我會洗手》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勤洗手的好習慣,讓幼兒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3、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 1個小手娃娃。
2、洗手分布圖。
3、保溫桶、臉盆、毛巾、肥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課題:
1、教師問:小朋友,老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是誰?
2、出示“小手娃娃”,引導幼兒有禮貌的打招呼。
3、引導幼兒認識手的基本特征。
二、講述故事《不愛洗手的娃娃》:
提問幼兒:
1)妞妞為什么會肚子疼?妞妞做完什么事情不洗手?
2)你要告訴妞妞什么?
3)在什么時候你還要洗手?(飯后、大小便后……)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述洗手的方法與步驟。
2、師幼小結:洗手方法與步驟。
挽袖子——淋濕手——打肥皂——沖干凈——甩一甩——擦一擦
3、教師出示,網洗手分布圖講解、示范洗手過程。
4、請1——2名幼兒演示洗手。
四、根據圖片,創(chuàng)編兒歌。
五、教師引導幼兒到盥洗室洗手。
活動反思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huán)節(jié),只要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就會發(fā)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需要去動腦筋,應該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