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教案(通用14篇)
《打電話》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綜合應用《打電話》(P132—P133)
教材簡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安排了有關優(yōu)化思想的學習,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按螂娫挕边@個綜合應用就是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盡快通知到每個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以及優(yōu)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fā)現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畫圖、模擬、推理等多種數學的方式探究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發(fā)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合作交流,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籌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提高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對比,感悟數學思維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經歷探究多種方案及發(fā)現最優(yōu)方案的過程。
教學難點:發(fā)現并理解最省時方案的內在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直接點題:老師直接板書課題——打電話
談話:同學們打過電話嗎?有沒有想過打電話中會有一些數學問題?如果沒想過,現在就想一想,可能會是怎樣的數學問題呢?
。ㄗ寣W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請兩三名同學回答。不管學生說什么,老師都要給予肯定。如果剛好有學生說到了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老師順勢接上;如果沒人說到,老師就自己提出。)
2、提出問題:
1)如果老師打電話給一名同學需要1分鐘,那么老師打電話給2名同學需要幾分鐘?給3名同學呢?如果要打給1023名同學呢?
。▽W生受定勢思維的影響,大都會順勢答出要2分鐘、3分鐘和1023分鐘,這正是我們期望的結果。當然,對最后一個問題,也許會有人說的不是1023分鐘,沒關系,只要有人說出1000多分鐘,哪怕是說出幾百分鐘也沒關系。事實上,在一個群體中,一定會有人說是1023分鐘,老師也一定要讓那個同學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給1023名同學,要1023分鐘,60分鐘等于1小時,1023除以60,大約等于17個小時,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電話呀!有沒有想過時間會更少的可能?
。ù颂師o需學生多想,稍事停頓即可。)
3)今天我們就來解決:如果老師打電話給一名同學需要1分鐘,要打給1023名同學,究竟最少要多長時間的問題。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啟發(fā)回顧:1023是個相對比較大的數據,我們解決問題時,面對一個比較大的數據,有沒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問題變得簡單些呢?
。ù颂幾疃嗾2個同學回答,如果有學生答出可以“化繁為簡”或相近的意思,老師要好好表揚;如果沒有人答出,老師要自己點明并板書“化繁為簡”)
2、引導過渡
“化繁為簡”是解決問題時一種很好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簡到什么程度好呢?2個人、3個人,數據又太小,不足以顯示我們的聰明智慧,課本上剛好有個問題,數據不大也不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ù谁h(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或者說喚醒他們解決問題時“化繁為簡”的策略意識,千萬不要讓學生真的去說化簡到哪個數合適。)
3、出示課本上的問題情境
一個合唱隊有15人,暑假期間有一個緊急演出,老師需要盡快通知到每一個隊員。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1人,請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學習提綱
1)請為老師設計幾種不同的打電話方案。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同學商量)。
2)小組交流,并根據用時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方案用時較多,有的方案用時較少?
4)從用時最少的方案中,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5、學生或獨立思考、或討論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ù颂幰艚o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老師巡視指導和參與討論等要以不打斷學生思緒為前提。時間約5到8分鐘或更長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費時的方案
1)引導交流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fā)現時間最長需要多少分鐘?(15分鐘)如果要用15分鐘,電話具體是怎樣打得呢?
學生回答預案:
生1:老師打電話先通知一個學生,用了1分鐘;接著老師再打電話通知第二個學生,用了2分鐘;如此下去,打給第15個學生,一共用時15分鐘。
老師結合學生的表述,用圖式把剛才的方案表示出來。
。ü烙媽W生大都會先說出這種打電話的方案。老師肯定表揚后一定要再啟發(fā)出另外一種用時15分鐘的方案。)
生2:老師打電話先通知一個學生,用了1分鐘,老師就不打電話了。然后由第一個接到通知的學生打電話通知第二個學生,再由第二個接到通知的學生打電話通知第三個學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個學生,一共用時也是15分鐘。
老師結合學生的表述,也用圖式把這種方案表示出來。
2)比較方案
把兩種方案放在一起對比:
剛才兩種方案,用時都是15分鐘,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選擇哪種方案?
。ü烙嬘械膶W生會選擇A方案,也有的學生會選擇B方案。兩種方案并無好壞之分,只是處理問題的風格不同,老師適度點評引導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處問和不問,體現著課堂教學的兩種不同價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樣是15分鐘解決問題,難道打電話的方法僅此兩種嗎?還有沒有別的可能?
。ㄒ龑W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結合起來或者說交叉起來使用,比如:老師打給一名同學,而后由這名同學分別打給其余的14名同學,或者老師分別打給2名同學,而后由第二個接到通知的同學再依次打給其余的13名同學等等,具體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種。充分讓學生感知解決問題結果一致時,具體策略的多樣和豐富性。)
2、比較省時的方案。
1)引導交流
剛才有的小組說時間會有更少的可能,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樣設計打電話的方案的?
(此處讓學生盡可能地表述,老師要注意傾聽,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提取關鍵詞“分工或分組”等并板書。)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學們談到了“分工和分組”,那我們就按照順序,從最少的分組情況入手,分析分析時間是否真的少了?
、俪鍪痉2組的情況:
如果這樣分組,你準備讓兩個組長分別再通知幾名同學?
。ù颂帉W生可能會讓1號組長繼續(xù)依次通知6名同學,2號組長繼續(xù)依次通知7名同學。如果這樣,要引導學生明白,兩組是同時工作的,2號組長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個人要27=9分鐘。如果兩組人數對調一下,則剛好可以17=26=8分鐘同時結束。如果一開始學生就是讓1號組長繼續(xù)依次通知7名學生,2號組長繼續(xù)依次通知6名學生,也要引導學生明白,如果分組后人數調配不當,也會造成浪費時間的情況。)
、诔鍪痉3組的情況:
如果這樣分組,你準備讓三個組長分別再通知幾名同學?
。ㄒ驗15-3=12,12÷3=4,所以學生容易想到的是讓每位組長再依次通知4名同學。如果是這樣,老師一定也要引導學生明白,此種方案并非時間較少的,最慢的的一組34=7分鐘。此處要引導學生學會調配每一組的人數,5、4、3是最佳選擇,這樣15=24=33=6,剛好在6分鐘之內同時結束。)
、鄢鍪痉5組的情況:
如果這樣分組,你準備讓五個組長分別再通知幾名同學?
。ㄒ驗15-5=10,10÷5=2,所以學生容易想到的是讓每位組長再依次通知2名同學。如果是這樣,老師同樣一定要引導學生明白,此種方案并非時間較少的,最慢的一組52=7分鐘。此處要引導學生學會調配每一組的人數,4、3、2、1、0是最佳選擇,這樣14=23=32=41=50=5,剛好在5分鐘之內同時結束。)
3)小結反思
分兩組時,最少用時有9分鐘可能;分三組時,最少用時有6分鐘的可能;分五組時,用時最少有5分鐘的可能。照這樣下去,請問是否分的組越多,用時就越少呢?
。ù颂幾屚赖耐瑢W稍事討論一下,時間不必過長,更不必再去動手分組檢驗。如果有學生回答:如果分成15組,每組1名同學,通知到最后一個人要15分鐘,顯然并非分的組越多,用時就越少。老師要好好表揚這種“極限思維”的方式。如果沒有人提到,老師不妨自己說出,引導學生感悟即可。其實,如果有學生順著分5組的情況往下想:假如分成6組,不管每組接下來如何調配人數,僅老師通知到第6位組長就要6分鐘了,顯然也并非分得組越多用時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傊,無論怎樣,此處學生明白并非分的組越多用時就越少的道理還是比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問題
剛才分五組,用時最少是5分鐘,如果分6組,顯然時間又多了,難道5分鐘就是最少的時間嗎?有沒有時間再少的可能呢?誰發(fā)現了?請上臺展示展示。
(如果一開始自主學習的時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時4分鐘,老師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樣提問了,直接請4分鐘的發(fā)現者上臺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還沒有一個人知道,此時需要讓學生再靜靜地想一想,實在想不出,老師再點明。)
2)學生表述
請學生用圖式展示并用語言表達。
。ü烙嬜寣W生用圖式表達,可能由于學生不清楚要用顏色或其他方式區(qū)分不同時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個圖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學生上來也可能只畫圖而忘了解釋或者說解釋不清。老師要關注的是:圖畫不清楚沒關系,但一定要畫;解釋不清也沒關系,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復多次地表達。老師要引導其他學生從發(fā)言學生的表述中提取關鍵詞“同時”并顯要板書。)
3)展示方案
。ㄕf明用正方形和圓表示老師和學生及用顏色 區(qū)分開的好處。)
4)引導填表
《打電話》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培養(yǎng)幼兒樂于與人交往的性格。
2、培養(yǎng)幼兒能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活動準備:
1、貼絨教具: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氣象圖時鐘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電話號碼120、119、110、121、117。
2、幼兒制作電話所需的材料:兩只飲料杯粗細適中的繩子。
活動過程:
1、看圖猜電話。
。1)教師出示貼絨教具,要求幼兒說出與之相對的電話號碼。說對了,教師就將正確的電話號碼貼在旁邊。
(2)模擬練習:讓幼兒練習打電話,如有急事或要查詢什么事,電話打通了,你怎樣與對方說話?
2、做電話。
(1)幼兒制作電話。
。2)幼兒交流觀摩制作好的小電話。
3、打電話。
。1)要求幼兒說出給誰打電話?對方的電話號碼是多少?自己要與對方說件什么事?
。2)幼兒自由結伴打電話,教師巡回指導。
《打電話》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
1、通過故事,懂得禮貌在打電話時的重要性。
2、在打電話時能恰當運用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指偶若干(聰聰、笨笨、小雞、小鴨……)
2、電話機兩臺。(放語言區(qū))
活動過程:
1、出示指偶,猜測聰聰和笨笨是用什么方式邀請小伙伴的。
師:“今天是小猴聰聰和笨笨的生日,他們想邀請小伙伴到他們家里來做客,和他們一起過生日,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邀請的嗎?”
2、結合指偶,講述故事 ,感受不同的電話語言。
(1) 講述故事前半段后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小動物們接到笨笨的電話會怎么想?他們愿意去嗎?如果是你,你會去嗎?為什么?他打電話時應該怎么說?
。2) 講述故事后半段后提問:小伙伴接到小猴聰聰的電話心里怎么樣?為什么?
3、學習打電話時的禮貌用語。
。1) 聰聰在電話里是怎樣邀請的?我們一起學一學。
(2) 你打過電話嗎?你打給誰的?你是怎么說的?
。3) 你接過電話嗎?你喜歡聽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話?
。4) 教師小節(jié)打電話時的注意事項。
4、玩打電話游戲
(1)我們一起來打電話 ,你想打給誰?請幾名幼兒試一試。
。2)用禮貌用語兩兩自由結伴練習,擴充電話內容,。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qū)放入電話,引導幼兒活動區(qū)時使用電話交流。
2、發(fā)給每位幼兒一份自己班級幼兒的電話通訊錄,引導幼兒平時在家多用電話交流。
《打電話》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圖形一幅、紙制小路(上有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白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故事:小白兔的新房。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復習圖形
出示“魔術箱”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魔術師要為小朋友們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看喲! 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
師:(媽咪媽咪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
幼:圓形
師:它是什么樣的呢?(幼回答)
依次變出正方形、三角形并提問。
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部都答對了
三、游戲:鋪路
1.另外一名老師扮演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道謝,并要求幫助。
。ㄠ剑┙處熃与娫,小白兔說:“謝謝你為我造了一間新房子,剛才我想來跟你道謝時,發(fā)現家門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師能不能再幫我把這條路鋪好呢?”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聽到了小白兔的話了,那么我們一起幫助我把這條路鋪好嗎?
2.擺出各種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嗎?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狀,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所有坑全填平!(教師邊講角邊示范)
3.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
四、結束部分
讓幼兒扮小兔并沿著鋪好的路跳著去探望受傷的小白兔。
《打電話》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做游戲來完成打電話這節(jié)課。讓孩子們在一起互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自己創(chuàng)編打電話內容
并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電子琴,電話 小娃娃兩個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出示手偶,提問孩子看今天誰來了,(小娃娃)她叫豆豆,在從身后取出一個,她叫點點,豆豆和點點來我們班了,看看他們今天發(fā)生了什么呢?
2、老師表演打電話的情景,幼兒欣賞。
一天,豆豆呆在家里,覺得很沒勁,于是她就想到了在幼兒園的點點,然后給點點打了電話。
豆豆;喂 喂 喂 你是點點嗎?
點點;哎 哎 哎 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 點點 你在干什么呢?
點點;豆豆 豆豆 我在幼兒園呢。
3、提問 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豆豆和點點在干什么呢?
那豆豆在哪里呢? 點點在哪里呢?
三、歌曲教唱
1、教師有感情的演唱
2、教師帶著幼兒一起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
3、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唱
4、利用手偶 一邊唱歌 一邊表演
5、幼兒跟琴聲演唱
6、幼兒分組演唱
7、合唱
8、請小小朋友們來表演打電話的游戲
讓幼兒能在玩中學 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幼兒能夠主動參與的活動中。
《打電話》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不能隨便撥打電話。
2、認識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并知道其用途。(110、119、120)
3、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小老鼠圖片一張,電話機一臺,電話號碼牌三個(110、119、120)
活動過程:
一、示小老鼠圖片,引出故事與主題。
二、在故事中拋出問題。
1、"小朋友們猜猜小老鼠看見誰啦?為什么?"
2、"原來小老鼠請的客人是小花貓。哎,小花貓來了會發(fā)生什么時呢?"
3、"這下子,小老鼠可慘啦。為什么它會那么慘呢?"
三、向幼兒介紹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并知道在什么時候才能撥打該號碼。
"為什么不能隨便打110/119/120?"
四、講述電視上的個案,讓幼兒說說發(fā)生這樣的事該打哪些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電話》是一首比較歡快、詼諧的歌曲,具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歌曲內容簡單易懂,情節(jié)生動有趣。
對于新歌的教學,幼兒對歌曲的結構和歌曲的內容會出現困難。在活動過程中,我和配班老師,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節(jié),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熟悉歌詞,為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我制作了圖譜,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體驗和記憶。對不易理解的歌曲內容也迎刃而解了,徹底消除了無目的反復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邊看圖譜邊唱,輕松地記憶歌詞。
《打電話》教案 篇7
重點是讓學生探討方案,難點是探索方案中隱含的數學規(guī)律。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導入問題:
1、創(chuàng)設《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導入問題。
2、生獨立思考,形成自己初步想法后在小組交流。
二、設計并優(yōu)化打電話方案:
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滲透運籌思想和優(yōu)化思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把優(yōu)化過程體現出來,讓學生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對比教材,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改動是最大的。
教材提供的情境中是老師電話通知15名隊員,然后讓學生自主去探討設計打電話的方案。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學生設計的方案可能性就會很多,比如一個一個打,分組打,每個人接到電話后不停地打給其他人。
而我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是7只小羊。這也是我最猶豫的地方。如果也采用15來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的方案可能會更多,但學生思維的難度會很大,我非常擔心學生想不出這種最快的方法。采用7來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的思維難度就小很多,在經歷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后學生不難找到最快的方法,可以解除我的一些后顧之憂。但同樣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學生探討的空間就小很多,想法就會比較集中。從剛才的課堂上也可以明顯看出來,當第一個學生匯報出3分鐘的方案之后,可能與我當時的反映有一定的關系,其他學生已經表示默認,不再提其他的想法了。
當時叫那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匯報,并不是說我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課堂上我也了解了一下,許多小組設計的就是這個3分鐘的方案,也有的同學想法不同。很顯然他的方案超出了3分鐘,相比之下,這樣的學生能勇敢站起來談自己想法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所以最終導致整節(jié)課就只有一個方案孤單地躺在黑板上。沒有一個比較的對象,優(yōu)化過程、優(yōu)化思想就很難得到體現。
一個7,一個15,讓我陷入兩難。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能確定這是最快的方法嗎?你能說說理由嗎?試圖通過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感受為什么這個方案是最快的。
三、探索最佳方案的數學規(guī)律
(1)引導學生探索最快方案中的數學規(guī)律。
(2)師生共同總結規(guī)律:(借助表格探索規(guī)律)
。3)感受最快方案的數學魅力。
四、完善方案: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沒有呈現出來。原本的.設計是一個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小羊們低頭趴在桌上,如果被人拍了腦袋表示已經接到電話,然后可以“打電話”即拍別人腦袋。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這節(jié)課上完后,給我自己留下了很多的困惑,沒有營造出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尤其是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留給學生的空間不多。在這里,我懇請大家對我的課提出最誠懇、最寶貴的意見。
《打電話》教案 篇8
活動領域:
藝術、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喜歡上幼兒園。
2、樂于進行歌曲表演。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兩個。
2、玩具電話一臺。
3、歌曲《打電話》。
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初步了歌曲內容。
——出示布娃娃和玩具電話,告訴幼兒將請兩個小娃娃演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打電話》,請小朋友們認真聽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教師邊操縱布娃娃,邊用娃娃的角色演唱歌曲。
——教師:這首歌叫什么名字?
——教師:你聽到兩個娃娃打電話時說了什么?幼兒說到哪句,教師就再唱唱那一句,使幼兒知道他們是在幼兒園打電話,在幼兒園學唱歌。
——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幫助幼兒感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教師:歌里的小娃娃在幼兒園學唱歌,他們高興嗎?
二、和幼兒回憶在幼兒園的活動,引發(fā)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
教師:歌里的小娃娃說,他在幼兒園學唱歌呢,你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你喜歡的事情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激發(fā)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
三、鼓勵幼兒隨著音樂進行表演
——教師:咱們一起來表演《打電話》這首歌吧,想一想打電話、唱歌可以做什么動作?
——請幼兒做一做自己想的動作,教師對幼兒的表現做出肯定:這個動作真好,我們一看就知道你在打電話或唱歌!
——教師演唱歌曲,和幼兒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在小朋友的心中產生了相互關愛的感體驗,語言表達的更加流暢了。在以前的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不是很強,打電話這個活動帶有很強的情境性,幼兒非常喜歡。此類活動中應讓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活動還適合在家庭中進行!
《打電話》教案 篇9
導讀: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游戲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說游戲?小老鼠打電話選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學活動設計及教案》(中班上冊)一書。該游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于理解解。目前,通訊設施非常發(fā)達,朋友間經常以電話聯(lián)系,打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中班上冊幼兒年齡偏小且現在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現粗心大意的行為,所以這一游戲既富有時代特征又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小老鼠打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為:1、情節(jié)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游戲的語言易于幼兒模仿學習。3、通過游戲,幼兒能感受一些禮貌用語的用法且學習怎樣打電話。4、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體會到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上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fā)展水平: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玩打電話游戲,但由于缺乏生活經驗,詞匯貧乏,往往拿著話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說什么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2、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游戲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上冊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說了半句話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說了,根據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
活動目標
1、布置小老鼠的家:墻上掛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著娃娃家的廚房用具及一部電話機。(這是為情景表演而準備)
2、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好情境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境表演而準備的)
3、玩具電話機每個幼兒一部(這是為幼兒玩游戲而準備的)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邊用手當話筒邊唱《打電話》這首歌。但是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樣說,既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雖然想打電話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好電話。因此,我通過這次游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fā)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打電話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餓環(huán)節(jié):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一種神秘的口吻介紹幼兒即將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們喜歡看表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鼠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電話,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游戲內容,并再次觀看表演。
首先我提以下兩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剛才,你們看見了一些什么?2、小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為什么小老鼠打電話卻來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發(fā)現小老鼠撥號不專心”)除了撥錯電話號碼外,還有什么地方也說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觀看表演,而后提問:“小老鼠打電話是怎么說的?它為什么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小老鼠要怎么打電話才能把好朋友請來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從中體會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疑、再次觀看表演,而后再提問,內容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幼兒相互間玩打電話游戲,練習對話。
隨著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很想自己親自嘗試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由結伴玩打電話游戲!靶∨笥,你們想打電話嗎?你是怎樣給好朋友打電話的呢?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電話游戲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2、中班語言活動打噴嚏的小老鼠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根據小老鼠看病的情節(jié),熟悉樂曲旋律,繼續(xù)感受ABA的音樂結構。
2.根據音樂變化大膽想象,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感冒的前后過程。
3.能充分享受根據故事情節(jié)表演帶來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打噴嚏的小老鼠》的音樂小老鼠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老師講述《小老鼠打噴嚏》的故事后。
提問:小老鼠恢恢怎么了?感冒后是什么樣子?
小老鼠感冒后是怎么做的?
小老鼠感冒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樣?
二、欣賞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1.完整欣賞,初步感受音樂。
討論:這首音樂哪一部分表現了小老鼠一邊走一邊打噴嚏?哪一部分表現了小老鼠曬太陽呢?
小結:A段表現小老鼠邊走邊打噴嚏,B段音樂表現小老鼠曬太陽,c段音樂表現小老鼠高興地回家。
2.分段欣賞,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欣賞A段音樂,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小老鼠邊走邊打噴嚏的動作。
集體交流:小老鼠打噴嚏會是什么樣子?
提醒幼兒打噴嚏時要用手捂住鼻子,防止將病毒傳染給別人。
(2)感受B段音樂,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陽光升起和曬太陽的動作。
自由討論: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太陽光呢?太陽光會照在小老鼠身體的什么部位呢?
(3)隨c段音樂創(chuàng)編小老鼠開心的動作。
討論:小老鼠病好了,它的心情怎么樣?你想用什么動作表現開心呢?
三、理解情感,完整表演。
1.情感分析:小老鼠感冒了,身體感覺怎么樣?我們做動作時應怎樣表現?當小老鼠感冒好了是什么感覺?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2.幼兒聽音樂完整表演2遍。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思考:冬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我們怎樣做才能不感冒呢?
小結:多曬太陽,多做運動,天天鍛煉身體好。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很歡快的樂曲,通過小老鼠打噴嚏這樣一個故事情節(jié)來貫穿整個活動,使活動變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表演。分段聽音樂的時候,孩子們大部分能聽出音樂的節(jié)奏,也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用身體動作進行表演。有些不足的地方就是音樂的旋律有些快,孩子們在做動作的時候有點亂、跟不上節(jié)奏,因此我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要適當調節(jié)音樂的速度,把速度變慢一些,這樣幼兒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
3、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小老鼠做蛋糕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中人物的動作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圍繞故事內容大膽想象并講述,豐富詞匯:圓溜溜、香噴噴、笑哈哈。
3、初步學習圖書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大圖片四幅、“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雞蛋圖片、字卡:圓溜溜、香噴噴、笑哈哈。
小圖書16份、訂書機、蛋糕模型。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雞蛋圖片,引出課題。
老師帶來了什么?你覺得這個雞蛋怎么樣?(學習詞:圓溜溜)雞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雞蛋被誰發(fā)現了呢?
二、通過觀察、講述圖片,了解故事內容。
《打電話》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2.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一、初讀課文知大意
1.聽相聲《打電話》導入學習
2.了解相聲特點:
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語言風趣幽默。
3.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4.想想相聲里說得是件什么事?
二、理解課文
1.故事中的那個人說話有什么特點?用~~~~畫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里啰唆、廢話連篇
2.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打電話抓住要點,簡潔明了,不僅節(jié)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文明行為的表現!
3.分角色朗讀課文。組內練習,可以選取部分來讀。
三、拓展
1.搜集些你看過的相聲介紹給同學,或試著演一演。
2.可以自己試編一段相聲,跟同學一起演一演。
課后反思 :
教學中不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標準的答案,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隨機引導概括,比如:相聲是兩個人說的(其實還有一個人說的單口相聲和多個人說的群口相聲);相聲的語言很幽默,引人發(fā)笑;相聲不僅是說,還要唱……
1. 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 想想相聲里說得是件什么事?一
3. 故事中的那個人說話有什么特點?畫出課文。二
4.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三四
5. 分角色朗讀課文。五
6. 搜集些你看過的相聲介紹給同學,或試著演一演。六
《打電話》教案 篇11
課題: 13打電話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讀中感悟到,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jié)省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聲這種特殊的語言表演藝術。 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與幽默。教具準備:收集相聲資料學具準備:收集相聲資料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反思一、
二、
三、
四、
五、
引入課題: 相聲,同學們一定不陌生吧,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組織包袱逗觀眾哈哈一笑,并有針砭世俗、寓教于樂的功能。包袱又稱“哏”,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笑點”。今天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打電話》。 板書:13 打電話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交流。閱讀提示中共有3個要求。
。1)瀏覽下面這個相聲,想想說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那個人說話有什么特點?
。3)再說說這個相聲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ㄔO計意圖:課內閱讀課文就是要檢驗學生能否運用在精讀課文時學到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閱讀提示作為編者寫在教材前的話,有提示全文,引領閱讀的作用。應重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讀,會讀。)
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學課文: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
2.檢查自學: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整體感悟: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人物的特點。
直擊重點,自學探究 1、課文中打電話的這個人名為啰唆,你覺得這個名字對他來說怎么樣?
2、你從哪兒感受到他的啰唆?請先瀏覽課文找找依據,說說你的理由。
3、 看來不愧叫啰唆!你想聽電話的小王,會有什么感覺?假如你是旁邊準備打電話的人,你會怎么樣?
4、 電話啰唆真是害人害己?磥,打電話抓住要點,簡潔明了,不僅節(jié)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文明行為的表現!
5、 在學生讀懂課文后,可以交流一下這個相聲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6、 合作表演式朗讀。
因為語言比較通俗,諷刺意味比較濃,所以朗讀的重點是讀出人物語言的生活化,讀出諷刺意味。
7、找?guī)锥谓浀湎嗦,讓學生來聽,來看,來讀,體會相聲的語言特點。
相關鏈接
相聲 相聲是所有說唱藝術之中最為人們熟悉的品種,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國各地。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幽默的藝術,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組織包袱逗觀眾哈哈一笑,并有針砭世俗、寓教于樂的功能。包袱又稱“哏”,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笑點”。
相聲按照演員人數多少,可分為三種:
單口相聲 一人演出,類似說書,與說書最大差別在于說書不一定要有哏,相聲則無哏難以成立。單口相聲內容通常具有故事性。如,《連升三級》。
對口相聲二人演出,主述者稱為“逗哏”,幫腔者稱為“捧哏”。依捧、逗分量不同,又可分為“一頭沉”和“子母哏”,一頭沉以逗哏為主,捧哏為輔。子母哏則二人等量齊觀,多半為爭辯的形式。
群口相聲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演員之間必須有絕佳的默契。
它是說唱藝術之中最為人們熟悉的品種,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國各地。它是語言的藝術,也是幽默的藝術,
生:真是名副其實!
生:從時間上來說吧,就能看出他的啰唆。不到半分鐘就說完的事,他準備打四個小時,并且打完電話,已經是八點半了,要看的戲都快散了。還不啰唆嗎?
生:就是跟請人看戲有關的話,也是那么啰唆。直接告訴看什么戲得了,讓人家猜,給人家表演,多啰唆呀!
生:我想,聽電話的小王,一定煩透了他。從文中我知道,他表演唱,小王都說沒聽見,并且還說沒吃飯呢,明顯地是不想聽他的電話了。
生:我想,小王不會跟他做朋友了!
生:旁邊準備打電話的人,一定會罵他的,他太自私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都是有事才打電話,這多耽誤事啊!
《打電話》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理解并學唱整首歌曲。
2、 嘗試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表演、游戲,體驗歌曲的幽默和詼諧感。
活動準備:
小老鼠、貓的頭飾各一個,電話機一部。
活動過程:
一、 情境表演,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帶小老鼠頭飾情境表演,引起幼兒學歌的興趣。
二、 教師引導學唱歌曲
1、 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2、 運用提問、做動作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3、 幼兒隨音樂念歌詞。
4、 幼兒學唱歌曲。
三、 運用情境表演學習后半部分樂曲并進行表演唱
1、 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創(chuàng)編動作。
。ㄒ焕蠋煱缪荨柏垺保浜媳硌荩
2、 在表演中引出最后一句歌詞。
3、 完整演唱整段樂曲。
4、 邊演唱邊表演整首樂曲。
四、 以游戲形式鞏固歌曲
1、 請一老師扮演“貓”,幼兒扮演“小老鼠”,進行“貓捉老鼠”游戲。
2、 請一幼兒扮演“貓”進行游戲。
五、 結束活動
《打電話》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 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 感受并能初步表現休止符。
3。 體驗歌曲情境的趣味性。
4。 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快樂的游戲中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在演唱中能初步的表現間奏、休止符。
活動準備:
音頻、圖譜、小老鼠指偶、老貓頭飾
活動過程:
一、回顧經驗,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老鼠的指偶,模擬打電話。
提問:小老鼠是怎么打電話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接電話的呢?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
3。幼兒看著圖譜進行打電話。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提問: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2。欣賞歌曲,初步感受休止符
提問:電話號碼是怎么撥的呢?
3。看圖譜欣賞歌曲,教師在間奏部分用拍手節(jié)奏來表示。
三、游戲——打電話
1。完整傾聽歌曲一遍。
提問:來的是誰?小老鼠看到老貓會怎么樣?
2。游戲:小老鼠和貓
播放完整音樂,小老鼠們邊唱邊打電話。當聽到“喵”的聲音,小老鼠害怕的跑回家。
3;顒咏Y束。
活動反思:
詼諧幽默是這首兒歌的一大特點,我把如何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感受兒歌這一特點,深入課解作品所蘊含的知識,作為活動預設的重點,明確活動目標,以此開展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中,我力求營造愉快、有趣的氛圍,以自己的語言、神情去感染幼兒,做到我們都是構建愉快學習過程的共同體,努力使孩子們在充分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所學的知識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使孩子們初懂得了:不能隨便撥打電話。
《打電話》教案 篇14
目標:
1、通過扮演角色及看圖譜節(jié)奏能進行有節(jié)奏的對話。
2、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準備:
PPT課件,音樂,貓叫錄音,歌曲伴奏錄音。
過程:
1、談話交流:
--"今天吳老師呀,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觀看PPT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這是誰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電話)"打電話找誰?找朋友來干什么?"(找個朋友過家家)"打電話需要知道什么呢?電話號碼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撥號碼的呢?"(電話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
2、學看圖譜節(jié)奏:
--"老師們還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歌,你們聽一聽有哪些內容?"播放PPT課件圖譜節(jié)奏:
。1)教師邊播放圖片邊引導幼兒熟悉歌曲中的對話節(jié)奏。
(2)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并帶領幼兒根據圖譜做節(jié)奏動作。
3、角色扮演游戲:
--"現在請你們來扮演小老鼠和貓,好嗎?"--"那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可以怎樣做不讓貓發(fā)現呢?"(引導幼兒"蹲下",反映較慢的小老鼠會被貓捉走)
(1)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游戲。
。2)男女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游戲后互換角色。
4、延伸:
--"小老鼠為什么會招來貓?我們小朋友做事時能像小老鼠一樣粗心嗎?為什么?"小結: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點丟了性命,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這么粗心,做事情時一定要認真和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