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學案
【學習過程 】
一、課前自學
1、走進新課:
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溃琝"風\"是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jīng)》《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離騷》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天問千聲悲故國, 江咽萬語吊斯人 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紀念對聯(lián))
2、閱讀新課。反復朗讀課文,對照注解弄清句意。誦讀注意以下幾點: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 “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3)注意處理聲音的高低、疾緩、強弱變化,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對特別難懂的句子,可參照注釋,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誦讀。
3、課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2)《離騷》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3)《離騷》常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
我的問題:
二、 課內(nèi)研討
1、自學反饋
(1)注音(a級)
(參見下文注解)
(2)文言知識
a、通假字
儷規(guī)矩而改錯: 亻屯 郁邑余佬傺兮:
何方圈之能周兮: 進不入以離尤兮: 芳菲菲其彌章:
b、一詞多義
余雖好修女夸 以軌羈兮( )
雖雖九死其猶未悔( ) 雖體解吾猶未悔( )
c、古今異義
怨靈修之浩蕩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 自前世而固然:
d、詞類活用
步余馬于蘭皋兮: 固前圣之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