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學(xué)第五章李白教案
第五章 李白 (4學(xué)時)
教學(xué)目的:了解李白其人與創(chuàng)作成就。
重點: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歌行體的藝術(shù)特征。
難點: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個性的成因,樂府與歌行的比較。
第一節(jié) 李白生平、思想個性
一、生平:(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官至翰林待詔,稱“李翰林”,有“詩仙”之稱。其出身有許多疑點,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還是個迷,主要有四種說法:(1)涼武昭王(李暠gao或hao)九世孫;(2)指李樹而生(李陽冰);(3)其族獲罪,謫居條支(屬于西域,今在伊拉克境內(nèi));或說在碎葉(郭沫若《李白與杜甫》。碎葉,今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4)陳寅恪《李白氏族之疑問》認(rèn)為:李白父客,像是胡任到李唐經(jīng)商而取李姓。從其詩中可看出他曾在胡人聚居地生活過。又有人說李白“眸子炯然”,如“餓虎”樣,類胡人。白有許多習(xí)慣也很特別,如友人死,他為之剔骨而葬。其子女取名“頗黎”、“明月奴”。
李白一生主要分為五個時期:
1、讀書與蜀中游歷期。25歲之前。五歲隨父到江油縣,“五歲誦六甲(天干與地支組成六十組干支,其中起頭的是‘甲’字的有六組,故稱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shù)”、“十五游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不到二十歲,蘇颋見到李白,說他“天才英麗,可與相如比肩!钡澜檀髱熕抉R承禎說他有“仙風(fēng)道骨”。
2、壯游與求仕期。41歲之前。李白不屑參加科舉,希望通過漫游求得引薦的機會,“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到湖北安陸時,與高宗時宰相許圉(yu)師的孫女結(jié)婚,在此約十余年。
3、長安三年入仕期。42-44。有人考證,李白曾兩入長安,開元后期一次,但無功而返。天寶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吳筠、賀知章等人的推薦,召入長安作家供奉翰林!把鎏齑笮Τ鲩T去,吾輩豈是蓬蒿人!钡麑嶋H是以詩名來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無心理準(zhǔn)備,依舊縱酒狂歌,桀驁不馴:“長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焙笫芘艛D,賜金放還。二入長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創(chuàng)作有著強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歷期。45——55歲。離開長安,李白又開始漫游。在洛陽遇到了去長安的杜甫,杜隨白游歷,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詩與杜,杜有十二首詩贈白。)之后,白與武后時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jié)婚。這期間,白熱衷于求仙訪道。
5、安史之亂期。56——62歲。安史亂后,白隱居廬山。玄宗奔蜀,馬嵬后,肅宗在靈武繼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時,發(fā)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將士數(shù)萬人,東下平亂,實則別有野心。他經(jīng)廬山辟李白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報國安民的意圖,入幕,作《永王東巡歌》:“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崩奔似永嘉;但永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肅宗以逆反鎮(zhèn)壓永王,白以“附逆”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正安縣西)。玄宗還都,大赦天下,白得還。據(jù)郭沫若考定“朝辭白帝彩云間”一詩即是李白聽到遇赦而作,極高興。他叢九江到三峽走了一年多,而回來是“千里江陵一日還!62歲的白死于當(dāng)涂,一說患腐脅疾而死,一說是因醉入水撈月而死。
二、思想:儒道俠兼有。道教思想伴其一生,也影響其創(chuàng)作個性。他在政治上極端自負(fù),想有所作為:“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钡忠灾x安自喻,追求功成身退:“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救蒼生應(yīng)為晚!比宓兰嬷,又加上極度自負(fù),政治上的無能,他的一生充滿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