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xué)設(shè)計(精選2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xué)設(shè)計 篇1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礎(chǔ)知
2.分析孔子弟子不同的人生理想
3.了解孔子的教學(xué)方式和人生經(jīng)歷,并作出簡要評價識
教學(xué)重點:
教學(xué)安排:三課時
教學(xué)過程:
。ù宋脑趯W(xué)生讀完五遍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教師從《論語》導(dǎo)入,抽3~4名學(xué)生每人說一則所知道的《論語》中的句子。如有易寫錯字,可讓學(xué)生到黑板上試寫。
二、進(jìn)入課文,聽錄音朗讀,并標(biāo)記疑點難點和重要文言詞句。
聽完后,讓學(xué)生檢查是否已把通假字整理到課題旁邊或筆記本上。
1.鼓瑟希(“!蓖ā跋 保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
三、抽四位學(xué)生分段朗讀,檢查學(xué)生的讀音及斷句情況。如有問題,及時糾正。
甲:開頭至“夫子哂之”
乙:“求,爾何如”至“愿為小相焉”
丙:“點,爾何如”至“吾與點也”
。骸叭诱叱觥敝廖哪。
四、用設(shè)問法解析課文,同時穿插對文言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掌握。
1.問題設(shè)計:
①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抓一個關(guān)鍵字:“侍”。
。ㄒ粋“侍”把孔子和弟子之間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說“座談”“閑談”“暢談”皆不準(zhǔn)確。因為這種關(guān)系,氣氛才顯得有些嚴(yán)肅、緊張。)
學(xué)生不能準(zhǔn)確回答時,教師可讓學(xué)生交流一分鐘再作答;如依然不能,教師可適當(dāng)提示。
、诳鬃雍偷茏觽兗姓?wù)摰脑掝}是什么?這個話題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
抓一個核心話題:各言其志。
。ㄍ茰y原因:孔子為避免“侍坐”的沉默和尷尬,也為了進(jìn)一步了解學(xué)生的志向、情趣和人生追求,才有意識的拋出這個話題來。)
、圩勇、曾晳、冉有、公西華各有什么樣的志向?
子路:搶先作答,言語夸張,“夫子哂之”。
冉有:言語謙和,有所自知,夫子不言。
公西華:語更謙和,“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夫子不言。
。ㄍ茰y:二子之謙和,當(dāng)緣于夫子“哂”子路,夫子對此應(yīng)有所覺察,所以不言。)
曾晳:平和超然,師宗“陶潛”,放浪形骸,自在悠閑。夫子與之。
、芸鬃邮侨绾卧u價弟子們的志向的?
為國以“禮”,三子皆逾禮也。所以他更欣賞曾子的淡泊之志。
2.文言基礎(chǔ)知識掌握:
、僖晕嵋蝗臻L乎爾,毋吾以也。
②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句)
、奂又詭熉,因之以饑饉。(詞語兼句式)
、芸墒褂杏拢抑揭。(儒家倫理道德和學(xué)問)//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知識,學(xué)問)
、莘搅呤,如五六十//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蕻惡跞诱咧。(才能,才干)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風(fēng)乎舞雩yú,詠而歸。
、喾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保ㄙ澷p)
⑨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謙讓)
、獬嘁矠橹,孰能為之大?(認(rèn)為)
第二課時
一、學(xué)生齊讀課文,進(jìn)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
二、簡單總結(jié)上節(jié)課內(nèi)容后,教師引申探討以下兩個問題,借以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dá)能力,同時滲透德育教育。
①從這場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習(xí)慣于使用什么樣的教學(xué)方式?你了解他的哪些教學(xué)思想?
參考結(jié)論一: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平等交流,尊重學(xué)生;把課堂還給學(xué)生,體現(xiàn)學(xué)生主體;善于誘導(dǎo)、啟發(fā),體現(xiàn)教師主導(dǎo)。
參考結(jié)論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學(xué)生查詞典,理解意思,并積累在詞語本上)
、谀隳懿荒芟窨鬃拥膶W(xué)生一樣,在同學(xué)、老師面前談?wù)勛约旱娜松硐耄浚ǹ刂坪脮r間)
三、廣播劇欣賞:《孔子辦學(xué)》(22分鐘)
強調(diào)兩項內(nèi)容:
1.宰予晝寢(教師提示)
2.韋編三絕(讓學(xué)生查詞典并積累之)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閱讀《孔子世家》(節(jié)選),教師指導(dǎo)梳理文意,除個別字詞外,學(xué)生理解大意即可,而后由學(xué)生自讀。
孔子世家(節(jié)選)
《史記》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于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fù)善待,由是反魯。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霸小矣!本肮f。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因斗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于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后頃之,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xué)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卒于乾侯,定公立。其后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以下人’乎?”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兕伿吓簱(jù)《禮記·檀弓》說,名征在。
、谝昂希簱(jù)《索隱》、《正義》解釋,叔梁匕與征在成婚時已超過六十四歲,而征在歲數(shù)尚小,二人年齡相差懸殊,此種婚姻在當(dāng)時不合禮法,故謂野合。
、圹祝╳éi,維)頂:形容人頭頂四周高,中間低,呈“凹”字形。圩,洼田四周的埂。
、芰狭科剑毫,計算。 量,量具。 平,公平,精確。
、菟韭毨簦汗芾砟翀龅男」倮簟
、扌筠ⅲ荷蠓敝撑d旺。
、呶辶l(gǔ,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原為虞國人,晉攻虞,為晉所俘,作為陪嫁臣隨秦穆公夫人即晉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離秦國,在宛地被楚國人捉住。秦穆公以賢,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任為大夫,故云。羖:黑色公羊。
、嗬奂湥▁iè):同“縲紲”,綁人用的繩索,引申為拘禁。
、猃R處昭公乾侯: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處:安置。
、庑袛z相事:擔(dān)任理相。相,指處理政務(wù)的最高行政官。
二、布置課后作業(yè):教材練習(xí)二、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xué)設(shè)計 篇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選自《論語》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不要因為我年紀(jì)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夫子哂之。
“冉求,你怎么樣?”
“求,爾何知?”
。ㄈ角螅┗卮鹫f:“一個縱橫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赤,你怎么樣?”
“赤,爾何如?”
。ü鞒啵┗卮鹫f:“我不敢說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學(xué)習(xí)。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曾點,你怎么樣?”
“點,爾何如?”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選自《論語》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ㄔc)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说牟拍懿灰粯友!?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ㄔc)說:“暮春時節(jié)(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唱著歌走回家!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問(孔子):“他們?nèi)齻人的話怎么樣?”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蛄T了!”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ㄔ鴷懀┱f:“你為什么笑仲由呢?”
曰:“夫子何哂由也?”
。ǹ鬃樱┱f:“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嗎?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的贊禮人,那誰能來做大的贊禮呢?”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