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詩
佚名
《登鶴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作者寫的是登鶴雀樓憑欄遠眺時的的感受,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議論。全詩洋溢著盛唐時期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
教學這首詩。可以采用:“讀、查、連、話、想、悟、疑、背”八步教學法,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用心感受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讀。
在揭題后老師范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輕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讀。
2、查。
讓學生把詩讀熟了,再要求查字典解釋字義,從字面上初步弄懂詩的意思。如“依”“盡”“欲”“窮”等。從字典中查的字義,要放到詩句中,看能不能說得通。說不同的就要找個相近的意思想一想。“如白日依山盡”的“盡”字,字典里的解釋是“完畢”,“太陽靠著山完畢了”這說不通,改為“太陽靠山消失了”,“太陽靠著山下去了”就說得通了要啟發(fā)和鼓勵學生把字典里同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起來解釋古詩的字義。
3、連。
要求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用白話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有的詩句直譯不好說,老師應予點撥。如“欲窮千里目”可還原為“目欲窮千里”,然后讓學生用白話式著說一說。
4、畫。
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意,展開想象,然后把想象的事物畫下來。要提醒學生不要照者插圖畫,要盡量畫得與它不同,,與眾不同。要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的觀點在哪里?鶴雀樓應畫在什么地方?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什么地方?想好再畫。
5、想。
學生根據(jù)詩意畫畫,是第一次想象。根據(jù)老師的描述展開想象。老師的描述要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老師可要求學生全身放松,兩眼微閉,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隨著老師的描述再次進入意境。老師的描述應從舒緩到昂揚:“一輪紅日拌著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嶺漸漸消失,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滾滾黃河水奔騰向前,不可阻擋,最后歸入大海,讓人聯(lián)想到時間的流逝,無際無窮,我強烈地感覺到要想看得更遠,就必須登上更高一層樓;人生要有意義,就必須不斷地進取,最大限度的獲取成就!边@樣的描述,學生不一定能句句聽得明白,但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6、悟。
悟就是領悟,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描述展開想象后,可啟發(fā)學生:“從詩意的想象中你看到了什么?體會到什么?”對學生的體會,不要局限與對“登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的認識,要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作者積極向上的情感。
7、疑。
疑就是質(zhì)疑。對古詩的質(zhì)疑。不一定要全部弄明白。有的可存疑,激發(fā)學生再今后讀書中不斷求知的欲望。如“白日”為什么不用“紅日”,就不一定要講清楚,可留給學生一個懸念。
8、背。
背是語言積累,應指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把詩背下來。
簡評:
古詩“八部”教學法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特點:
1、符合詩歌的教學特點。詩寫的是作者的感受,作者用的是形象思維,用意象說話,讀詩就要透過字面意思,從理解意象入境,去體會作者的感受。
2、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自己讀一讀,查一查,連一連,從而自己讀懂的字面意思;然后再畫一畫、想一想、悟一悟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中,靠自己積極主動的努力,深入詩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寫詩要想象,讀詩也要想象。教者兩次引導學生想象。一是借畫想象,通過引導學生把詩意畫面化,更好地把握意象入境;二是借語言想象,老師通過對待詩意的生動的描敘,讓學生憑借豐富的語言想象,使學生頭腦中的意象更豐富,更清晰,對待中情感的感受更真切。
- 讓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閱讀過程——《向往奧運》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讓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閱讀過程——《向往奧運》教學設計福建 林潤生設計 一、競賽引入,揭示課題教師:從電視上、報刊上、還有因特網(wǎng)上,同學們已或多或少地對北京申辦、籌辦2008奧運會有所了解。...
- 學生閱讀起步階段的語感培養(yǎng)——兼談《看菊花》教學(精選17篇)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怎樣在閱讀起步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在執(zhí)教了《看菊花》一課后,我有這樣幾點體會: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感培養(yǎng)閱...
- 讓學生做文本的知音——名師陳建先《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亮點掃描(通用17篇)
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劉長永過去,我們認為“文本”是上帝,學生讀文本就是復制文本,就是向文本*攏。這可以稱之為“文本中心主義”,F(xiàn)在似乎方向變了,變成了“學生”是文本的上帝了。...
- 學生評教應注意的十個問題(精選2篇)
江蘇省睢寧縣中學李本松(221200)學生評教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幫助學校領導了解和管理教學業(yè)務,都有很大的幫助。...
- 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精選3篇)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靶∫蓜t小進,大疑而大進”?梢姟百|(zhì)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yǎng)學生洞察能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本段學習了“人的身體、皮膚;運動”三章,剛剛接觸生理衛(wèi)生,論講應該有很多問...
- 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精選3篇)
培養(yǎng)和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逐步養(yǎng)成在學習中吃苦耐勞、勤于思考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不過,最關鍵的是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不同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陳毅探母》有感(通用13篇)
我覺得學生對于在課堂上留出一段時間進行自學非常感興趣。比如分小組分角色朗讀,學生榮譽感被激發(fā),個個興高采烈地加入到以小組為單位的比賽中。沒有被請到的小組神情沮喪,請到的同學全神貫注,大家都發(fā)揮出一定的水平。...
- 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通用2篇)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常常存在一些情況,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常與課文內(nèi)容、觀點、術語相脫節(jié);學生觀察、分析、想象活動經(jīng)常停留在膚淺階段,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往往啟而不發(fā),進展緩慢。...
- 帶著學生去“淘金”《金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目標預設:1、讀準生字的字音,在朗讀感悟和自主探究中理解詞語的意思。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人物感情,領悟課文的含義,明白只有付出辛勤勞動才能獲得財富的道理。...
- 讀《養(yǎng)花》(通用12篇)
“快來看呀,姐姐,我的花開了!蔽衣犚姾奥暭泵ε苓^去,看見弟弟抱著一盆杜鵑花在喊著。碰巧媽媽也看見了弟弟的花開了,我看見媽媽那高興的樣子,使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養(yǎng)花。感覺老舍先生對花草的感情深厚,待花草為朋友。...
- 學生“抬杠”的背后……(精選2篇)
我執(zhí)教《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問道:“誰能一口氣報出30個5相加這道算式?”“5+5+5+5+5……”,一位學生順利地開始報算式。...
- 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精選2篇)
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他要打交道的具體孩子的愛,盡管這孩子的品質(zhì)已經(jīng)非常敗壞,經(jīng)管他可能給教師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師都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 學生書法練習的教案(通用4篇)
教學目標:1.了解目字旁和酉字旁的造字規(guī)律,結(jié)構(gòu)原則。2.根據(jù)所學偏旁的變化規(guī)律,寫好課本例字。教學重點、難點:同學們在寫目字旁這個筆畫時,能夠做到目字旁內(nèi)部的短橫收筆處與橫折的折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精選2篇)
這是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節(jié)課,我滿懷信心地走向了教室,走向了完全陌生的學生。 對于《新課標》的學習已有一段時間了,自認為對《新課標》的理解不算膚淺,而這節(jié)課是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精心設計的,先是用錄音機給學生放一首與友誼有...
- 學生活動教案怎么寫(通用5篇)
一、活動目的:啟動“書香校園”工程,用閱讀引領成長,讓師生親近書籍,與好書為友,與經(jīng)典對話,與博覽同行,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yǎng),在學校掀起濃郁的讀書氛圍,讓書香飄滿校園。...
- 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