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債務重組的披露
債務人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債務重組有關的下列信息:
。ㄒ唬﹤鶆罩亟M方式。
。ǘ┐_認的債務重組利得總額。
。ㄈ⿲鶆辙D為資本所導致的股本(或者實收資本)增加額。
。ㄋ模┗蛴袘督痤~。
。ㄎ澹﹤鶆罩亟M中轉讓的非現(xiàn)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由債務轉成的股份的公允價值和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及依據(jù)。
債權人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債務重組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債務重組方式。
。ǘ┐_認的債務重組損失總額。
。ㄈ﹤鶛噢D為股份所導致的投資增加額及該投資占債務人股份總額的比例。
。ㄋ模┗蛴袘战痤~。
。ㄎ澹﹤鶆罩亟M中受讓的非現(xiàn)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由債權轉成的股份的公允價值和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權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及依據(jù)。
第十三章 非貨幣性交易
這一章也是從理論到賬務處理與以前相比有實質性變化,建議不要看舊教材。新知識點如下:
一、定義:
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 換。該交 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yè)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jù)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
二、確認和計量:
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ㄒ唬┰擁椊 換具有商業(yè)實質;
。ǘ⿹Q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jù)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具有商業(yè)實質:
。ㄒ唬⿹Q入資產的未來現(xiàn)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
。ǘ⿹Q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是否具有商業(yè)實質時,企業(yè)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方關系。關聯(lián)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fā)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
未同時滿足“(一)該項交 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睏l件的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企業(yè)在按照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發(fā)生補價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ㄒ唬┲Ц堆a價的,換入資產成本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二)收到補價的,換入資產成本加收到的補價之和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yè)在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發(fā)生補價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ㄒ唬┲Ц堆a價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ǘ┦盏窖a價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并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同時換入多項資產的,在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時,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ㄒ唬┓秦泿判再Y產交 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不具有商業(yè)實質,或者雖具有商業(yè)實質但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三、披露
企業(yè)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非貨幣性資產交 換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換入資產、換出資產的類別。
(二)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方式。
(三)換入資產、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
第十四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p352正文第一自然段,會計政策的定義應改為“會計政策,是指企業(yè)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p361上數(shù)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應改為“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從可追溯調整的最早期間期初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
在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處理。
未來適用法,是指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應用于變更日以后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shù)的方法!
p361第四個大問題,有如下新知識:
企業(yè)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政策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
。ㄒ唬⿻嬚咦兏男再|、內容和原因。
。ǘ┊斊诤透鱾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
。ㄈo法進行追溯調整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的時點、具體應用情況。
p368(二)下面第二自然段,會計估計變更定義應改為“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于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未來經(jīng)濟利益和義務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的重估和調整!
p371第三個大問題,有如下新知識:
企業(yè)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估計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
(二)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shù)。
。ㄈ⿻嫻烙嬜兏挠绊憯(shù)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
p372-p379新書將引入“前期差錯”概念,新知識如下:
前期差錯,是指由于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以下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遺漏或誤報。
(一)編報前期財務報表時能夠合理預計取得并應當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
(二)前期財務報表批準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
企業(yè)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確定前期差錯累積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發(fā)現(xiàn)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fā)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
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可以從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間開始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也應當一并調整,也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
企業(yè)應當在重要的前期差錯發(fā)現(xiàn)后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