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抗震計算
抗震計算是抗震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滿足抗震承載力的基礎。多層磚房的抗震計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對平面不規(guī)則和豎向不規(guī)則的多層磚房,宜采用考慮地震扭轉影響的分析程序。目前,多層磚房的抗震設計中,不作抗震驗算是較普遍的現(xiàn)象,這樣就必然存在一是不安全二是浪費的問題。多層磚房的抗震計算比較容易,文獻[2]中有較完整的計算實例,可供手算時參考。筆者經(jīng)對7度區(qū)若干幢規(guī)則的7層住宅磚房抗震計算分析顯示,底層所用混合砂漿的強度等級不能低于m10。
3.3 抗震措施
保障多層磚房的抗震措施,是多層磚房“大震不倒”和不作“二階段設計”的關鍵。多層磚房的抗震措施內(nèi)容較多,概括起來,可分為三部分。
3.3.1 構造柱和圈梁的設置
對橫墻較多的多層磚房,應按文獻[1]表5.3.1的要求設置構造柱;對橫墻較少或橫墻很少的多層磚房,應根據(jù)房屋增加一層或二層后的層數(shù),按表5.3.1的要求設置構造柱。表中的“較大洞口”,設計中可界定為:門洞寬不小于2m和窗洞寬不小于2.3m;“大房間”可界定為:層高超過3.6m或長度大于7.2m。
對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裝配式鋼筋砼樓、屋蓋或木樓、屋蓋的多層磚房,應按文獻[1]表5.3.5的要求設置圈梁;對于隔開間或每開間設置構造柱的多層磚房,應沿設有構造柱的橫墻及內(nèi)、外縱墻在每層樓蓋和屋蓋處均設置閉合的圈梁。
值得注意的是,圈梁的截面和配筋不宜過大,通常按文獻[1]第5.3.6條要求的數(shù)值或提高一個等級采用就可以了,不宜無限提高。同理,圈梁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3.3.2 構件間的連接措施
多層磚房各構件間的抗震構造連接是多層磚房抗震的關鍵?拐饦嬙爝B接的部位較多,重要部位的連接措施有下列幾項。
(1)構造柱與樓、屋蓋連接
當為裝配式樓、屋蓋時,構造柱應與每層圈梁連接(多層磚房宜每層設圈梁);當為現(xiàn)澆樓、屋蓋時,在樓、屋蓋處設240mm×120mm拉梁(配4φ10縱筋)與構造柱連接。
(2)構造柱與磚墻連接
構造柱與磚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并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nèi)不小于1m。
(3)墻與墻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