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進行初步調查時,內部審計師發(fā)現有些主要供應商的應付帳款憑單要求調整以前發(fā)票中的重復付款,這說明:
a:多付款項時沒有記錄相應的負債;
b:應當進行額外測試,來確定相關的控制和當前對供應商重復付款的可能性;
c:存在復雜的應付帳款系統使多付帳款與開具發(fā)票相互關聯,因此,不需要再進行審計
d:驗收部門的控制措施不健全,未能保證及時通知應付帳款部門貨物已經驗收;
2.下面哪個是一種控制缺陷?
a:單個商店未設驗收部門;
b:依據由生產線所形成的毛利總額評估產品經理的業(yè)績可能導致無效行為;
c:產品經理就采購價格進行談判并設定銷售價格;
d:商店經理可以要求撤走某些商品,這樣會影響個別產品經理的潛在業(yè)績評估。
3.在信息技術部門進行控制自我評估項目時,內部審計師要求管理人員為所發(fā)現的每一種風險的嚴重程度及其相關控制措施的力度評級。審計師應用軟件包為所得數據進行制表和對照索引,并提供效果得分。這種做法最大的缺點是什么?
a:花費的時間可能超過任何實際的好處;
b:隨后對該部門的審計可能開展不了;
c:管理人員可能會漏報嚴重的控制薄弱環(huán)節(jié);
d:內部審計部門被認為是負責控制的部門。
4.某組織使用電子數據交換(edi)和聯機系統,所以其采購訂單、驗收報告和發(fā)票都沒有留下紙張文檔資料。某內部審計師希望確定是否發(fā)票都是貨物已經驗收后才按經批準的價格支付,那么最適當的審計程序是:
a:運用通用審計軟件來對付款進行抽樣,核對計算機中儲存的采購訂單,發(fā)票以及驗收報告是否一致。
b:主要供應商進行統計抽樣,追蹤向特定發(fā)票付款的金額。
c:對應付帳款進行貨幣單位抽樣并向供應商函證金額。
d:運用通用審計軟件抽查某—天的所有收貨,追查這些驗收報告至支票的簽發(fā)。
5.內部審計職業(yè)制定行為規(guī)范的主要目的在于:
a:確保組織中所有成員一幾乎相同的勝任能力進行工作;
b:要求職業(yè)組織成員對與組織事務相關的所有事情表現出忠誠
c:降低組織成員因為工作不符合標準而被起訴的可能性;
d:向接受職業(yè)服務的利益相關各方表示職業(yè)組織對職業(yè)責任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