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體育課程才有選測項目,今后小學低年級體育課程也將增加選測項目。如:小學一、二年級,除了身高、體重為必測項目,坐位體前屈、跳繩、踢毽子、50米跑、立定跳遠、投沙包均為選測項目。而小學三四年級增加了擲實心球、仰臥起坐等選測項目。同時,今年我省將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尤其是心肺活動功能切實得到提高。
【現(xiàn)狀調(diào)查】
孩子們耐力爆發(fā)力差 肥胖近視日益增多 高考體檢純合格率僅13%
1984年以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福州市區(qū)一小學的葉老師告訴記者,她這學期教的班里有40名學生,有十五六名因近視戴眼鏡,最高的度數(shù)達400度,甚至有一名是從一年級下半學期開始近視的———近視正在小學生間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導致學生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的原因,一是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上樓乘電梯,出門坐汽車,體力勞動減少;二是目前的應試教育過分注重升學率,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缺少體育鍛煉。 【各方說法】
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也難上好
每天1小時鍛煉,一半中學生說“學校從未有過這種安排”
盡管各級教育部門對在校學生體育鍛煉時間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例如,每周2~3節(jié)體育課,每天保持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但實際上,很少有學校能夠達到這個標準。 本報《教育周刊》去年在200多名中小學生中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51.33%的小學生每天可以在校參加半小時以內(nèi)的體育鍛煉;32%的小學生所在的學校從來沒有過保證學生體育鍛煉一天1小時的安排;51.5%的中學生表示學校從未有過這種安排;每天學校安排的活動時間在半小時以內(nèi)的比例約為28.8%。這一調(diào)查反映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每天在校鍛煉時間不到1小時,即使達到1小時的,運動效果也不顯著。 “每天的生活就是學習,放學回家還請家教,哪有時間鍛煉” 泉州市教育局體衛(wèi)科黃科長認為,社會、學校、家庭普遍存在“重智輕體”的片面觀念,過度重視升學造成的課業(yè)壓力,造成許多學生正常的體育鍛煉時間被頻繁擠占。 一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告訴記者:“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學習,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還要回家補習功課,父母給我請了家教,所以我根本沒有時間參加體育 鍛煉,還有一年就要高考,我感覺壓力很大。”還有部分中學生說,每周只上兩節(jié)體育課其實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希望增加多種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但就是這短短的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也經(jīng)常得不到保證,許多學校將之縮短為一節(jié)。 “為了安全,多數(shù)器械類項目已排除在體育課之外” 由于受到硬件設施不足的限制,部分學校即使給予學生充分的鍛煉時間,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有的學校缺乏基本的鍛煉器材,有的學校,跑道僅有180米長,連100米的直道都難以保證。一位市區(qū)重點中學分管副校長說,高中三個年段40個班級,一般只能被安排在兩個籃球場進行運動。一到學生運動的高峰期,大量學生都集中在操場上,連通道都擠滿了打羽毛球的學生。 另外,有的學校即使有比較完備的體育器材,出于安全考慮,也一般不會輕易安排器械類的體育項目。“這主要是考慮到器械類的項目容易受傷,危險性相對較大。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當前大部分學校都已將器械類的體育項目排除在體育課內(nèi)容之外。”一位學校的負責人說。由于學校對體育器械項目的鍛煉重視程度不夠,也導致大量的學生因為沒有適合的運動而不鍛煉。 大多數(shù)教學項目老師只示范,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才練練 采訪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都喜歡體育運動,但學校一直貫徹《大綱》或由于學生升學的需要和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的需要,平時只針對某些項目進行教學和訓練,使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 據(jù)了解,現(xiàn)在部分學校體育老師的工作量很大,有的一周要上十七八節(jié)課,平均每天要上四五節(jié)課。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把所有的課都上好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學校甚至請非專業(yè)的老師代上體育課,體育課成了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走過場”。至于體育鍛煉的多樣化和趣味性,更是無從談起。 令人憂心的是,即使一些規(guī)定的教學項目如鉛球、壘球、單杠、雙杠等等,許多體育老師都只做介紹性講解,最多做一下示范動作和演示,根本不會讓學生親自去做。“主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像鉛球是肯定不讓學生碰的,而質(zhì)量輕皮制的壘球也是在運動會時,幾個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才讓他們練練,而大多數(shù)學生沒機會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