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型題
1.001 中藥鑒定學(xué)的任務(wù)不包括
a.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zhì)量 來源:
b.發(fā)掘祖國藥學(xué)遺產(chǎn)
c.中成藥的鑒定
d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e.研究中藥質(zhì)量與療效的關(guān)系
1.002 “本草學(xué)”的主要含義是指
a.研究草藥的學(xué)科
b.古代的藥學(xué) 來源:
c.古代收載草藥的書籍
d.古今研究中藥的學(xué)科
e.中藥學(xué)
1.003 我國已知最早的藥物學(xué)專著是
a.《本草綱目》
b.《證類本草》
c.《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d.《新修本草》 來源:
e.《本草經(jīng)集注》
1.004 首創(chuàng)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本草著作是
a.《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b.《本草綱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e.《證類本草》
1.005 最早提出火試和對光照視鑒別藥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b.陶弘景的《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
c.陳藏器的《本草拾遺》
d.唐慎微的《證類本草》
e.陳嘉謨的《本草蒙筌》
1.006 中國最早的一部具藥典性質(zhì)的本草是
a.《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b.《證類本草》
c.《本草綱目》 來源: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1.007 首次出現(xiàn)圖文鑒定中藥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b.《植物名實圖考》
c.《圖經(jīng)本草》
d.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e.《新修本草》
1.008 《圖經(jīng)本草》的作者是
a.蘇敬 b.蘇頌
c.蘇軾 d.蘇恭
e.蘇轍來源:
1.009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證類本草》
b.《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c.《新修本草》
d.《本草綱目》
e.《本草衍義》
1.010 記載藥物最多、科學(xué)性最強,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證類本草》
b.《植物名實圖考》
c.《本草綱目》 來源:
d.《新修本草》
e.《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1.011 古代側(cè)重于藥材性狀鑒別的專著是
a.《植物名實圖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義》
d.《本草原始》 來源:
e.《圖經(jīng)本草》
1.012 本草書中,最著名的收載藥用植物的專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c.《圖經(jīng)本草》
d.《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e.《本草綱目》
1.013 中藥拉丁名稱的一般組成原則是
a.屬名+種名(種加詞)
b.屬名+種名+命名人姓氏
c.藥用部位名(第一格+藥名(第二格)
d.屬名+種名+亞種名+定名人
e.藥名(第二格)+藥用部位名(第一格)
1.014 rhizoma coptidis的組成是
a. 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種名(名詞第二格)
b.屬名(名詞第一格)+形容詞(第二格)
c .屬名(名詞第一格)+種名(名詞第二格)
d.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屬名(名詞第二格)
e.以上都不是
1.015 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組成是
a.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屬名(名詞第二格)+形容詞(第二格)
b.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屬名(名詞第二格+形容詞(第一格)
c.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屬名(名詞第二格)+種名(名詞第二格)
d.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種名(名詞第二格)+形容詞(第一格 )
e.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一格)+屬名(名詞第二格)+藥用部位名(名詞第二格)
1.016 “四大南藥”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檳榔 來源:
b.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術(shù)、檳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1.017 “四大懷藥”包括
a.懷牛膝、地黃、山藥、菊花
b.懷牛膝、地黃、山藥、紅花
c.懷牛膝、地黃、山藥、芫花
d.懷牛膝、地黃、山藥、金銀花
e.懷牛膝、玄參、天花粉、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