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百部
「拼 音」:baibu
「英文名」: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
「來 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qū)θ~百部等的塊根。
「功 效」:溫潤肺氣,止咳,解毒,殺蟲。
「主 治」:治咳嗽,百日咳,肺結(jié)核,老年咳喘,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濕疹、疳積臌脹。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微溫。①《別錄》:“微溫。”②陶弘景:“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雹 《藥性論》:“味甘,無毒。”④《日華子本草》:“味苦,無毒!
入肺、脾、胃經(jīng)。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新編》:“入肺經(jīng),亦入脾、胃。”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脾胃有熱者慎用!兜门浔静荨罚骸盁崴裕澔鹧渍呓!
「藥物配伍」:1、白前為佐,沙參為使,苦參為使。2、配白前,一降一潤,相須相輔,寒溫相宜,化痰中有潤肺之力,潤肺又不礙祛痰,具有較強的化痰止咳作用,故無論新久,虛實之咳嗽均可選用。3、配車前子(草),一潤一利,化痰止咳,對濕熱痰嗽為宜。4、配沙參,潤肺氣,養(yǎng)肺陰,止咳祛痰功效較好,可用于肺熱氣津兩傷的咳嗽,肺癆久嗽。5、配貝母,一溫一散,能潤肺化痰,散結(jié)止咳。6、配苦參,殺蟲之力增強。
「別 名」:嗽藥(陶弘景)、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楊氏經(jīng)驗方》)、九叢根(《草木便方》)、九蟲根(《分類草藥性》)、一窩虎(《江蘇植藥志》)、九十九條根(《中國土農(nóng)藥志》)、山百根(《中藥志》)、牛虱鬼(《閩東本草》)。原植物蔓生百部又名:百部草(《抱樸子》)、婆婦草(《日華子本草》)、蔓草百部
「處方名」:百部、肥百部、生百部、制百部、蒸百部、炒百部、蜜炙百部、炙百部,百部根
百部有毒,生品很少內(nèi)服,多作外用,滅虱殺蟲。故處方中寫百部、肥百部均指制百部或炙百部,用生品時需寫“生百部”。
生百部為原藥材去除雜質(zhì)及須根,洗凈曬干,再潤透切片或切段入藥者。
制百部為生百部置甘草水中浸泡后,曬干入藥者?上驕p緩其毒性。
蒸百部為原藥材蒸透,至無白心,再曬干切片或切段入藥者。
炒百部為制百部用文火炒至略黃,外帶焦斑而入藥者。
蜜炙百部又稱炙百部。為生百部或制百部煉蜜炙后入藥者。潤肺止咳作用增強。
「商品名」:直立百部:為植物直立百部的干燥塊根。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蔓生百部:又名蔓草百部。為植物蔓生百部的干燥塊根。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安徽、山東、江蘇、湖南、湖北、江西、陜西、四川等地。
對葉百部:為植物對葉百部的干燥根莖。以肥壯、色黃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湖北、廣西、云南、四川、安徽等地。
百部:又名大百部。為以上三個品種的統(tǒng)稱。均以塊根粗壯、質(zhì)堅實、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