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自考生”與“自考畢業(yè)生”的重要區(qū)別
自學考試誕生于1980年。斯時,國內百廢待舉,科教戰(zhàn)線尤其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鄧小平在指示恢復高考的同時,又強調“高等教育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另一條是成人高等教育。”它同時還提出:“對于通過自學達到大學畢業(yè)水平的人,應當給與同等待遇,同等使用。”在此思想指導下,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正式建立。自學考試、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構成了中國目前高等教育體制的三大板塊。自學考試最初成立的目的是解決大齡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的學歷問題。因為很多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已經是單位的骨干,不可能脫產幾年去學習。從1980年開始到1998年,這是自學考試最正規(guī)、最嚴格的時期。每門課程都是全省統(tǒng)一組織命題、監(jiān)考、閱卷。每份試卷的試卷袋上都印著“絕密”二字。嚴格的考試組織和管理再加上良好的社會風氣,再加上幾乎每一個考生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學,絕大部分學習動機不強的考生被淘汰了下來,使全國自學考試的畢業(yè)率只有5%.也就是說,每100個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中,只有5個人最后拿到了畢業(yè)證書。所以,“自考畢業(yè)生”的數量要遠遠小于“自考生”的數量。直到今天,社會化自學考試的畢業(yè)率也低于20%.如此高的淘汰率,保證了自學考試文憑的含金量,社會上對自學考試畢業(yè)生的評價也很高,國外許多著名大學都承認自學考試的成績和文憑。因此,“自考生”與“自考畢業(yè)生”的知識素質以及能力水平是不可等量齊觀的。目前社會上對自考的認識幾乎全來自于“自考生”,而不是“自考畢業(yè)生”。因為自學考試是完全開放的學習制度,任何人,哪怕是文盲,是民工,甚至是罪犯,都可以自由地參加自學考試,這就導致了參加自學考試的人的素質肯定是良莠不齊的(這一點并不是自考的壞處,后面將專門論及)。但是每一個98年以前的“自考畢業(yè)生”的素質我相信是絕對有保證的。如果用畢業(yè)生的合格率來衡量的話,我堅信,自考畢業(yè)生的合格率要遠勝于普通高校的畢業(yè)生合格率。這里的合格是指:1、是否具有極強的自學能力,這是實際能力的極重要表現,是獨立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因為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要靠自學,真正的大師和高手都是能力極強的自學者。例子太多,無需枚舉。
2、是否掌握了本專業(yè)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不是老師講過的知道,沒有講過的都不知道。(關于自學考試難度與高校期末考試的難度比較,后面有進一步討論)。
所以,“自考生”素質低絕對不等于“自考畢業(yè)生”的素質低,這是第一個需要澄清的概念。
二、關于“完全依靠自學的自考畢業(yè)生”與“在學校全日制參加學習的自考畢業(yè)生”的區(qū)別
這個概念比較難理解。很多人不明白,自學考試既然是自學,怎么會還有全日制?這是因為自從1998年大學啟動瘋狂擴招的運動之后,各盡所能,多撈多得“就成了每一所大學的座右銘,光靠擴招收的那點學生交的錢,還不足滿足大學的貪欲。于是,他們把邪惡的目光盯在了自學考試這塊肥肉上,因為自學考試不需要入學考試,想招多少生就招多少,所以每一所大學都紛紛打出自考招生的招牌,利用98年以前的自考畢業(yè)生打下的江山和創(chuàng)立的聲譽以及人們對大學的迷信和美好期待,瘋狂招生撈錢,隨便找?guī)讉9流老師、甚至在讀本科生為他們上課,為了保證能夠繼續(xù)招生,學校必須保證一定的畢業(yè)率,所以學校拼命向省教委要權,并向省教委繳納一筆數額不菲的管理費,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省教委同意部分大學擁有命題權和閱卷權,于是,大學瘋狂地在考前串講班上泄漏考試題(就像大學期末考試抓重點一樣),再加上閱卷的時候大量放松閱卷尺度,原本控制在5%的畢業(yè)率一下子飆升到25%或更多。導致自考畢業(yè)生的水準大幅下降。這一類自考畢業(yè)生就是所謂的”在學校全日制參加學習的自考畢業(yè)生“。這一批人極大地利用并敗壞了”完全依靠自學的自考畢業(yè)生“的聲譽。他們的代價僅僅是多交了1、2萬學費。在這一時期,在校自考生的成分主要是高考落榜生,也就是大學自考班的學生主體。很多人對自考的詬病均來自于這些”在學校全日制參加學習的自考生“。從學校里走出來的那一批水貨自考畢業(yè)生,其低下的能力使得社會對自考畢業(yè)生的能力質疑四起,這可苦了哪些完全依靠自學的那批自考畢業(yè)生,由于大家都拿著一樣的文憑,讓其百口莫辯,不得不在說了”我是自考畢業(yè)的“之后再加上一句”是完全自學的那種大自考,不是在學校里學的那種小自考“。唉!無賴
所以,“在學校全日制參加學習的自考畢業(yè)生”素質低絕對不等于“完全依靠自學的自考畢業(yè)生”的素質低,這是第二個需要澄清的概念。
三、自學考試的致命誘惑
1、中國是一個極其講究等級和出身的國度?即髮W,考研要政審,這使得多少人因為這個問題上不了大學,得不到深造。90年代以前這個問題尤其嚴重。但是,自學考試入學沒有政審,甚至罪犯也可以可夠通過學習拿到學士學位和本科畢業(yè)證書。自學考試打破了“成份論”,“出身論”,同時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想就憑這一條,中國也值得在其人權紀錄史上抹上亮麗的一筆。
2、自學考試的費用是全世界最低的。整個大學本科學習下來,所有考試費用和書本費用幾百塊錢也就夠了。這對于大學動輒4、5萬的學費,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就我所知,很多人選擇自考就是因為交不起學費,幸好自學考試為窮人接受高等教育開了一扇窗!
3、自考非常適合gifted children的學習心理和接受模式。甘肅13歲的王大可考上北大的數學研究生就是例子。王大可只上過1個月小學,其他的知識完全是通過自考掌握的。它是全國年齡最小的自考本科畢業(yè)生,也是全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很多人說王大可是一個特例。我認為不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嘗試他的方法,就會有更多的人取得和他一樣的成績。錢學森說過,正常兒童經過特別教育都可以在18歲取得博士學位。錢學森同時認為孩子7歲讀書、小學6年,中學6年的模式缺乏科學性,F代教育理論一致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自我領悟,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孩子的自學領悟創(chuàng)造條件。要讓孩子明白,知識是自己學到的,而不是老師傳授的。在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對于主要依靠思考的專業(yè),自考是最合適的,比如幾乎所有的文科專業(yè)和數學專業(yè)。對于需要學生本人刻苦訓練的專業(yè),自考也是最合適的,比如外語專業(yè)。對于個別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比如計算機,由于計算機現在垂手可得,因此也非常適合自考。只有那些非常需要大型設備和實驗條件的專業(yè),才組織學生到大學里去學習,比如建筑、核物理、航空航天。照此看來,絕大部分大學都應該關門。我認為,國家應當組織各個專業(yè)的專家來編寫教材,要求專家必須專業(yè)素養(yǎng)精湛,同時又能夠充分把握學生的自學心理和教育規(guī)律。在通過網絡等學虛擬社區(qū)進行學習交互,最后通過自學考試進行考試驗收,全部合格者頒發(fā)畢業(yè)證書。同時取消高考,將廣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高考的束縛下放出來,盡早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去探索、去研究。并且可以隨時改變自己專業(yè)。此舉將極大地降低教育成本,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我相信,隨著互聯(lián)網的深入發(fā)展,我描述的這種學習模式必將逐漸成為主流。在此引用一位大學教師的原話:“我始終沒有搞懂教材于教授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正如《天津日報》曾經就教材的可能性意義提過5種:
1、應采取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這種方式最能促使學生認真聽講;
2、學生能讀懂的,否則教師就沒有可講的了,教材是僅供教師備課之用的;
3、學生能讀懂的,但仍應由教師宣讀,聽教師宣讀比學生自己閱讀效果好;
4、寫成學生能讀懂的,但不應由教師照本宣科,教師應提綱挈領地講一講,并著重講解重點和難點;
5、本來是有分析有論述和綱領清晰的,重點和難點本來就應濃施筆墨加以論述,并非必須用嘴講。
換言之,教材應是無須再講的,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己閱讀的基礎上以答疑(對話)的方式解決個別學生的問題,并以練習和討論等手段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教學內容。如有必要講授,也只應作一些補充新內容性質的講授。但是我們的大學,有多少老師真正對這樣的問題進行過思考呢?更不用說我們的教材在全國統(tǒng)一意識的指導下編撰,本身就受這極大的限制。學生在這樣的學校里在這樣的教育下,會成為什么?個性被消磨,理想被壓制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同時讓我不安的是,大學老師師德的頹毀,學術理想的凋敝以及世俗風暴的掃蕩,大學生們繼承了他們老師身上所有的品德:自私、愚昧、麻木,狹隘——腐敗的考試制度培養(yǎng)了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和弄虛作假者(槍手走俏和考試舞弊已經泛濫成災)、奴隸化的教育培養(yǎng)出一批批沒有懷疑、沒有理性、沒有審美能力的庸才、工具論下的搖籃培育出技能崇拜主義者而拋棄了真正的公共利益的關懷者、無所不在的愛國主義教育豢養(yǎng)出大量的狹隘民族主義者——教師的奴隸化絲毫不走樣地投射到學生身上,而處于弱勢的學生受的傷害更深因為他們以為世界本來如此!老師是清醒地墮落著,而學生卻無知地被害著!“
上面這位大學教師的原話讓我深有痛感。讀研究生3年,我看到了太多不學無術的學棍。學棍們只會照本宣科,看著幻燈片念文字,有時候我真的想當場離開課堂以表示抗議。不砸掉這些充斥大學每一個角落的學棍們的飯碗,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就永遠也解放不出來。我們就永遠別想作出世界一流的創(chuàng)新成果,試問創(chuàng)新的東西誰來教你?能夠教你的東西就不是創(chuàng)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