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級勵志文章
想必有很多大學生都會經常想找一些大學班級勵志文章來看,那么大學班級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班級勵志文章:有些事,年輕時不做可能會后悔一輩子
文/俞敏洪
有些事,年輕時不做,可能會后悔一輩子。尤其是當我們還身在校園時,一定要做這幾件事:
第一,把自己的知識結構打造完整;
第二,要在大學里盡可能地多交朋友,因為你終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般都來自于你的大學;
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話,在大學里談一場比較專注的戀愛;
第四,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打算,不要畢業(yè)就失業(yè);
此外,還需要好好掌握一門專業(yè),只要到熟練的程度,再差的專業(yè)也一定有人賞識。
我有一個朋友學的是越南語,越南語的確很少用,但中央領導去越南都要帶著他,因為他是一流的越南語同聲翻譯專家。我還有一個大學同學研究蔣介石,研究了10 年,窮困潦倒。后來美國方面召開了一個中國現代史人物研討會,他在報告上講了自己的研究經過,結果下面一個老教授熱淚盈眶。下來后一問,這個老教授也在美國研究了30 年蔣介石,孤苦伶仃,就是找不到接班人,沒想到中國有個“傻瓜”也在研究蔣介石。于是5 萬美元獎學金一年,讓我同學跟著他在美國讀博士生。讀完以后老頭退休了,他就成為了那個學校的教授。我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在紐約長島買了套小房子,買了輛車娶了個老婆養(yǎng)了條狗。當時他跟我說,俞敏洪你看,這一切都是蔣介石“給”我的。
其實,你研究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很喜歡,然后就會有人用你。反過來,如果你覺得這個專業(yè)你不太喜歡,但很適合找工作,這要不要學?當然也要學。我就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我從來沒喜歡過英語,當初考英語只是因為數學不行。不喜歡英語是因為我的模仿能力不強。但后來我發(fā)現英語成了我生命的工具,因為英語,我在北大當了老師。專業(yè)有的時候是一種工具,能夠幫助你前進。在登山的時候,你會在乎登山杖你喜歡不喜歡嗎?不會,你只會在乎能否幫你登上山頂。英語就是我的登山杖,盡管我不是特別喜歡,但我知道我要想攀上更高的人生山峰就需要這個登山杖。我本來想把自己變成在中國的英語專家前100 位的,后來發(fā)現一點戲都沒有,因為中國留學生歸國的越來越多,有的在國外待了10 年、20 年,回來了怎么看英語水平都比我高。我就只能縮小范圍,開始拼命背單詞,結果成為了中國還算不錯的英語詞匯專家。
除了所學專業(yè)外,我們要在大學里多讀書。新東方流傳一句話叫作“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yè)的高度”。底蘊的厚度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第一多讀書,讀了大量的書你的知識結構自然就會完整,就會產生智慧;第二就是豐富人生經歷,把人生經歷的智慧和讀書的智慧結合起來就會變成真正的大智慧,就會變成你未來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無窮無盡的源泉和工具。
我在大學里讀了800本書。有的人會問我,讀過了忘了跟沒讀過有什么區(qū)別呢?其實是完全不一樣。就像談戀愛,一個談過戀愛后又變成光棍漢的人和一個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光棍漢相比是更有自信的。當他看到別人在談戀愛的時候,他會在旁邊自信地說:“嘿嘿,想當初老子也是談過戀愛的嘛。”所以如果你實在不喜歡讀書,也一定要到書店去看著那些世界名著,用手摸一下,這樣也能增加一點人文氣質。
在大學里的第二件事情是要盡可能多交朋友。
要交到好朋友首先你要做個好人,要做一個讓人放心的人。如果你是個好心的人,在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幫助你。另外,交朋友盡可能要找比你更加出色的人,他們能夠在你的成長道路上幫助你。現在在新東方共事的很多優(yōu)秀人物都是我在過去20多年里學習的榜樣。同時和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王強、徐小平等老師也是我大學時的同學。(編者:不可否認,人脈對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夠多交朋友的前提是你自己要非常優(yōu)秀,推薦大家看一篇文章: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你的優(yōu)質人脈?)
在大學的第三件事是用心談一場戀愛。
但談戀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一心一意地愛。所謂一心一意地愛,不是說大學里只能談一次戀愛,而是說一次只能談一個。要愛到一個什么程度呢?要有這樣的一個感覺:“為什么我的眼睛充滿淚水?因為我愛你愛得深沉。”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后,要以恰當的方式告訴她你愛她,而不能只放在心里。我在大學就吃虧在只把愛放在心里,怕說出來被別人拒絕。但其實心意最好還是表達出來,就算被女孩子拒絕了,也能夠讓她知道你在愛著她。同時你追求她,她也不會不高興,她回家一定會在日記上寫上:“今天又有一個男孩追我咯。”有一年我去美國,跟一個以前班里很喜歡的女孩以及她的老公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我跟她說:“其實我在大學對你特別有好感。”她當時一拍大腿說:“那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在大學的第四件事就是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打算。
畢業(yè)了總要有口飯吃,才能談理想,現在大學生就業(yè)形勢也很嚴峻。20xx年大學畢業(yè)生699萬,20xx年大學畢業(yè)生727萬,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數不清,當然不是企業(yè)沒有工作,而是很多同學大學四年是混過來的,沒有一門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沒有獲得獎學金,沒有獲得比賽名次,沒有學生工作經驗……無法勝任企業(yè)提供的好工作 ,而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工資低,他們眼高手低,又看不上,就造成了一大把大學生一畢業(yè)就失業(yè)。所以大二大三開始要好好考慮下畢業(yè)工作的事情,即使你不喜歡你的專業(yè),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也要硬著頭皮學好,就如前面說的,專業(yè)猶如你登山時的杖。
有些事,年輕時不做會后悔一輩子,趁年輕,還來得及!
大學班級勵志文章:上了大一才知道的事
1.高考已成過去,當初覺得如何如何重要,現在也不覺得了,其實也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考試,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大學過得有沒有意義,關鍵在于自己是否一直奮斗。
2.對于那些以前在家從不幫忙干點家務的人,剛開始到大學,連晾衣服都覺得是新鮮的。做什么事都是第一次的時候,會有一瞬間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
3.大一,是剛脫離苦海的年級。于是,即使學校熄燈了,也照樣玩手機上網。難以擺脫手機不離身的生活,連看時間都用手機,心里才會踏實。
4.大學之前是學習占用了睡眠時間,在大學是各類消遣占用了學習和睡眠時間。
5.在大學還能堅持學習,對一般人來說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學霸或許是比其他人會背,會做題,但你得知道,你連書都懶得翻一下。所以,切忌詆毀學霸。
6.參加了社團、部門的人還好,大部分時間浪費在所謂有意義的事情上。那些沒參加社團的人又不兼職、參加課外活動或學校比賽的人有多少人真的會那么自覺,會把大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呢?沒帶電腦的更多還是玩手機睡懶覺,帶了電腦的就是游戲電影電視劇。
7.做了學生干部,當了社團或部門干事之后或許才會知道:舉辦一次活動比賽,展示給外人面前幾分鐘的東西,看似簡單,其實很多人用了不知多少日日夜夜的精力去籌備。
8.大學里慢慢懂得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做,無論多沒經驗,無論多難,不可能每次都會有人真的幫到你,唯有靠自己最可靠。
9.至少到現在周圍并沒有多少感覺很現實很可怕的人,其實真心相待,真誠交友,把這個世界想得更美好一點,旁邊的人與事就真的如你所想的那樣美好。當然,防人之心不可無。
10.大一下學期快要結束才知道,開學時,學長為什么對學妹那么好了。現在我們終于要扮演這樣的角色,去迎新,動機變得不再單純。
11.神馬論文,什么工作總結與心得,在大學里原創(chuàng)性變得一文不值。取幾篇之精華,再加上一點自己的修改,悄悄地復制粘貼,一篇完整的報告就出來了。而更荒謬的是,它居然比自己辛辛苦苦熬出來的文字更受歡迎。
12.越來越體會到,在大家嘻嘻哈哈的笑臉中,大多數人能對自己心里討厭的人笑得更加燦爛,就算是在寢室也會如此。
13.如果你“不幸”地分到了一個學渣寢室,請千萬不要混得跟他們一樣。環(huán)境真的會對人有很大很大影響,相信我。(推薦大家看這篇文章:寢室,是墮落的溫床;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14.在周末、放假的時候,沒有其他別的安排,不要跟寢室那些睡懶覺的人一樣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7、8點或8、9點都是可以的。起了之后哪怕吃一次食堂準點供應的早餐也可以,不要浪費閑暇的清晨。
15.上了大一才知道,父母說什么做什么真的都是為我們好,而且比我們想得更有遠見。相比之下,才知道自己是多么不成熟,以前跟他們鬧別扭是多么愚蠢。
16.從剛上大一到現在快上大二,越來越多的人就像完成目標一樣,在大一第二個學期里趕忙脫單。看來現在真是個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不想再解釋。
17.社會在進步,人性真的也在解放。一般的普通高校里,夜不歸宿的事已經司空見慣。周末學校門口豪車越來越多,這樣的場景連老師都習以為常。真的,不說,大家都明白。
18.大一快要結束,才知道大學也就是那樣;這一年也就是那樣。畢業(yè)離我們其實不遠,我們離成長一直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