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多喝養(yǎng)生粥
在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熱乎乎、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們、放學(xué)歸來的孩子們以及在家休養(yǎng)的老人們的美餐。
中醫(yī)上則認為,冬日養(yǎng)陰、寒冬臘月、身體進入“能源危機”時期,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能量消耗、基礎(chǔ)代謝都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此時滋補正是好時機,喝粥是最佳方式之一。
時下正值冬季,氣候干燥,人的活動量減少,熱能消耗大,體內(nèi)免疫力下降,所以在這個季節(jié)里胃病、哮喘、老慢支、肺結(jié)核、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諸多疾病容易發(fā)生或加重。因此,保健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了,而喝粥又能事半功倍。下面介紹幾種御寒保健粥。
■羊肉粥
選精羊肉200g,切片,粳米或糯米200g左右,以及姜、蔥、鹽等配料,同煮成羊肉粥,早晚均可食用。或用大米100g,精羊肉200g,人參5g,黃芪30g,茯苓30g,大棗5枚,蔥白二棵,鹽少許,同煮成粥。
有益氣養(yǎng)腎、暖脾護胃等功效。
■核桃粥
取核桃40~50克搗碎,與大米適量煮粥食之。
常吃可降低腸道對膽固醇吸收,可補腎固精,斂肺定喘,對治療腎虛遺精、早泄陽痿、遺尿、耳鳴眩暈十分有效。
■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將大米煮成半熟,加入枸杞子,煮熟即食。
特別適合那些經(jīng)常頭暈?zāi)繚、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癥病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則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板栗粥
栗子是一種高營養(yǎng)硬殼果食。
民間多以炒栗或與肉同煮食。慈禧太后就愛吃栗子面做的窩窩頭。將栗仁磨成粉,與粳米同煮成粥,尤其在冬天早、晚食之。
此粥可補腎強筋、健脾養(yǎng)胃。
■韭菜粥
韭菜在藥典上稱“起陽草”,營養(yǎng)豐富,強腎補中。取韭菜、大米各適量,先將大米熬成粥,再將切細的韭菜投入,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此粥適用于背寒體虛、腰膝酸冷,有助陽暖下、補中通絡(luò)之功效。
■大棗粥
《圣濟總錄》載有大棗10枚,粳米100g,冰糖汁適量,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后移文火上熬爛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攪拌均勻食之!
此粥健脾益氣,生血補血。適用于體虛怕冷、胃寒貧血、胃虛少食等癥。
■梅花粥
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fā)食欲。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xù)吃三五天!
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桑葚粥
桑葚30克(鮮桑葚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凈,與糯米同煮,煮熟后加冰糖。
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yǎng)血明目。
■決明子粥
炒決明子10克(中藥店有售),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將決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適量。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成。
該粥清肝、明目、通便。對于目赤紅腫、畏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xí)慣性便秘等癥效果明顯。
喝粥心得
朝陽區(qū)紅廟社區(qū) 賈大爺
托老伴巧手之福,我在炎夏喝烏梅桂圓粥降溫敗火,到了冬天老伴會做上拿手的羊肉粥,既可以御寒又不用怕膽固醇,街坊鄰居們還時不時地向我老伴討教一下做粥心得。
海淀某文化公司職員 段君燕
從小就愛吃板栗,于是老媽也會變著法讓我吃得高興,她會把它做成菜,像板栗紅燒肉、板栗豆腐羹,到了冬天更有她的一手———板栗粥。因為我最近胃病又犯了,她就經(jīng)常為我準備板栗粥。經(jīng)過一段時間慢慢調(diào)理后,胃也就慢慢地不疼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