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后感500字
暑假在家重溫了幾本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讀了《泰戈爾詩集》、《老人與!、還有《唐詩宋詞三百首》、也翻了翻中國四大名著,當(dāng)然也讀了《茶花女》,重溫經(jīng)典與初次閱覽的出發(fā)點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初次閱覽是在不知道書本內(nèi)容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讀到的每個句子都是新的,重溫就不一樣了,書本內(nèi)容已在心里形成了一個整體印象,有些初讀覺得十分優(yōu)美的句子,因為初讀后的反復(fù)咀嚼已經(jīng)變味了,比如《唐詩宋詞三百首》里的一些經(jīng)典句子,而小說最動人的一些細節(jié)和情節(jié)也因為熟悉了而失去了它初讀時的精彩動人。所以重溫一部作品時是要改變一種心態(tài)去閱讀的,這種心態(tài)就是審美的心態(tài)。我重溫上面那些經(jīng)典作品前確實是這樣想的,我也確實那樣做了,但當(dāng)我讀到《茶花女》時,我卻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動了,因為有了這種獨特的感覺,所以我決定寫《茶花女》的讀后感,順便說說一下我從《茶花女》中得到的一些對小說的認識。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成名作,講的是一個很簡單卻動人的愛情故事,青年阿爾芒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遇上了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并一見鐘情。在一個朋友的引薦下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瑪格麗特,但第一次的交往似乎并不合乎阿爾芒的心意,他不但沒得到瑪格麗特的青睞,反被冷落嘲弄了一番。
故事寫到這里似乎遇到了一定的困境,這個困境就是瑪格麗特嘲弄了阿爾芒,而阿爾芒因此而對瑪格麗特長生了一種奇妙的恨,這種奇妙的恨使他產(chǎn)生一種非常奇怪的心理,他“恨”瑪格麗特,因為這種恨而不敢再靠近瑪格麗特,但心里卻是不平靜的,當(dāng)他聽到瑪格麗特小姐生病后,在她重病的一個月里,他每天都往瑪格麗特拿去問好并打聽病情,這是一個很關(guān)鍵的細節(jié)!后來瑪格麗特去鄉(xiāng)下接受溫泉浴了,病情好轉(zhuǎn)后又回到了巴黎,并很快又回到了她從前的生活軌跡。
后來因為瑪格麗特鄰居的再次引薦,阿爾芒又一次近距離接觸了瑪格麗特,這次的地點換在了瑪格麗特的家里。再一次接觸瑪格麗特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好像誰遇到了風(fēng)又掀起了陣陣漣漪。這一次阿爾芒沒有再讓瑪格麗特從他的生命中逃脫,也可以說,這一次他用真摯的愛感動了他自己也感動了瑪格麗特,這種真摯的愛就表現(xiàn)在曾經(jīng)的默默問候和現(xiàn)在的祈求淚流,瑪格麗特真的被眼前這個年輕人感動了,他與別人不同,別人是用肉體“愛”她,用金錢收買她,但阿爾芒不一樣,他是用靈魂愛她,用淚水和關(guān)懷感動她。
不平凡的愛情注定要經(jīng)受不平凡的考驗。為了愛,瑪格麗特拋棄了一切,為了愛,阿爾芒也幾乎拋棄了一切,但對阿爾芒來說,他不能,因為他還有父親妹妹,有一個顯赫的姓氏,即使他放棄了他們,他們也不會甘心放棄他。
阿爾芒沒有遵照父親的話回家,他的事也很快被他父親得知,他父親是絕對不愿看到這種事發(fā)生的,所以他來了,以一位父親的責(zé)任去改變另一個人的抉擇。這個人就是瑪格麗特,他也確實做到了,阿爾芒賭氣回家了,并在后面犯了許多錯,他不久又回到巴黎,回來傷害一個他曾深愛過的人。阿爾芒頻頻的傷害終于超過了瑪格麗特的承受能力,她來找她,求他放過她,他以為一切又可以回到曾經(jīng),第二天他再去找她卻因為另一個人的先到而被拒之門外,他準備在次傷害她,卻收到瑪格麗特去了英國的消息,沒有愛也沒有了恨的阿爾芒決定去東方旅行,在半路上聞知瑪格麗特病重的消息,匆匆趕回,但還是太晚了,在旅途中阿爾芒已經(jīng)知道瑪格麗特為他做出的犧牲,所以重回巴黎才會傷心得病魔纏身。故事的梗概就是這樣,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也沒有多少的華麗辭藻,但它卻一次次深深地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這是為什么呢?我想有一點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真,玄虛令人飄忽,復(fù)雜令人難懂,而真誠卻可以使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感動。當(dāng)然小仲馬的文學(xué)功底也是相當(dāng)深厚的,語言曉暢如流水,情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讀者讀的時候好像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自己的情感會隨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起伏變化而變化,這一點說得容易做起來卻相當(dāng)難,古今中外對少文人騷客做到了這一點的屈指可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