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葉香四方、龍舟舞端陽。
粽子起源于漢代,可那時不叫粽子,叫黍,到了明清以后,才改稱為粽子。
因包裹的材料不同,粽子的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粽,有四角粽,如今,還有長形粽、方形粽、圓形粽呢。各異形狀的粽子,琳瑯滿目地擺滿商場超市的貨架上,讓現(xiàn)代人們的飲食和餐桌變得豐富多彩。
兒時端午的記憶里"粽子"的印象并不深刻,倒是對雞蛋、鴨蛋、鹽蛋,還有小巧玲瓏的荷包記憶頗深。到了端午這天早上,奶奶會將事先做好的五彩小荷包,用各色絲線串在一起,掛在我們的衣襟上,媽媽則將煮熟的雞蛋、鴨蛋、鹽蛋,裝滿我們的小口袋。后來,隨父母來到南方的一座緊連著汨羅江的小城定居。因為小城和屈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粽子情結(jié)相當?shù)臐夂,我對粽子的起源和端午的意義自然就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粽子。還記得第一次包粽子的情景,大大的粽葉在我的手心里,就像是大海之中的一葉舟,任憑怎么努力,也休想讓它順從意愿。折騰了半天,依然米是米,葉是葉,反到弄出一身大汗。媽看到這情景,笑說我的手“笨得像在捉豬!
小小的粽子里藏有不少的學問呢,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的味道也不一樣。江浙一帶的肉粽和火腿粽很讓我鐘愛,湖南原汁原味的堿粽更是我的偏愛。每當熱騰騰的鍋蓋掀開的剎那,一股股肉香,糯米香,伴著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只是遺憾,我的手真的是很笨,到現(xiàn)在也未能包出像樣的粽子來,但這并不能改變我對粽子喜愛,至今依然情有獨鐘。
提起粽子一定會想到詩人屈原。每當有人提起屈原的時候,我不免會有種親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動,也許是汨羅江和詩人屈原的淵源吧。屈原那不朽的“離騷”,為古人和今人所稱道,為國人和世人所稱道。能夠和偉大的詩人“沾親帶故”,“虛榮心”真是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呢。
而想起屈原自然也就想起了龍舟。競龍舟可是個極其熱鬧的場面吶。記得首屆國際龍舟賽就是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湖南岳陽,也就是我們的小城舉辦,那時的心情除了興奮,還帶著驕傲和自豪呢。那天那種壯觀無比的場面,自今清晰地印在腦海里。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lián)歡的人數(shù)多達六十萬,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其盛況可謂空前。小城在我的心中也就立刻偉岸起來,作為小城人那一刻,我儼然就是天下最幸福、最讓人羨慕的人了。
我想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已深刻地留在了后人的心中,后人永遠都不會忘記他,賽龍舟將盛傳于世,端午粽葉也會代代飄香。
※本文作者:三石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