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櫻桃溝有一處極不尋常的景觀。那便是在一塊石頭上長著一棵樹。那棵松樹,彎彎的,呈婀娜的姿態(tài)在巨石上常年生長著。樹的根系在巨石的表面縱橫交錯著并清晰可見。樹竟能在石頭上生長,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觀。或許這種奇觀也只有在櫻桃溝這樣的地方才會出現(xiàn)。頑石不頑,在這里任何一種事物都是那么的有情有誼,包括石頭。或許正是這樣才讓曹雪芹的內(nèi)心深處觸動了某種情感才以“木石前緣”來貫穿全書。那寶玉的癡情,那黛玉的浪漫,都在這木與石的緊緊擁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假如沿著櫻桃溝底的石廊往前走,每走幾步便會有一座做工精致的石橋。溪水便從這些石橋下緩緩的流過。站在石橋上向下望去,溪水極清極純。望著這柔美的溪水,身心馬上便產(chǎn)生了一種要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沖動。繼續(xù)向前走,終于聽到了瀑布的聲音。等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這一處的景觀和其它地方比,更顯的幽雅別致,令人向往。在這里有一天然的水潭,潭水清澈見底。溪水在這里積少成多,終成瀑布。瀑布上有一橫臥的石橋,讓每一個走在石橋上的人都駐足不前,留連忘返。橋旁的半山處蓋一木亭。坐在這個木亭里,這里所有的景觀便都盡收眼底了。有山、有水、有橋、有亭,仿佛世間所有的景觀都在這里進(jìn)行了濃縮,得到了展現(xiàn)。鬼斧有神功,自然混天成。坐在亭里,我更喜歡閉上眼睛,細(xì)聽那水的聲音,細(xì)想那山的顏色,細(xì)聞那花的清香,細(xì)悟內(nèi)心的凈明。在這里,我會長時間的就這樣靜坐下去。讓身上的風(fēng)塵在這里洗凈,讓凌亂的思緒在這里澄清。就這樣,仿佛入夢一般,終于感覺不到了自己在哪里,哪里有自己。等到從這醉夢中蘇醒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太陽竟已落了西山……
※本文作者: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