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照片,我一眼看去,便是喜愛,給他要來,做了博客的logo。
把鏡頭對準他,他端著茶杯淺笑,說,要把我拍得帥一點喲。我說,那是當然。
那幅畫面,定格在手機里,也定格在我腦海里。
(五)
從來沒有想過能有一個男子和我心性相通至此,又山水清朗,日月分明。都生活在俗世中,都有各自的軌跡,寡淡,煩惱,孤獨,甚至痛苦,這些是生活所賜,我們誰都逃不調(diào)避不開,可是,我們在一起,感到這些東西并不是那么可怕,因為彼此可以交流和理解。我們很少談及具體的人和事,只是交換看法和觀念,或深或淺,點到為止。這讓我感到知心又自由,難得的超然灑脫。
我很享受和他在一起。
他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知己。
他的這句話像投入湖心的一顆石子,牽引了漣漪一圈一圈地擴散。
知己。這個詞語在我看來,是貼心的喜歡,像一彎藍色的湖水,沉淀在心里。藍色,是天空的顏色,海洋的顏色,是我們的顏色,知己的顏色。
一次,他要來了我的地址,問他做什么用,他笑而不答。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他的禮物——細心的他把我寫的文字打印出來,裝訂成冊,設計了封面和背景,寄給了我。
當時,他在外地采訪。我一頁一頁翻著小冊子,眼中有溫暖的液體流淌出來。在冊子的扉頁上,他寫道,明然,你的名字、你的文字和你一樣,讓我感到親切自然,不得不去喜歡。記得,我們是知己,一輩子都是。
也許,從上輩子,上上輩子開始,我們就是知己,所以今生那么容易相認。他只是在qq上給我發(fā)了一條請求信息,我也只是看到了他的一句對聯(lián),僅此而已,就這么,我們互相撿拾了彼此,一顆心,兩顆心。從此相依相伴,續(xù)下了一生的情誼。
(六)
理想之故,我要離開我們共同的城市了,景致支持,卻流露出不舍。他說,你走后,我便沒有了知己。我說,怎么會,孤獨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而知己,即使在天涯,也是知己。
半年后,我回去,正值國慶黃金周,人很多,車很擠,票很難買,還是排除萬難搭上了回去的火車。只是想,回去見見他。
他特意留出了一整天的時間給我。還是在那個常光顧的茶社。我早早地趕到,斜躺在沙發(fā)上等他,不經(jīng)意睡著了。猛然間醒來時,發(fā)現(xiàn)他正微笑著看我,笑容像秋日的暖陽一樣迷人,我回望他,笑靨如花,竟一時無語。
就像他一直一直所說的,我們是知己。知己之間心心相通,無需多言,即使隔了時間和空間,我們都能從對方的視線里一眼望穿,外界變化,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
和他告別后,我回老家。戴著太陽鏡光著腳躺在奶奶家的房頂上聽旁邊的樹葉嘩啦作響,我找到了踏實而又自然的感覺,心靈回到了家似的安心和快樂。寫了一首詩發(fā)給他:
村子東頭是奶奶家的房子
緊挨著房子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樹
我爬上房頂
脫掉鞋子
躺在梧桐傘下
風吹碎了陽光
陽光就在我臉上一明一滅一閃一晃
風吹皺了我的臉
我就在陽光下?lián)P起嘴角瞇起眼睛
我忘記了假期過后將要回到的繁雜的城市
在這醉人的春光里將要睡著了
這時
聽到奶奶喊
房頂上曬太陽的小妞
該吃飯了
他回短信說,很閑適的鄉(xiāng)村生活,讓人看了有歸隱之想。
我說,我發(fā)現(xiàn)我是那么喜歡這種閑適,真想等老了,歸隱田園,禾鋤種花。我們可以做個鄰居。
他回一句,就這么說定了。
我笑,想到我們還曾說過,以后要合伙開個茶館,輪流打理,輪流出去旅游,他拍些照片回來,放在茶館展覽,而我可以寫些游記和隨筆。
還有,我們要一起出本書,我寫字,他配圖。
甚至還有,要出家,寄情山水之間,靜聽空谷梵音……
怎么會不斷地談到以后呢?那么遙遠,卻有那么值得向往。彼此的心,都是懂得的。這都是約定吧,大概因為彼此相知,所以彼此珍惜,愿意把這一世緣分延續(xù)。一世有多長,都不知曉,只知道,一世有多長,知己就有多長。
明然,我們要做一輩子的知己。景致在電話那邊對我說。
我安心地點頭,深深地笑了。(作者自評)
※本文作者:艾艾一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