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這些詩歌現(xiàn)在都從教科書上刪掉了。這些詩我讓兒子用數(shù)碼相機都拍攝下來。讓他們姊妹倆也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藐視一切的氣概。有助于他們增強責(zé)任心和使命感。
“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些安臥在雨花臺的烈士,他們的精神將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靜謐的雨花臺,它在日日夜夜默默地守護著烈士們的英靈。它見證了這里發(fā)生的一切。
我們在雨花石博物館觀看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的雨花石,真令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它們大的如鵝卵,小的似蠶豆;紅的宛如瑪瑙,綠的頗似翡翠,藍的狀如碧玉,黑白相間的仿佛是大理石……這些晶瑩剔透的雨花石浸透著革命烈士的鮮血與汗水。這些雨花石還被打磨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各種色彩的圖案。起了許多雅致的名兒。有的叫“荷塘月色”,“三星伴月”,有的叫“花好月圓”“香山紅葉”,還有的叫“海底世界”,“瀟湘夜雨”……這些千姿百態(tài)、五色斑斕的雨花石不正是我們現(xiàn)在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嗎?但愿能讓更多的游人把這些雨花石帶到祖國的四面八方,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從而受到啟發(fā),為21世紀祖國的騰飛努力學(xué)習(xí),用我們的行動告慰烈士的英靈。
祭奠先烈,敬仰先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據(jù)說每當(dāng)清明時節(jié),南京雨花臺,山崗肅穆,松柏青青,成千上萬全國各地的憑吊者抬著花圈,敬獻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紀念碑前,雄壯激越的《國際歌》聲中,人們列隊肅立,“時刻準備為黨的事業(yè)獻出一切”的誓言響徹山谷……
但愿這種活動能持續(xù)下去,真正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我看過一些有關(guān)報道,也親身感受當(dāng)代年輕人的一些行為,心頭掠過一絲淡淡的憂慮。
從南門進,走北門出,我一直在腦海中縈繞著這樣一句話: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少,革命傳統(tǒng)不能丟,新的一代要義不容辭地承擔(dān)起更艱巨的任務(wù),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本文作者:雨晴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