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參觀了基督教堂,這也是哥特式建筑,是1910年建的,建筑面積為398平方米。我們拾級而上,進入教堂,里面寬敞明亮,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基督受難圖盡收眼底。剛剛坐定,就聽到了大麥克傳來的“表演馬上開始”吵叫。表演?我正在疑惑,馬上從臺上走來了一對“新人”!他們按照程序,表演了西式婚禮儀式,看了以后,我感覺怪怪的。說不出是什么感覺!
其四,廬山是“地質(zhì)山”。廬山被國際組織命名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還沒有登廬山的時候,我以為廬山一定會是“雙料”世界遺產(chǎn)呢,問及九江市的一位領(lǐng)導(dǎo),他告訴我說,“只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而不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但是廬山是世界地質(zhì)遺產(chǎn)”。在毛澤東故居兼廬山博物館里,陳列了一些大石頭和許多照片,粗粗看了,好象是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在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跡,否定了國外的關(guān)于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說法。
其五,廬山是“建筑山”。說廬山是建筑山,我想還不如說廬山是“洋建筑山”、“洋別墅山”呢。為什么呢?因為這里的洋建筑實在是太多了。聽說有別墅600多呢。廬山游的“老別墅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里的建筑完全是西方的樣子。說起廬山的洋建筑和別墅,不能不提李德立,從他的故居陳列資料里,我看到,這是一個英國人,是個傳教士,1886年,他來到廬山的時候,才23歲,正是這個李德立,慧眼識寶地,他看到了這里的商機,引領(lǐng)了洋別墅的潮流。導(dǎo)游小顧還告訴我們,廬山的西山,有更多的洋建筑,解放前,這里常有國際會議,曾被人們稱為小聯(lián)合國。可惜我們沒有時間去看。但是,通過“老別墅的故事”這一角,應(yīng)該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其六,廬山是“教育山”。為什么是教育山呢?導(dǎo)游小顧顧左右而言他,我也不得要領(lǐng)。我猜想,是不是因為廬山的歷史,可以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呢?好象愛國將領(lǐng)岳飛的母親就葬在廬山角下。也許,和其它地方一樣,有洋建筑的地方,都有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吧。也許還有別的什么,姑且留待以后慢慢了解吧!
廬山的水
聽人說,廬山的水很好。來了以后真的感受到了。廬山的水有點甜味,喝了廬山的水,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喝的水,很純也甘甜。洗過澡以后,頭發(fā)格外亮又柔,皮膚也很滑。感覺很舒服。
廬山的水也很多。人們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廬山上兩個最大的湖,要數(shù)如琴湖了,另一個湖是蘆林湖,這個湖的名氣,是因為毛主席曾經(jīng)在這里游過泳了。蘆林湖就在毛澤東故居的跟前,很大,水很清。蘆林橋上,有座蘆林大橋,顯得很壯觀。此外,廬山上有很多的水庫。小顧導(dǎo)游說,因為這里雨量充沛,每年有1000多厘米的降水量呢。
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賽珍珠
來到廬山,看到美國作家賽珍珠的故居之后,才知道,原來這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還與廬山結(jié)下不解之緣。通過故居陳列,才知道,她出生三個月,就跟隨傳教士的父親來到中國。她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很多時間是在廬山度過。1922年,最初的作品《也說中國》在廬山完成。她的獲諾貝爾獎的作品——描寫中國人純樸內(nèi)心世界的長篇小說《大地》,其構(gòu)思與寫作都是在廬山完成的。1938年,賽珍珠在瑞典科學(xué)院大廳諾貝爾獎講壇上,熱情洋溢地說道:“假如我也不為中國人講話,我就是不忠實于自已。因為中國人的生活這么多年來也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國和我第二個祖國———中國,在心靈上有許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自由、美滿、幸福的共同熱愛和強烈追求!
這樣的外國人,值得我們好好紀念。
廬山人家
※本文作者: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