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屬陽,地屬陰;奇數(shù)屬陽,偶數(shù)屬陰,天壇就只能用陽數(shù)來構筑。九是陽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九更有最大、無限、至極的含義,被視為“極陽數(shù)”,也是最吉祥的吉祥數(shù)。但這個數(shù)也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隨意使用的,故有天數(shù)之稱。按照天地人“三才”的說法,漢白玉砌成的圜丘臺壇分三層:最上層代表天,中層代表地,底層代表人,而所用石料數(shù)目和建筑尺寸,都采用象征“天”的陽數(shù)九或九的倍數(shù):臺高1丈8尺,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周邊均有漢白玉欄桿,每個欄桿和欄板都有用“艾葉青”石精雕細刻的云龍圖案。上層壇面直徑9丈,中層15丈,下層21丈,都與“9”和“5”等奇數(shù)有關。三層之和為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shù),還含有象征皇位的“九五之尊”!吨芤住妨呢缘氖棕詾榍,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第五爻本來就是君位,代表的是廣施德行,慢慢積累,陽氣達到最盛,故有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說。
圜丘臺用大理石板鋪設,中心是塊圓形的,稱作天心石,也叫太極石。外圍用扇形石塊環(huán)砌成圈,圈數(shù)和每圈的石塊數(shù)自然也都是陽數(shù)。代表天的上壇共有九環(huán),砌成每環(huán)的扇形石數(shù)目都是“九”的倍數(shù),一環(huán)9塊、二環(huán)18塊、三環(huán)27塊,至九環(huán)為81塊,取名九九。據(jù)說是因為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九重天,意指天體的至高與至大。第一重為日天;第二重為月天;第三重為金星天;第四重為木星天;第五重為水星天;第六重為火星天;第七重為土星天;第八得為二十八宿天;第九重為宗動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當祭天時,在壇臺中央的太極石上就供奉起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藍色緞幄帳,象征皇天上帝的居所。 代表地的中層壇從第十環(huán)開始,直至十八環(huán),結成環(huán)的扇面石由90塊漸次增加到162塊;下層的人壇從十九環(huán)開始,最外面是第二十七環(huán),由243塊扇面構成。整個圜丘臺的三層壇面共有27環(huán),共用扇面石3402塊,隱含378個“九”。到了清朝,不僅壇面嵌用的石板數(shù)胡一定的規(guī)矩,四周石欄雕刻花紋的石板數(shù)也得合于天數(shù):第三層每面欄板18塊,合“二九”之數(shù),四面共72塊;第二層每面欄板27塊,合“三九”之數(shù),四面共108塊;第一層每面欄板45塊,合“五九”之數(shù),四面共180塊。上中下三層欄板共360塊,正合歷法中的“周天”之數(shù)。
祭天本身為了突出“君權神授”,圜丘的建筑更注重體現(xiàn)皇帝與上天的親密關系,凸顯皇帝“天之驕子”的神圣地位。圜丘壇上層中心的天心石,據(jù)說是皇帝與天對話的地方;实壅驹谔煨氖f話,竟會從四面八方傳來悅耳的回音,聲音似乎也特別洪亮,仿佛山呼海應,這就是天壇三大聲學奇觀之一的“億兆景從”。幾百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都把這種聲學現(xiàn)象說成是“上天垂象”,“天下歸心”的“天象”,其實只是一個“科學”的騙局。圜丘臺的精巧設計巧就巧在運用聲波反射原理營造出了人與天接觸所應有的神秘氛圍:由于壇面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jù)聲學專家測驗,從發(fā)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零七秒鐘。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成就了皇帝“天之驕子”的形象。
漫步在圜丘臺上,看著那些用9堆砌起來的建筑,聽著那象征“億兆景從”的回聲,心中不能不思索中華民族這5000年的文明,激蕩的竟不知是驚喜還是悲哀?茖W和文明原是開啟人類智慧,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富國強兵、興邦安民的利器,但在家天下的封建時代命運卻是如此的可悲,不是被束之高閣、棄如敝履,就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甚至成了愚弄百姓的鬼蜮伎倆。君不見譽為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火藥變成了歌舞升平的鞭炮彩仗,而面對敵國重炮堅艦的只有血肉之軀和大刀長矛;君不見同是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的指南針成了風水先生誆騙錢財?shù)摹跋啾P”,鄭和七下西洋之后的中國卻從此閉關鎖國;精湛的橋梁技術架不起遍布國內(nèi)的“天塹”通途,而皇家園林中的點綴品卻盛載著世人的驚嘆。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讓一輩輩疾心報國的志士扼腕長嘆,“科學救國”終究是異想天開,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也因此跌入了“落后就得挨打”的深淵。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