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天性仁慈的人,總是熱心地做些不求報償的善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嘘P仁慈的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仁慈的散文:仁慈
漫天飛過的雪花打在玻璃上,坐在教室里,像是被囚于籠中的鳥,遠遠的觀望著世界的喧囂,卻終究無心吵鬧,無力尋找。
講臺上老師講課正講的認真,仿佛從未曾感受到外界的一點兒干擾。仿若這突如其來的一場雪。不,不是突如其來。它被盼了許久,是恒久等待后的終于。
一片片潔白的鏤空的雕刻的雪花打著旋兒落到地上。風一吹,又揚起,周而復始的工作。不會停歇的打在那璨如星辰的眸子,不知是誰的,又或是所有人的。
總覺著雪帶來的是希望,比春天蔥綠的柳條,早鳴的鶯燕帶來的還要濃烈,撒在人們心上。我一直覺得希望就是冰涼的,融化之后便是春、是夏、是生機。
寒冷比溫暖來的要快,要多。但覺得那就是希望,處在春日的暖陽之中是沒有希望的,那使人懶懶的、倦怠的、滿足的。
只有陷入絕境、困苦中,才有盼頭。
寒冷是仁慈的,它賜予你清醒,休息和等待。等待總會帶來一些你想要的。只要你有耐心,冗長的等待之后便是黎明。
有關仁慈的散文:于人于己寬厚仁慈,清凈自持
隨著經歷漸漸的豐富,漸漸的覺得自己的無知,也深嘗活著的無奈,事實上,感覺每個人都在竭力的忍受,諸多事情,全在一個忍字,不然,以這并無意義的人生,如何能夠活的這般隨意呢?
還在尋求著一些什么東西的,因有所求,才能有所行動有所付出,這種付出與得到之間的一個微妙的平衡,竟也是這樣的重要,心中,總要有一些安慰才好。再次回來之后,感覺一切都還是原來那個樣子,并不曾隨著時間發(fā)生什么變化,安然于心的,依然是那些淺淺淡淡的痕跡,執(zhí)著于情的,依舊是曾經一直緊握著的相遇和緣分。
人走的路,會鋪成心中的強,走得越多,這道墻壁便越發(fā)寬厚高大,并非說與什么隔離,只是盡量的控制著其出入,不輕易給人進入,當然,也隨著這種變化而越加平靜,心之內,是自己的理解,心之外,是無常的世事,我們在世事之中,卻在渴望跳出世事之外。
會于閑暇之時,端坐陽臺之上,看云卷舒之間,變化萬端,想著過去未來種種,因此心生感慨,從未想過,一輩子要經歷多少,一生要看到多少,只是于平常之間,亦是看到了不少,聽到了不少,也做到了不少。也不問對錯,只求心安。曾聽人說過,初心不負,則萬般皆好,因內心流淌的水,漸成心中積郁的情,隨時間而越發(fā)深厚濃重。
也許,終有一天,眼里的風景都無法吸引自己,唯有借此對于往事的追憶,才成為那最美的守候。無論過去如何,都無法成為放棄守候的理由,如此,已算情深。我們一定是一輩子都在守著什么的,這生命才這般豐厚自在,因著守候,便覺得安穩(wěn)。
時間與經歷,或者說內心感悟和矛盾,會漸漸的造就一個人,經歷不是人生,卻構成了人生,內心的從容與豐富,部分亦系于此。部分則來源自己對于自己的思考。
時光,恰如一根線,將某些前段串聯,則是一個人不長不短的一生。也知道,時間,并不等于經歷,經歷并不等于豐富程度。我們將這一段路走完,于是就給了自己一個理由或者一種慰藉。
門口的那些木芙蓉,再回頭之后已不見了蹤跡,年來歲短,花容已逝,只年年花開,歲歲重復,而我們,只一次,那時拿著手機,想要拍幾張照片留下什么,但最后卻沒有,只是匆匆過一遭,如今再看,那一遍回頭,已是最后的相逢了。
多少事多少人,就這樣匆匆忙忙的分別,卻始終不知,這是否已是最后一次。有太多的未知,有太多的不知,意外和明天,到來之時才會知道,我說過,漸漸的不再喜歡回憶太多,亦說,往事如煙,我只愿珍惜當下。然,有時候也不免沉迷于過去未來的虛妄里。
應是好久沒有聽歌,所以才會在聽到那首《好久不見》之時會心生那樣的感慨:在街角的咖啡店,再見你時,應是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想輕輕擁你入懷,那一刻,將所有時間和空間阻擋在自身之外。朋友說,當此場景,聽陳奕迅的歌竟有一種流淚的沖動,好似自身,被淺吟低唱而出,萬般心事,竟被這樣裸露于外,被風吹著,好似二十幾年光陰,恍如一夢。
抬頭,是茫茫蒼天,低頭,是未知歸往何方的大路。歲月,好像總如此平淡。于人于己,也該清凈自持,寬厚仁慈。
有那么一些熱情,總是被反復拿起又放下,我們,其實一直都在選擇與被選擇之中,在得與失之間,匆匆來去,并無什么差別,本身也并無利益。
只是,有些東西,一如痼疾。有一些病態(tài)的美好,恰如流血的美麗,幽暗而迷人。
有關仁慈的散文:世事時間待我如此寬厚仁慈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也有很多人會讓我們覺得感動,正如有很多人會讓我們覺得不幸一般,不,所有的感動還有不幸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外物能夠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小,而有些東西,終究還是要還的,終究還是不可能就這樣理直氣壯的接受。
我突然覺得羞恥,因為我的借口,我本來只是找一個離開的理由,卻不想會讓人如此的在意,我常說,我是一個較為冷漠寡淡的人,然我卻遇見很多很多的感動,深知這個世界的溫暖與愛。
讓我怎么說,我本來只想要一束陽光,你卻給了我整個天空,我該怎樣去承受這份情感,我本來只想要一滴水,你卻給了我整片海。以前讀這首詩的時候,難以理解其中的深度,如今自然而然的想起,卻讓我如睜開眼睛看著太陽那般刺眼,然,恩情亦是枷鎖,無論這份給予對于別人來說如何微不足道,都能在我們心中埋下一顆感動的種子,直到長成參天大樹。能遮蔽一片天空。
真的,世事時間待我如此寬厚仁慈,讓我走到哪兒都能遇見極好極好的人,亦深覺得是你們給我這份美好,也讓這世界處處美好。許是我一生太過不安,總一些人心中充滿擔憂,亦因此,這份深深的同情與愛,以及一種對于生命的關懷,又如何能夠不讓我們覺得震撼呢?這份對于生命的熱誠與執(zhí)著,如何不讓人感動呢?
持著一份感動,我又一次行走在生活的路上,覺得一切都充滿著柔情,總覺得這個不懷好意的世界在傻傻的笑著。我們對于這個世界的懷疑難道盡是來自于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拒絕?不然,何以在溫柔相依的時候覺得美好?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對于自身難以改變的一種抱怨嗎?可悲如此!
再一次走進東湖,深深體會到那種蟬燥林愚靜,鳥鳴山更悠之感,中午十二點的陽光,斑駁的打落在地上,只有一曲蟬鳴久久不絕,生命的吶喊,發(fā)出激情的高歌。時光,于腳下緩緩走動,我正在尋找歸途。
湖水碧綠無波,微風吹過的時候,余下柳絲還在飄揚,欲想挽留,偏又無法挽留,我不后悔曾如此的離開,只是為著這最后的結局感到痛苦,聽見那些充滿善意的話語,反而覺得沉重。
我不知道,對于這種生命的感動,可以做到怎樣的付出,而我堅信,所有的得到都一定會有其需要付出的地方,而所有的付出,也都有其獲得。但心中總有一種感覺,一旦付出與收獲不平衡,就會有某種痛苦在產生。
湖面平靜,游魚在其中晃悠,坐觀垂釣的人,長久感嘆。
善良的人,無論如何都會得到感動,這個世界的善意,全在于人為的傳播,全在于內心對于內心的感受。
心中有一種慈悲,在細細觸摸世界的傷口,心中有一口佛音,在吹散浮躁的世事。
佛的世界里,世事都無,何談其他?青燈古佛的香火味,總能沖淡浮躁不安的思緒,自然是一曲更高的禪心,需要讀懂世事之后的了無。
而我們,究竟為何而生為何而在呢?迎浮世千重變,怎么變,也不過自我內心諸多想象,拋開自我,一切盡歸虛無。
往事,又過了幾里桃花,一地綻放之時,浮世過了多年我能夠想到的回頭,已經太遠太遠了。
幾縷浮光,跨過滄海流年,就那么浮現在心間。而人世已遠,過了便注定無法回頭,而某些東西,即便回頭,依然難以改變這種結局,千山暮雪,已自成殤。
他年若有機會,定會還他一段因果,如今,且聽自然風音蟬鳴,靜看水波。
我自是想,替你許下一場祈禱,流年安度。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