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亮的詩句——《云》
《云》原文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
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fā)。
煙煴萬年樹,掩映三秋月。
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云》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七言歌行現(xiàn)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
關于月亮的詩句——《云》
《云》原文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
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fā)。
煙煴萬年樹,掩映三秋月。
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云》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七言歌行現(xiàn)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
《中秋月》原文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當空鬼魅愁。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中秋月》作者簡介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為人質(zhì)野,喜凌侮。
《水調(diào)歌頭細數(shù)十年事》原文細數(shù)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
《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原文晚云知有關山念,澄霄卷開清霽。素景分中,冰盤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闌靜倚。正玉管吹涼,翠觴留醉。記約清吟,錦袍初喚醉魂起。孤光天地共影,浩歌誰與舞,凄涼風味。古驛煙寒,幽垣夢冷,應念秦樓十二。
《早發(fā)苦竹館》原文合沓巖嶂深,朦朧煙霧曉。荒阡下樵客,野猿驚山鳥。開門聽潺湲,入徑尋窈窕。棲鼯抱寒木,流螢飛暗筱。早霞稍霏霏,殘月猶皎皎。行看遠星稀,漸覺游氛少。我行撫軺傳,兼得傍林沼。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秋山望月酬李騎曹》原文愁客坐山隈,懷抱自悠哉。況復高秋夕,明月正裴回。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層臺。色帶銀河滿,光含玉露開。淡云籠影度,虛暈抱輪回。谷邃涼陰靜,山空夜響哀。寒催數(shù)雁過,風送一螢來。獨軫離居恨,遙想故人杯。
《甘露殿侍宴應制》原文月宇臨丹地,云窗網(wǎng)碧紗。御筵陳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橋直,城連禁苑斜。承恩恣歡賞,歸路滿煙霞。《甘露殿侍宴應制》作者簡介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
《秋思》原文清波收潦日,華林鳴籟初。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相思阻音息,結夢感離居!肚锼肌纷髡呓榻B蕭愨,(約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蘭陵人。生卒年不詳,約北齊武成帝太寧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詩詠。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原文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