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古詩:采桑子·九日(納蘭性德)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xiāng)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fā)出蕭蕭的聲響。返鄉(xiāng)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jié),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倬湃。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jié)。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诮^塞:極遙遠之邊塞。
③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屈原《九歌》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苁挘猴L聲;草木搖落聲!冻o·九懷·蓄英》:“秋風兮蕭蕭。”;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
⑤迢迢(tiáo):形容遙遠。
、蘖洌毫辽剑壑溜L。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xiāng)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叩歉撸褐仃栍械歉咧住
、嗷赇N:極度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