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都江堰相關常識;
2.感受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3.培養(yǎng)學生以祖國為豪、為國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汶川地震中都江堰的情況導入課文。
二、介紹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灌縣西北岷江中游,古時曾在都安縣境內,稱為都安堰,宋元以后稱都江堰,使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__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xù)使用,仍發(fā)揮巨大效益的渠。
(展示都江堰相關多媒體資料,學生整體感知。)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初知文意。
2.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課文通過寫自己游覽都江堰和二王廟表達作者深刻的歷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對李冰精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感悟,也體現了作者對承傳這種精神的樂觀和對膜拜這種精義的欣慰。
第一部分,都江堰的價值;
第二部分,都江堰的水勢;
第三部分,對李冰父子的評價;
第四部分,李冰父子的影響。
四、研讀討論
1.作者為什么用長城來與都江堰作比較?主要對比了哪些地方?
明確:作者認為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工程,為了更生動清晰地說明這一點,采用比較或對比手法是必要的。文章的深度也由此而來。正是在長城文明的映襯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質更為鮮明地顯現了。
比年代,比動機,比規(guī)模,比形象,比氣質,比影響,比功用,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