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能按標記收拾玩具。
準備:
自制標記。
過程:
1.欣賞玩具柜上新出現(xiàn)的標記,并辨認標記上畫的是什么玩具。
2.請幼兒找出與標記相同的玩具,現(xiàn)在放在哪兒?(事先在室內散放)看誰找得對。
3.請幼兒拿玩具,把標記放好。
4.帶幼兒一起看一看,欣賞玩具按標志擺放后的整齊、舒適。
玩具的家在這里(綜合)
小班綜合:玩具的家
教學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把玩具送回家,就能將玩具整理的一干二凈。
教學準備:幼兒園的各種玩具、圖片、故事錄音。
教學過程:
1、第一遍故事。
2、讓幼兒回答故事說了什么?出現(xiàn)了誰?
3、發(fā)生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第二遍故事,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回答的對不對,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4、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會怎樣做?
5、我們幼兒園里也有很多玩具,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好好地愛護它們呢?
6、我們一起來比賽,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收拾玩具的本領最強!
請小朋友自由分成4組,老師再進行調整。請4組小朋友去四個不同的區(qū)角,看看玩具有沒有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不在,請送玩具回家。
反思:
一、老師拋出的問題一定是要由淺入深的,此外,沒有問題老師一定要在最后小結一下,這樣才能加深幼兒的印象。本次活動,我拋出問題之后,沒有很好地將問題進行小結。同時,我拋出問題之后,沒有牢牢抓住問題的核心,這樣幼兒在回答的時候更不清楚老師問題的核心了。所以,當小朋友的答案與老師問題的核心不匹配的時候,我應該進行一個追問,而不是一語帶過。
二、第一遍故事與第二遍故事的出現(xiàn)雷同。其實,第一遍故事的時候,圖片可以不出示,這樣在講述第二遍故事的時候,出示圖片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此外,第二遍故事之后,我應該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而不是泛泛而談。在重復故事之前,我可以將問題先拋給小朋友,讓小朋友帶著問題去聽故事。這樣,語言能力強的小朋友可能還會復述故事中的一句話、一個新詞匯。
家教案(精選14篇)
家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家》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講述了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祖國各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及我們的家。課文配有優(yōu)美的圖畫,貼近兒童生活,深受兒童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初步培養(yǎng)合作識字的能力。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識多種多樣的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相融,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理念:
1、以讀為主,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與多樣的讀書形式,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fā)現(xiàn),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
3、師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fā),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共同進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我們學過了《我的家》,知道了很多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世界上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家。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以及我們共同的家,大家想知道嗎?那就讀課文吧!
二、反復讀文,隨文識字。
1、聽錄音讀課文。
2、教師及程度較高的學生帶讀課文。
3、自由讀,齊讀。
《世界兒童是一家》教案(精選5篇)
《世界兒童是一家》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兒歌,能夠認識六一兒童節(jié)是一個國際的節(jié)日,全世界兒童都是一家。
2. 能咬字清晰地朗誦兒歌,并在角色游戲中大膽地表演兒歌內容。
3. 感受國際兒童節(jié)的氣氛,喜愛與同伴一起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
4. 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5. 激發(fā)過節(jié)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jié)。
活動準備:
圖片人偶、圖畫、ppt
活動重難點:
1. 重點:初步感知兒歌,能夠認識六一兒童節(jié)是一個國際的節(jié)日,全世界兒童都是一家。
2. 難點:能清晰地朗誦兒歌,并在角色游戲中大膽地表演兒歌內容。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今天有一位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李小華。他想帶小朋友們一起去玩,你們想不想去?
二、 感知兒歌情景,理解兒歌內容。
1.分段感知兒歌情景并理解。
第一段:
李華帶大家來的第一個地方有什么?
出示圖片:彩虹(一道彩虹天上掛)
提問:它像什么?橋(好像橋上兩邊架)
李華從橋上走過去,走過去干嘛呀?
咦,誰出現(xiàn)了?——有美國的小朋友、有日本的小朋友、還有我們班好多小朋友們。
原來他是為了迎接各國的好娃娃。
第二段:
我們來跟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你好呀,美國的小尼娜,
你好呀,日本的小櫻花,
我是中國的.李小華,
歡迎你們來到咱國家。
第三段:
你知道他們來咱國家干什么嗎?因為有一個屬于不同國家每一個小朋友的節(jié)日,李小華邀請他們一起來慶祝這節(jié)日。小朋友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
《家》教學設計及評析(精選13篇)
《家》教學設計及評析 篇1
上課班級 一(2)班 上課教師 屈素華 上課 時間 11月15日 范 圍 校內 課 題 家 研究 課題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書寫“云、土”。 教 材 分 析 教材 領會 地位 作用 這首詩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要特別重視朗讀指導。語調要始終保持歡快,流暢。指導誦讀前四行時,激趣生情,讀出自己親切的感受。后兩行,要讓學生帶著在祖國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前后 聯(lián)系 前一節(jié)課已初步讀通課文,把本課五個生字和兩條綠線內的六個只識不寫的字的字音讀準了,為這節(jié)課感情朗讀打下了基礎。 教材把握 重點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難點 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措施 多種形式的讀,課件中形象地再現(xiàn)祖國的美麗,歌曲《娃哈哈》。 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的培養(yǎng) 教師先重點指導學習第一句的第一行,接著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二、三、四行。讓學生試著做一回小詩人,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來作詩。 課前準備(含教學媒體的使用) 課件、教學生唱《娃哈哈》 教 學 反 思 上課之前我教會了學生唱《娃哈哈》,在課上當學生知道了我們的祖國非常美麗,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就是祖國這個大花園中的花朵時,馬上讓學生演唱這支歌,學生在歌唱中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試著做一回小詩人,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來作一句詩。學生積極動腦,有的說“泥土是蚯蚓的家”,有的說“南極是企鵝的家”,還有的說“夜空是星星的家”……說得都很美,學生都以“小詩人”的身份,大膽表達對生活的詩性感受。學生不僅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fā)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第四課 和同為一家 教材教法(精選2篇)
第四課 和同為一家 教材教法 篇1
地位分析
兩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政權并立,絲綢之路時斷時續(xù),祖國內地同邊疆各族的聯(lián)系有所削弱。隋統(tǒng)一后,同邊疆各族的聯(lián)系有了加強。繼起的唐朝是一個強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疆域空前遼闊,經濟文化發(fā)達,又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開放政策,從而促進了邊疆各族同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
唐朝邊疆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主要有突厥、回紇、靺鞨、吐蕃、南詔等。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對祖國邊疆的開發(fā)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唐朝對邊疆少數民族采取了以“和”為主,以聯(lián)姻、會盟的政策,加強同他們的聯(lián)系交往,長期保持友好的關系。這是唐與邊疆少數民族關系的主流。當然,有時也發(fā)生過戰(zhàn)爭和沖突,雙方關系出現(xiàn)一些曲折,這在階級社會中是難以避免的歷史現(xiàn)象。
重點分析
回紇與唐朝的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政治上,回紇可汗接受唐朝冊封,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經濟上,回紇與唐朝經濟往來十分密切;文化上,相互交流,出現(xiàn)“回鶻衣裝回鶻馬”的景象。
吐蕃與唐朝的關系是個教學重點。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和吐蕃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使?jié)h族文化進一步傳播,唐蕃關系更加密切,“和同為一家”。
難點分析
正確認識唐朝與各族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唐朝時中央與邊疆各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有了顯著加強,友好互助是唐朝與邊疆各族關系的主流,各族統(tǒng)治者之間的戰(zhàn)爭只是一時的歷史現(xiàn)象。本課頭緒紛繁,人名、地名、族名陌生,不好記憶,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