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時的我,在母親的懷中“咿呀”學語,稚嫩的嗓音牽引著母親的微笑;在母親的攙扶下磕碰前進,蹣跚的腳步膨脹著母親的信心;在母親的鼓勵中上臺跳舞,飛揚的神采濕潤了母親動人的眼眸。
長大一點兒了,我唱著美麗的童謠為下班的母親開門,在臨睡前甜甜地和母親道聲“晚安”,在清晨的旭日陽光里我偷偷地下樓,用餐巾紙幫母親把皮鞋擦得閃亮;當母親在屋子里發(fā)現淘氣的我無影無蹤而發(fā)狂尋找時,我抹著腦勺上的肥皂泡泡,托起手中的襪子癡癡地笑著跑向媽媽:“媽媽,看我洗的襪子!”那些時候,母親總愛攬著我,把眼睛瞇成了柔美的月牙。
上初一了,朋友越來越多,人越長越高,而我卻越來越少看到母親舒心的笑容。我經常犯錯,經常惹來母親訓斥。開家長會時,母親總說:“不去也罷,反正每次都是聽罵頭。”我的心里又酸又澀:唉,長大了的我竟變得這樣不可愛了。
上初二了,我?吹侥赣H憔悴愁苦的臉上,裝滿焦慮和擔心的眼神。她擔心我會跟著“壞”孩子一起做出“石破天驚”的事情;她擔心我會偷偷地談戀愛;她擔心我會丟下書包到處亂跑;她擔心我離經叛道,害怕看到我出格的打扮……這滔滔江水般的煩憂化成了母親無窮無盡地嘮叨和不放心的“追蹤”,這直接導致不懂事的我開始叛逆,開始頂嘴。有段時間我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每次提起筆,我的腦海里想著的卻是操場、玩鬧、流行歌曲、qq聊天、尖叫……這段瘋狂的日子一直維持了將近半個學期,直到學校開展了感恩演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