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調查報告(精選3篇)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1
一、原因:
寒假期間,我隨家人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jié),在過春節(jié)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風俗習慣,在中國人的過年習俗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過年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我?guī)е蓡栕咴L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內容:
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春節(jié),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jié),意味著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復始的過著春節(jié),可為什么要過春節(jié)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lián),掛上紅燈籠,并放鞭炮!澳辍北粐樑芑睾铩拇,人們每年都貼對聯(lián),掛燈籠,放鞭炮!澳辍睆拇嗽僖膊桓页鰜砹恕K匀藗兊诙於紩┥闲乱路,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說“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說“過年好”。
春節(jié),人們都會在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也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臘月二十九,人們就開始忙著貼對聯(lián)、“福”字、掛門錢。把“!钡惯^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們就忙著包餃子,男人們就去“上墳” !吧蠅灐币馕吨胱屗廊サ挠H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晚輩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習俗。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去“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塊、花生、棗、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春節(jié),長輩會給晚輩們一些壓歲錢,意味著給晚輩們添歲,也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愛與期望;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還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大年初二走親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們交流過去一年的得與失,為新的一年繪新譜。……….
三、總結
春節(jié)的習俗來源已久,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下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望“春節(jié)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發(fā)揚光大。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每年都過春節(jié),各地的人們都要放煙花爆竹、吃餃子……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我們做了春節(jié)民俗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春節(jié)習俗的.書籍,閱讀報刊。
2、上網(wǎng)瀏覽春節(jié)習俗的資料
3、和身邊的人交流各地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上網(wǎng)查找春節(jié)的食品餃子、年糕、糖瓜、湯圓、吃五豆、年年有余、臘八粥
老人的講述:燃放煙花爆竹傳說古代人們?yōu)榱蓑屭s“年”這頭怪獸,就利用爆竹的聲響嚇跑它。保護自己的食物和財產。
網(wǎng)絡、書籍各地不同的民俗我國西南地區(qū)人民在春節(jié)進行除夕祭樹、偷菜節(jié)、汲新水等活動。
西北地區(qū)還有送孩兒燈、點燈山等活動,到處都有廟會、猜燈謎……
網(wǎng)絡、身邊人的講述春節(jié)的順口溜
二十三,糖瓜沾。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糊窗戶。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家家走。
四、結論:
1、春節(jié)時人們都會把最好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通通拿出來,人們都會特別的高興。人們還會去走親訪友充滿祥和的氣氛。
2、民間的活動豐富多彩,不同的地區(qū)有著自己不同的慶祝方式,它可以反映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樸實的性格。
3、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而盛大的節(jié)日,全國乃至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在每年的春節(jié)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顒。過去人們過春節(jié)主要是為了能吃好、穿好,F(xiàn)在可不同了,隨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春節(jié)對現(xiàn)代人來說有著更深的意義,那就是幸福……
民風民俗調查報告 篇3
1、辦年貨
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各種年節(jié)所需的食品、用具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瓜果,小吃點心。
2、蒸饃、炸貨
除了辦年貨,大人們要忙兩件大事:一件是蒸過年的饃,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饃上都要點上大紅的梅花點,以示喜慶。饃都放在饃簍里,到吃的時候再熱一熱。這蒸的饃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過年饃。放在貢桌上的饃還要插上饃花,饃花多用塑料紙制成,綁在細細的竹簽上,五顏六色的,特別漂亮,增添了節(jié)日的喜慶。
炸馓子這種工作是親戚朋友互相幫著炸。把搓好的面條放進裝滿油的大烏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條拉得又細又長。一定不能斷,否則不吉利。放進熱油鍋里反復地炸,炸到焦黃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蘿卜、豆芽、老豆腐、蝦仁分別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調料拌勻,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丟入油鍋,炸至表面金黃即可。除了這兩樣,還有炸一些魚塊或雞塊。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香飄滿院,充滿著濃濃的年味。據(jù)老人說,家里廚房炸東西的時候,小孩子是不能進的,以防毛手毛腳碰壞了東西,不吉利。
3、上墳
在這段日子里任選一天,家里的男主人買上火紙、鞭炮,帶著孩子到自家田里給已故親人上墳。
大年三十:
有一種說法,春聯(lián)一貼,就不能討債。不論欠多少錢,也不論多么急著用錢,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摳”人家的門神眼,對雙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債戶,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貼好春聯(lián)了。主門上貼好春聯(lián)后,就貼一些什上。什么物貼與其相關的字,床上要貼“身體健康”或“身臥福地”等;堂屋后臺上方要貼“贈福財神”或“金玉滿堂”等;后臺香爐窩上要貼“滿斗香火”等;臘臺兩邊上要貼“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貼“滿箱衣裳”等;鍋臺墻壁上要先貼請的灶王爺,再在兩邊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貼“水泉四!保皇ド弦N“下面如雪”;院內外樹上要貼“滿院春光”、“抬頭見喜”、“春光明媚”等;豬圈羊圈牛棚上要貼“六畜興旺”等;架車和自行車上要貼“日行千里”等。如糞堆、紅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綠綠的紙條子。
要是頭年家里有老人去世,過年是不貼春聯(lián)的。第二年,只貼綠紙或藍紙春聯(lián)。只有到第三年才貼春聯(lián)。臨泉舊時的對聯(lián)有許多講究,各姓有各姓的聯(lián)話。如姓張的是:“金鑒名臣第,春錢學士家!毙粘痰氖牵骸败娙葜芩抉R,理學宋名儒”。姓寧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兩清”。姓岳的是:“湯陰分世業(yè),潁水振家聲”。
貼對聯(lián)的同時,舊時還要貼新灶君像,掛年畫,掛中堂字畫,張?zhí)妹麩。堂名燈就是大紅燈籠,燈籠上寫金字、堂名。堂名燈也是根據(jù)姓氏有別的。如姓王的堂名燈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燈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燈是“友竹堂“,姓賈的堂名燈是“瑞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