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旗渠精神心得合集
【篇一】
通過學習紅旗渠精神使我體會到紅旗渠其影響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紅旗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變革實踐,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個永恒的精神坐標,是述說黨和人民圖存發(fā)展、追夢圓夢的中國故事。修渠過程中孕育出的紅旗渠精神,不僅早已浸潤在林縣人的血液里,成為了一方民風,更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們黨和國家薪火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fā)展壯大、成就偉業(yè)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局面。
身臨其境參觀了紅旗渠,更深地領悟了紅旗渠艱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加堅定了共產黨的信念,拋棄不良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繼續(xù)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高黨員干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是要更加堅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紅旗渠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20xx年,我加入了12345熱線這個大集體。6年來,秉持著“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憂”的工作理念,實實在在的為老百姓解決了一批問題。在海門,群眾有疑問、有難事、理不清的事找12345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海門12345熱線的不斷成長發(fā)展,是我們海門市委市政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的執(zhí)政理念,堅定走群眾路線的成果。
二是要更加堅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紅旗渠在修建過程中,從設想、勘察、決策到修建,無不體現(xiàn)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沒有這兩者的辯證統(tǒng)一,紅旗渠既不敢想,更建不成。今年4月開始,海門在全市上下開展“解放思想、追趕超越、爭當先鋒,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大討論活動,著力破除與新時代要求、高質量發(fā)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推動改革再深入、實踐再創(chuàng)新、工作再抓實,在全市上下營造勇于自我揚棄、銳意攻堅克難、奮力開拓進取的濃厚氛圍,為加快推進“強富美高”新海門的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這個活動既是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舉措,又是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的新體現(xiàn)。
三是要更加堅定黨員率先垂范、無私奉獻的價值導向。修渠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fā)揮了表率作用和帶頭作用,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親如魚水的黨群干群關系。群眾與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xié)力,保障了修渠工程的順利開展和最后勝利。由紅旗渠精神聯(lián)系到自己,作為12345中心的“一把手”,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在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時,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不能存“得過且過、求穩(wěn)怕煩”等心態(tài),要做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時刻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使紅旗渠精神永活心中。
【篇二】
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參加了自治區(qū)機構編制系統(tǒng)20xx年黨性教育培訓班,專程赴林州市紅旗渠干部學院學習培訓。短短幾天時間,通過現(xiàn)場實景教學、專家講座、專題片播放、與當年勞模交流互動,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我對新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啟發(fā)。這種精神永不過時,值得在新時期學習踐行,也值得各個地方學習借鑒。
這次學員們首先進行了體驗式教學,走紅飄帶,水長城;實地參觀了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懸崖,看到水渠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穿腰而過,觀摩“鐵姑娘打釬”、“凌空除險”等重現(xiàn)的場景;零距離與紅旗渠親密接觸,親身感受和體驗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懸掛在絕壁上,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間天河”的紅旗渠;我心靈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苦戰(zhàn)10年,用苦和累、智與慧、;血和汗,用鐵錘、鋼釬,硬生生地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全長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叵胨麄儺斈旯こ探ㄔO的艱苦卓絕,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這一真諦;體會到真正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無私無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把群眾關心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是第一任務。
其次學員們觀看了《巍峨山碑楊貴篇》、《紅旗渠》的紀錄片、話劇。從當年紅旗渠建設的總設計師、組織者和指揮者、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身上,從他心系林縣50萬蒼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為民請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風范,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大智大勇、大愛情懷和對人民的赤子之忱,也一次次為他的事跡而感動、而落淚。想當年,林縣老書記楊貴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在縣委常委會上,首次提出修建紅旗渠的驚天構想,語驚四座,堪稱天方夜譚,夢想神話。會場上驚訝者有之、感嘆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也有善意的勸告,此工程史無前例、鑿山開渠從山西引水入林,戰(zhàn)線長、障礙多、施工難、風險大,一旦功敗垂成、必將身敗名裂,建議他三思而行!按蠹曳判模隽藛栴}我一人負責”楊貴在會上堅決表態(tài),他敢想、敢干、敢擔當,花了一年多時間,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翻山越嶺、調研勘探,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初步完成了紅旗渠工程的設計和概算,可謂有備而來、胸有成竹,為浩大工程鑄牢基石。在具體施工中,楊貴書記以求真務實、知錯就改的風范贏得敬重,對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完善,并主動承擔責任,作出自我批評,如此胸襟怎不叫人欽佩,何愁紅旗渠不成。楊貴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是紅旗渠精神之魂。紅旗渠的建成,正是以楊貴為代表的林縣縣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群眾利全益,順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因而大業(yè)必成、功在當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種口號,而應當成為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謀事、干事、成事的執(zhí)政原則,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fā)展,早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執(zhí)政責任。
最后全體學員暢談此次培訓的感想、感受,學員們暢談了學習的收獲,交流了學習的體會。他們結合自己工作崗位實際,講述了各自參加培訓過程中的所學所感,表達了未來工作中對照紅旗渠精神,為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為期三天的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弘揚和踐行紅旗渠精神沒有終點,關鍵是把紅旗渠精神落實在行動上,貫穿到日常工作中,運用到凝心聚力推動編制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上,紅旗渠的“發(fā)揚自力更生、創(chuàng)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換新顏”的豪邁心聲,也應當是我們用昂揚的斗志、奮進的態(tài)度去開拓創(chuàng)新、求實求效、構建未來美好篇章的堅定信念。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業(yè)業(yè)干好每一分鐘,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實事。把工作當作財富,把崗位當作事業(yè)的舞臺,當作奉獻社會的平臺,科學客觀地看待自身與工作崗位的關系,以端正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扎實的工作作風發(fā)揮表率作用,贏取人生的成功。
【篇三】
一、做紅旗渠精神的學習者
上世紀60年代,正值國家困難之時,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河南的林縣人民為擺脫千年缺水干旱的困境,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依靠發(fā)動干群力量,克服萬千困難,連續(xù)苦干十載,穿越太行山,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在這場由林州領導集體領導的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學習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一致、頑強抗爭、不屈不撓、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要結合偉大的延安精神、劉志丹革命精神學,三者的本質都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一脈相傳和辯證統(tǒng)一的,只有這樣,才能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紅旗渠精神。
二、做紅旗渠精神的宣傳者
紅旗渠精神與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寶貴組成部分,也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更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xiàn)。廣泛宣傳紅旗渠精神,要“身、心、情”面面俱到。一是身體力行。貴在知行合一、親力親為,就是黨員干部要把紅旗渠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弘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一致的苦干精神,通過全體黨員的身先示范實現(xiàn)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干部干、群眾跟著干”的轉變。二要內心有責。心之所想,身之所往,宣傳紅旗渠精神,必須內心深處有責任,實實在在把精神內化于心,讓紅旗渠精神成為自己工作生活的強大動力。三要情真意切。紅旗渠精神來源于群眾,是最容易被廣大干部群眾接受的,要在內心深處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基層、奉獻基層,團結基層的“勤務員”。
三、做紅旗渠精神的實踐者
弘揚紅旗渠精神,必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勤勉工作!皹I(yè)精于勤,荒于嬉”,作為基層工作者,面對繁雜的工作必須銳意進取,橫下一條心,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促進各方面工作再添新動力、再上新臺階。二是忠實履職。深刻明白無論在什么崗位,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是為黨的執(zhí)政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講奉獻、講覺悟、講大局、講境界。正如楊貴同志,二十年如一日,無時無刻都在謀劃著xx0多萬林州人民的幸福,才解決了千年來困擾林州人民的缺水問題,成就了千年功績,留下了光輝的紅旗渠精神。
四、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
在紅旗渠漫長的修建過程中,廣大干部群眾體現(xiàn)出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一致、頑強抗爭、不屈不撓、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氣節(jié),是決定紅旗渠成敗的精神基石,也是共產黨人光榮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歷史實踐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作支柱的民族是難以發(fā)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作支柱的政黨也是難以立足的,因此,每名共產黨員都應當傳承這種寶貴精神財富。傳承紅旗渠精神,必須政治過硬,必須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盡心盡力;傳承紅旗渠精神,必須本領過強,要堅持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深入各項工作,向群眾學習,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傳承紅旗渠精神,必須信念過堅,楊貴書記正是擁有堅定的信念,才能帶領林州百姓十年如一日,鑿開太行山,解決千年難題。身為基層一線干部,面對錯綜復雜的工作,更要沉下身子、埋頭苦干,力爭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將紅旗渠精神與延安精神、劉志丹革命精神相融合,身體力行踐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