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愛崗奉獻演講稿(精選3篇)
護士愛崗奉獻演講稿 篇1
各位領(lǐng)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匯報的題目是《心系患者,甘于奉獻》。在縣人民醫(yī)院,有這樣一位醫(yī)生:多年以來,她總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為了患者,她先后到_等地的大醫(yī)院如饑似渴地學習;為了患者,她勇于承擔風險,主持開展了心肌梗塞溶栓術(shù)、腦梗塞溶栓術(shù)、腦出血穿抽吸術(shù)等新手術(shù),使許多瀕臨死亡的生命得以康復;為了患者,她向社會公開自己的電話,隨時與患者保持聯(lián)絡,百問不煩,百答不厭,真心實意地做每一位患者的保健醫(yī)生;為了患者,她不知疲倦地奔波在門診、病房以及患者的家中,無論是領(lǐng)導干部還是普通群眾,她都一視同仁,無怨無悔。她在技術(shù)上精益求精,不懈追求,視患者如親人,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挽救了無數(shù)危重病人的生命,被譽為患者的貼心人。她榮登全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yè)奉獻好人;她被評為_省勞動模范,_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人民公仆、第二屆學雷鋒十大杰出青年……
她的榮譽還有很多很多,她就是_縣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薛_。
大愛無言,患者就是親人
"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用真心、真情與患者交朋友"是薛秀冬一貫倡導和實踐的行為規(guī)則。在醫(yī)療崗位上,她始終認真診治每一位病人,真正視病人如親人,時刻為病人著想,只要患者需要總是隨叫隨到。因為內(nèi)科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病,病人多,并且大多數(shù)為老年人,我們又是縣級醫(yī)院,農(nóng)村病人更多。他們來看病大多不方便,而又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薛秀冬院長面對病人這些現(xiàn)狀,為了解決他們來院困難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能得到及時溝通,寧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做出了向患者公開電話并晝夜開機的決定,這一做法確實方便了患者,無論是中午還是晚上,隨時都有咨詢電話打進來。新城附近的患者,她常親自到家中去查看病人病情。薛院長面對增大的工作量,卻淡然一笑,"我是辛苦了一點兒,可患者方便了許多,我覺得很值得。"
一個醫(yī)生如果時刻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并站在患者立場上,就一定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一名_縣懷孕患者,突發(fā)腦出血昏迷不醒、抽搐,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呼吸不規(guī)則,瀕臨死亡,家屬非常著急,外科手術(shù)已不能接受,內(nèi)科保守治療沒有希望。薛院長不忍心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一個完整的家庭就這樣破碎。就主動找到其家屬,嘗試用床旁穿抽吸血腫術(shù)實施治療。面對患者家屬又抱起一絲希望,面對給這么嚴重的病人實施手術(shù)的風險,薛院長對家屬講:"我會把她當做我的親人一樣救她,盡我最大的努力,你們放心吧。"經(jīng)過3個小時細心周密的施術(shù),病人生命體征逐漸平穩(wěn);颊呓K于醒了,腹中的胎兒正常存活,住院12天后痊愈出院。家屬非常感激,送來錦旗以示謝意,這位患者及家屬逢人便講,_縣醫(yī)院能治病,能治好病。后來,他們同村的、鄰村的許多病人都慕名來我院看病。
甘于奉獻,病人利益高于天
有一天,薛_院長值夜班,晨起一名產(chǎn)婦大出血,去_取血已來不及,家屬血型又不合,聽聞消息后,薛院長不顧一身疲憊,毅然挽起胳膊為患者獻血,看到自己的血液緩緩流入患者體內(nèi),知道患者得救了,她才帶著滿心的寬慰悄悄地離開了。在生命危急的關(guān)頭,她總是以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鞭策自己,履行醫(yī)生神圣的使命,為保護病人的利益挺身而出。
護士愛崗奉獻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我們的職業(yè)被人們尊稱為“白衣天使”,還在我剛剛受到醫(yī)學的啟蒙教育時,我的老師曾說,你選擇了這一行,就選擇了奉獻.當時我還不太明白這“奉獻”二字的深刻含義,可是,從我第一次進病房起,白色的燕尾帽一戴,白大褂一穿,我才明白這天使稱號的背后有多少人在無私的奉獻;從我的親身經(jīng)歷中,我才真切地感到我們的工作中是多么的苦和累!打針、發(fā)藥、鋪床、輸液,在苦中感受著呵護生命的快樂;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著生命輪回的航舵.在醫(yī)院特有的氣味中,我們走過了清純的少女年代;從血染的傷口邊,我們走過了炙熱的青春年華;在白色蒙蒙的氛圍中,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丈量無數(shù)個夜晚的漫長;在親人的期待和焦怨聲中,我們把自己奉獻給了一個個身患疾苦的病人……
記得一次值晚班時,一對夫妻外傷后前來就診,妻子腹痛得厲害.求醫(yī)心切的丈夫要求給妻子打止痛針,可在預診時我發(fā)現(xiàn)這個病人面色蒼白,仔細詢問病史和初步體查后,發(fā)現(xiàn)左上腹皮膚青紫,血壓偏低,判定是脾破裂內(nèi)出血,在通知醫(yī)生前,立即把病人送入搶救室,迅速抽血合血,建立靜脈通道,輸入平衡鹽液.可病人家屬不但不聽醫(yī)囑,反而指著我的鼻子破口大罵:“我只要你打一針止痛就回家,而你卻是小病大醫(yī),誰要你這個小護士來管東管西?”旁邊的其他病人的家屬實在看不過去,似乎在說:“這種人管他干啥,反正后果他自己負責,簽個字讓他走不就行了.”可是,想到病人即將可能發(fā)生的危險,看看自己身上的白大衣,我任眼淚流濕了讓我憋悶得慌的口罩,繼續(xù)搶救病人.后經(jīng)B超檢查,證實了我的判斷,而且需要馬上手術(shù).由于發(fā)現(xiàn)及時,抗休克措施得力,手術(shù)第二天病人就脫離了危險.雖然,事后這位男子非常自責,專程前來道歉,他一連串“對不起”聲中,我相對無語,淚水流濕了我的衣襟,是委屈、誤解,激動還是崇高,神圣還是偉天,總之,各種情感轟擊著我的心靈,從病人來時的愁容滿臉,走時的眉開笑意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我看到了護士的價值,我們整天做的是一件件小事,但從一件件小事過后,我體會到了平凡中的偉大,選擇了這一行,我無怨無悔!
歲歲年年多少事,迎來送往何其多.有人算過,一個晚上,上班的護士全部走下來的路就有四五十里之多,那么,一年、十年、二十年中呢?中國有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長征之路,登極之路,我們腳下的路能與之媲美嗎?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這條路同樣用熱愛、執(zhí)著、奉獻和犧牲刻寫著里程和路標!
曾有一件這樣真實的事情:有一個膽道結(jié)石的病人,他是一位書法愛好者,手術(shù)后咳嗽而導致傷口疼痛得厲害,做了超聲霧化效果不佳.這樣的病人單純依靠醫(yī)療手段是不夠的.于是我將病人扶起來,輕輕給他拍背,然后又用雙手捂在傷口兩邊并向中間托起,以減輕腹壓,同時鼓勵病人咳出了膿痰.幾個回合下來,病人咳嗽就明顯好轉(zhuǎn)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病人出院后給我送來了一幅他親自作的的書法作品.在裝裱得非常精美的軸面上這樣寫道:“人間清品如荷極”.他把我們醫(yī)護人員比作潔白的荷花,他說:“你們穿著潔白的衣服,戴著潔白的帽子,真象一朵朵潔白的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和那濯清漣而不妖的清純.與人但求有益,與地不爭肥田,即便是生于淤泥沼澤,也固守著碧玉般的純凈,釋放著自己的芬芳.”這幅作品被我慎重地掛在家里顯眼的位置,那天夜里,我作了一個美夢:夢見自已真的變成了潔白的荷花仙子,在默默地向人們釋放著生命的芬芳!
就像那荷花,被賦予了仙子般的靈性,濁世中不隨波逐流,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圣潔,無私地釋放著自己的芬芳.踏著夏日的腳步,白色的荷花靜靜地又開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動,愿自已而在平淡的日子里,有如荷的心,處風不驚,默默奉獻.用一顆如荷的心,繼續(xù)與圣潔同在,與生命永恒!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看到有一朵潔白的荷花,在一瓣瓣地,默默無聞地盛開,那就是我,是我們,是我們白衣天使的心!
謝謝大家!
護士愛崗奉獻演講稿 篇3
我終于明白,痛苦時,能緊緊握住病人的雙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支持,因為再先進的機器和藥物都不能提供生命動力
護士很平凡,但很高尚。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那年在血液科實習的情景。
依照慣例,老師先帶我們熟悉環(huán)境,這時,護士站卻傳來一個男孩歇斯底里的喊聲:“我到底還能活多久?!我自己的命,我有權(quán)力知道...”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白血病末期患者,還不到16歲,最多只能活兩個月。生平第一次,我們感到死亡是如此的近,但真正震撼我們的卻是老師的眼淚。她居然哭了!雖然極力掩飾,卻仍止不住淚流滿面。我呆住了。至今,我認為由于工作的需要,訓練有素的護士都理智得近乎冷漠。她們經(jīng)過死亡的磨礪和血淚的洗禮,已經(jīng)擁有了游刃有余的成熟與堅忍。但此情此景更讓我多了幾分敬慕。
護士是得把持住自己的心,找出屬于自己的護理哲理,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心如止水。人心都是肉做的,當悲傷襲來時,也一樣會心痛,也一樣會愴然涕下。這種人情味的自然流露,難道不是對愛和信任的最高獎賞嗎?
記得第一次試著給那個男孩做心理護理,心情極為復雜。與其解釋為不知所措,還不如解釋為害怕職業(yè)化的安慰,會讓這孩子更加絕望。男孩不好相處,臉上永遠都是那種冷漠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脾氣很壞,經(jīng)常沖我們發(fā)火,他父母就一直向我們賠禮,結(jié)果倒弄得我們不好意思起來。
后來漸漸與男孩熟絡了,他有時也會說一兩句玩笑,流露出這個年齡特有的天真與調(diào)皮。
隨著時間的推移,男孩的病情也逐漸開始惡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我們會輪流握住男孩的手,給他打氣,不停地告訴他,男子漢,堅強些,你一定沒問題的!我們從來沒見過比你更勇敢的男孩...這時,他就會回握我們的手,向我們微笑。那笑容綻放在慘白的臉上,很勉強,仿佛被疼痛扭曲得變了形。
病房的氣氛愈發(fā)顯得沉重、壓抑,死亡的恐懼主宰著整個空間。大家似乎感覺到了死神的逼近,卻無法阻止他那漸漸流逝的生命,只能無力地面對死亡。
終于,在那飄雨的黃昏,男孩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男孩死的時候,臉上有一種解脫后的釋然,一如沉睡中的嬰兒。
窗外的雨打在玻璃上,晶瑩而美麗,像極了天使的眼淚。在這個哀怨的黃昏,奏出別樣的挽歌。每個醫(yī)護人員都忍不住哭了。那一刻,我們都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那一刻,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護士。因為我們對生命產(chǎn)生了愛。
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生死,記錄過許多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我終于明白,痛苦時,能緊緊握住病人的雙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支持,因為再先進的機器和藥物都不能提供生命動力。
生命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是,流逝的歲月,并不是埋葬記憶的風塵。相反,它在不斷地加大生命的價值,讓平凡而又偉大的護理工作者在時代的軌跡中被定格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