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讀書的演講稿(精選3篇)
老師讀書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哲人說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贊同。
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快樂,如一葉扁舟在浩瀚大海中遨游,讓人心醉神怡:如朵朵白云在湛藍天空中漂游,讓人思緒萬千:如條條錦鱗在碧波中神游,讓人悠游自在,樂不思蜀~徜徉在書的海洋中,似快樂神仙!
“讀書就是與作者談話”。漫步于書海中體味名人的高尚情操,領略哲人的風采,于圣人交流心聲,提高自我素養(yǎng)。無論何時何地,讀書可以讓我們忘記世俗繁華,進入一個忘我境界,舒展身心。
“斜風細雨乍秋寒”“無奈把夢共雨天”看那梳長辮子女子不再獨行與蒙蒙淫雨中,不再雙眼迷離的痛吟詩歌,勇敢面對挫折。
感悟謫居黃城,把酒迎風,酒興一嘆仕途之坎坷,政事之漩渦,滿腹之冤屈。他將“竹杖芒鞋”代替功名利祿,“大江東去”“滄海寄余生”。
讀書賦予我夢想,給我的生活添加許許多多的現(xiàn)實中的精彩和浪漫。
讀書——我讀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獨居寂靜之居:我懂了《采葛》中“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內(nèi)心的無奈與傷感:我讀懂了智過三秋,中軍帳里出謀劃策,五丈原前求多時間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中心。
讀書使人明智,讀史使人樂觀,讀詩使人靈敏,讀哲學使人悟人生之道。
老師讀書的演講稿 篇2
曾經(jīng)拜讀過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對其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佩服之至,也曾推薦過女兒閱讀此書,女兒的話也道出了我的心聲:要是我能成為李老師的學生,那該有多好!今日有幸讀到他的寫實日記,一個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立刻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日記中沒有驚人的事跡,有的只是細小繁瑣的平常事;沒有華麗的詞句,有的只是感人肺腑的言語。我感動于李老師的細微之處:一個平易近人的動作,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一句充滿信任的話語,一種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雖然李老師的教育對象和我們的有所區(qū)別,但其中的教學理念是相通的。我們常常提倡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孩子,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對乖巧的孩子疼愛有加;對調(diào)皮的孩子愛理不理,這種顯現(xiàn)不在少數(shù)。而李老師卻能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的每一位學生,他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呵護生命,尊重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發(fā)展德智體,弘揚真善美;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可謂至理名言,對我們目前的教學無疑指明了方向。
日記中有這么一段寫實,講的是一位平時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在一次自習課中,上完廁所回到教室的那一幕:教室里一片寂靜,這位同學的座位剛好在離后門不遠的地方,按理說他打開門回到位置時肯定會有響聲出現(xiàn),但這位同學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楞是沒有讓門發(fā)出一點響聲。試想,要做到這一點是何等的不易!但是,我們李老師的學生卻做到了!而這位學生的閃光點也被我們的李老師及時捕捉到了,在他眼里,這位學生無疑是個最可愛的孩子!
我驚訝于李老師那明銳的洞察力,更折服于李老師那高尚的人格魅力。這位個子不高的中年老師在我的心目中卻顯得那么高大,那么充滿活力!
“呵護生命,尊重個性,做孩子愛戴的老師和真誠的朋友。”我將以李老師的話來勉勵自己,做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
老師讀書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種能力》是蘇明進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本書以教給學生成長的36種能力為主軸,為我們娓娓敘說有關“希望教室”的故事。全書在36個平凡而動人的小故事中,展現(xiàn)如天使般純真的童心和身為教師的快樂。同時,它極生動地揭示了“教育即喚醒”的真義。同時,“教室”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于是,我繼續(xù)閱讀其它和“教室”有關的故事:美國雷夫《第56號教室》、淄博常麗華《守住自己的教室》,今年又聽說濰坊的李紅霞在用她的統(tǒng)合教學法打造她的幸福教室,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實驗者們在締造完美教室。
從第56號教室、希望教室、幸福教室到完美教室,可見教室不再是簡單的一間間房子了,它被賦予更深刻、更豐富的含義。
什么是教室?雷夫老師說,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nèi)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常麗華老師說,決定一間教室的,不是教室的好壞,而要看是誰站在教室里!教室是我們的愿景,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決定每一個生命故事平庸還是精彩的舞臺,是我們共同穿越的所有課程的總和,它包含了我們論及教育時所能想到的一切。朱永新教授說,讓教室成為師生幸福的源泉。
朱教授說得好:幸福的獲取無非有三種途徑,一種是人和財物的關系,掙的錢比別人多得多,可能會幸福;第二種是和人的關系中,更容易給我們帶來幸福,當我們從同事目光里,從孩子們的眼神中,能夠讀到滿足和尊重的時候,就會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是第三種,來自于內(nèi)心,是人和自己的關系。擁有自己的夢想,大膽地去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會感到幸福。從這點來說,守住自己的教室,關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關注教室里的每個孩子,關注教室里的每一件事,就會收獲幸福。這也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說的:完美教室是一付扁擔,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開發(fā)卓越課程,締造完美教室,書寫生命傳奇,讓每朵生命之花在教室里綻放。
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守住自己的教室,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