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發(fā)言順序
他沒有功利性
徐君萱(中國美院教授):我覺得這個展覽的品味非常高,可以說是浙江美術館思想上非常解放。之所以講品味高,他藝術非常純粹,沒有功利性。以前批判所謂為藝術而藝術,我覺得王德惠表現的方法也好,思想出發(fā)點也好,實際上忠誠藝術,所以才能夠顯得這些展品這些作品當中精神意向是很高的。不僅是品味上,而是從整個藝術質量上也是非常高超的,他在學問方面,是繼承了中西近代優(yōu)秀的藝術,中國美院文脈在他的藝術當中也是很明顯。從林風眠、吳大羽、潘天壽、至于包括沙耆,特別要說明的,在我們學校里面王流秋老先生對他的影響也是比較多的。所以從王德惠畫面當中可以看到,他有很高學術的表現,從他的國畫和油畫來看都非常自由。我覺得應該很好地向他學習,主要還是感情的投入,放手能夠把自己所表現的對象,所感悟的東西表現出來。
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白仁海(中國美院教授):感人最深的就是他活到老學到老難能可貴的精神。我覺得他在藝術上,從林風眠的精神一直到現代、后現代表現的這一條線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時又把中國傳統的精神融會貫通在里面。這一點融匯的精神,在他作品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這個展覽,對我教育很大,我應該向王德惠老先生學習,學習他的為人,學習他從有法到無法的藝術境界,學習他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態(tài)度。感謝美術館給我們提供這么好學習的機會。
(以下為書面發(fā)言)
他的畫很年輕
蔣文兵(著名畫家):“人老未必一定書老,故人書俱老非適用一切人”。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的一段警句,十分適用于對王德惠老師畫作的評議。有些人年紀老,畫也確實老了;有些人年紀輕輕,畫已老去;而某些人年齡在他們身上已失去界限和意義,他們的畫永遠充滿著青春激-情!本真、本能,視藝術勞動是畫家生命的全部。德惠老師的畫以及他的整個人生,不由得使我聯想起我老家一位農民親戚,他從年輕開始,一直沒有離開過田地,九十多歲了仍然每天總是荷鋤進出,春播秋收,已成為他人生的全部內容!嘈艢v史一定會珍視一個默默、誠實的藝術農夫——王德惠。
進入一種激-情的,全生命投入狀態(tài)
吳山明(杭州市美協主席):德惠兄為人誠懇而內斂,是我記憶眾多美院的學兄學弟們中最為可信、質樸者之一,平時不喜言談,但心中諸事都明白。我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感到畫如其人,很厚實,落筆大氣。直到多年前德惠兄游巴黎回來,搞了個油畫展,徐永祥老師讓我去看看。并說王德惠油畫作品很有意思,尤其對色彩很敏感,而且很特別?上掖掖胰チ吮本貋頃r畫展已閉幕。在事后聽到對他的許多贊揚之聲。這次總算看到了德惠兄的油畫之全貌,而且是在開幕之前夕先睹為快、觀畫后細細品味,仍然想不出德惠兄之靈感來自何處,尤其那些在畫面上閃爍的既西方又東方的色彩,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題材,似乎借鑒了那些西方印象派大師之東西,但總的感覺又是很不一樣,明顯是作者直接感悟自生活,但畫面顯現的卻是一種主觀性的心靈的律動。尹舒拉、王少求夫婦是德惠兄最寂寞時的最忠誠知音,德惠兄數年住入他家潛心作畫,畫出了許多精彩之作。王少求說他作畫時會忘記一切生活上的要求,完全進入一種激-情的,全生命投入狀態(tài)。我想,這正是德惠兄的藝術在晚年能保持那么鮮活之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