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
被組織上列為后備干部,是年輕同志成長道路上的一次飛躍,也是一種榮幸。以怎樣的姿態(tài)成功地度過這一特殊而重要的成長階段,對后備干部而言,是一件值得慎重對待的事。 首先,要保持輕松自然的心態(tài)。 作為后備干
部,往往容易產(chǎn)生兩種心態(tài):一種是洋洋得意,處處有一種優(yōu)越感,好像有一種光環(huán)罩頂。表現(xiàn)在工作上,耐不住性子,好像一只腳已踏進了領導班子的門內,架子、盛氣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來。另一種則是誠惶誠恐、患得患失,茫然不知所從,渾身上下不自然。表現(xiàn)在工作上,處處謹小慎微,甚至變成了“套中人”。這兩種心態(tài)都是不利于干部進步和成長的。年輕同志被列為后備干部后,仍需要一顆平常心,平心靜氣地面對組織、對待群眾、對待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自然的心態(tài)。 惟其自然,心情才能自如輕松,才能爭得一個風調雨順的環(huán)境。心態(tài)輕松自如,其行為才能自然;自然,才能為群眾所接受。年輕同志被列為后備干部,就其個人來講,容易出現(xiàn)“我是后備干部”的自我暗示,這種暗示愈強烈,就愈容易導致行為上的不自然。就其周邊同志而言,無形中也會有意無意地以一種有別于以往的眼光來關注他,這種關注愈明顯,就愈會強化后備干部的心理暗示,愈容易導致其人際關系協(xié)調上不自然的狀態(tài)。這種不自然的內外環(huán)境如果不能及時調適,后備干部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處理得不好還會成為矛盾的焦點,成為眾矢之的,而這樣對其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對后備干部來講,要保持自然的心態(tài)實屬不易,但這種不易本身就是對后備干部的一種素質要求。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驕不狂,不虛偽不矯情,大家才能信服你、接受你,你才能創(chuàng)造風調雨順的成長環(huán)境。 惟其自然,為人做事才會不假、不空、不漂浮。被列為后備干部后,有些同志把握不住,就會有小小的自得,而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如果年紀輕輕就急于扯旗子、放號子,甚至擺譜子,這是最致命的行為選擇。如果后備干部是“頭重腳輕根底淺”的“新生一族”,急火火地就要摘星星,忙乎乎地就要撈月亮,就會犯急功近利的錯誤,欲速則不達,勢必栽跟頭。而且,如果與被列為后備干部之前的謙遜、含蓄相比,行為過于張揚,判若兩人的“戲劇化”轉變,會令人生厭。實踐證明,后備干部愈是想急于求成、急于表現(xiàn)、弄虛作假,組織和群眾就愈不會接受。 惟其自然,才不至于有太重的心理負擔,才能始終保持一種創(chuàng)造性。后備干部也許因為“后備”在身,不免有些“沉重起來”,往往謹慎有余,開拓創(chuàng)新不足,做事情瞻前顧后、左顧右盼、放不開手腳,深怕踏錯了節(jié)拍,走岔了路,影響形象。這樣一思量,創(chuàng)造精神就會收斂,開拓勇氣就要打折,以致工作上政績該突出的卻不突出,個人形象上本應嶄露頭角的卻平庸無奇。而保持一份平常心,輕松上陣,求上進的動力才會源源不斷,創(chuàng)造的活力才會生機蓬勃,實績才會更加突出。 其次,要耐住寂寞等待機遇。 機遇對后備干部尤為重要。但是,即使是后備干部,并且是優(yōu)秀的后備干部,也不可能在一次或一定時間都得到提拔使用。因為干部的選拔使用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工作,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現(xiàn)在講機遇。正是機遇不同,有的后備干部進了班子,備而得用,有的則仍要等而待用,這是客觀現(xiàn)實。后備干部如果能順利地及時走上領導崗位,當然是比較幸運的、令人高興的。但實踐中,往往后備干部并不都是進步得這樣“順心順意”。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怎么辦? 一要耐住寂寞。同是后備,提拔有先有后,暫時沒有得到提拔也屬正常。要耐住寂寞,切不可坐立不安,更不能因此就“著急上火”,怕“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怕手里這張“舊船票”跟不上下一班“新客船”,表現(xiàn)出不耐煩。后備干部如何對待后備時間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切不可錯過了一兩次機會,就認為自己的一生成了“過去的一頁”,就陷入一種顧影自憐的寂寞之中。能不能耐得住這份寂寞,如何正確對待這份寂寞,是一個關鍵。戰(zhàn)勝它,就能繼續(xù)砥礪前行;沉湎其中,積極進取的精神就會迅速萎縮。孰是孰非,當非常明白。 二要矢志不渝。后備干部即使是沒得到提拔使用也屬正常,因為后備畢竟是后備,得不到提拔重用并不意味著后備干部本身有什么錯誤和問題,況且干部的選擇使用,并非硬性規(guī)定在某一個年齡段上。只要是人才,即使后備的時間長一點,年齡大一點,也仍然有被委以重任的機會。在自己未能及時走上新臺階的時候,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消極沉淪。一個成熟穩(wěn)健的后備干部,應該對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追求矢志不渝。只要“我心依舊”、蓄勢待發(fā),必有陽光燦爛、鮮花綻開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