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家長會發(fā)言稿家長會學生家長發(fā)言稿簡短(通用3篇)
學生家長家長會發(fā)言稿家長會學生家長發(fā)言稿簡短 篇1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家長,能夠參加這天這個家長座談會,我感到十分高興。在此,我代表全家感謝訾老師和其他各位老師,為培養(yǎng)好學生而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感謝學校帶給了這樣一個良好的機會,使我能夠與各位老師和學生家長歡聚一堂,聆聽老師們的教學心得,切磋、交流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經驗和做法。
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我也沒什么經驗,我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和老師們的辛勤發(fā)奮是分不開的。沒有老師的嚴格要求,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在家里我一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平常心對待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感到親情,驅除壓力感,有話樂意向你說,有苦愿意向你訴;二是采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三是由于我的孩子膽小怕事,我就鼓勵他多交朋友,多和同學交往以促進同學間的感情,也能夠改變他膽小怕事的性格,F結合我兒的狀況說一下崔靖哲平時的表現,優(yōu)點是不調皮,上課能夠注意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yè)。
缺點是:
1、上課聽不懂也不敢去請教老師,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的孩子太膽小。
2、意志不堅強,遇到困難或者問題不肯去想辦法解決。
3、禮貌方面欠佳,不會禮讓。因此,我覺得對崔靖哲來說,最重要的是教他學會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勤奮發(fā)奮,才能出好的成績,要構成良好的班風,造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習都得到進步;要抓好學生學習的成績的同時,廣泛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培養(yǎng)學生特長,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提高學生潛質上下功夫;繼續(xù)采取多種形式,與家長持續(xù)密切的聯(lián)系(當然我們家長就應更主動一些),家校協(xié)作,使學生教育管理橫到邊、縱到底、不留死角,不出空檔,更主動,更有針對性,收到更好的成效。參加這天這個座談會,主要是聽取各位老師的教學和教育學生的經驗,學習其他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做法。
我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只是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與大家一齊交流切磋,拋磚引玉,到達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謝謝!
家長會演講稿
學生家長家長會發(fā)言稿家長會學生家長發(fā)言稿簡短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
我是秦爸爸。
很高興在這里同老師和家長們交流教育經驗,下面,我就班門弄斧,對孩子的教育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孩子的早期閱讀教育,是重要基礎。
在這方面,孩子媽媽付出很多,可以說沒有媽媽,孩子就難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早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孩子媽媽就給孩子聽音樂、唱兒歌?梢哉f孩子是伴著音樂和兒歌長大的。在孩子不到兩周的時候,孩子媽媽就開始教他讀畫報、講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讀書。讀書已經成為他不可或缺的樂趣。
第二、要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
讀書習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在這里,我主要談一些培養(yǎng)孩子讀書習慣的一些體會。
其一,要求孩子讀書,父母自己也要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愛讀書,孩子也會愛讀書。
其二,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讀書的機會。要能提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比如故事書、謎語書、笑話書、動植物等科普書籍。
其三,父母要和孩子共同交流讀書體會。在交流當中,既能增長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增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情,孩子也愿意和我們交流思想,說心里話。
其四,鼓勵孩子對知識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當孩子偶爾用到書上某個美妙詞語時,就要對他大加贊賞。一段時間過后,我們驚喜地發(fā)現:孩子想象力豐富了,知識面擴大了,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
第三,要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讀。
對于孩子來說,只有他喜歡的書,他才能專心地看下去,不要去強迫他去讀你所認為的好書。天潤這孩子愛看科幻書、動畫書、科普書。對于童話故事不太喜歡,我們就讓他自己選擇讀。
第四,努力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早養(yǎng)成,孩子越早受益,及早養(yǎng)成學習習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一年級開始,根據學校的經驗,我們就有意識地幫助他養(yǎng)成首先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專心學習的習慣、整理書包的習慣等。現在這些習慣正在逐步形成,但時有反彈,看來,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長抓不懈。
以上是一點教育心得,愿同在座的老師和家長們共勉。
學生家長家長會發(fā)言稿家長會學生家長發(fā)言稿簡短 篇3
晚上好!我是張媽媽。首先,非常感謝鐘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能在這和大家進行交流。其實,作為家長來談教育孩子的經驗,我感到很慚愧,跟在座很多優(yōu)秀孩子的父母比較,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方面我們確實沒有更多地做些什么,既然鐘老師布置了這個任務,那我就在這跟大家分享自己育兒的一些初淺的體會。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深感她陪在我們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今天我選擇與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一、學會與孩子同一高度溝通。
要以孩子的年齡、接觸面、承受力、接受能力的實際出發(fā),與孩子平等溝通,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做孩子的朋友。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傾聽很重要。我們家文彥是個相對內向,不愛表達的孩子。為了讓她能更好的與我們溝通,在一年級的時候,我經常跟她說我學校發(fā)生的一些趣事,告訴她哥哥姐姐們是怎么上課的。慢慢的,她也開始告訴我學校發(fā)生事情。就這樣從她的嘴里,我了解了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班級,有著非常有親和力、認真博學的鐘老師;今年剛來了一個非常漂亮、愛笑,又寫的一手好字的馬老師;認識了她的每一個同桌:林元韜、黃樞旸、林宇暢、王碩;認識了在班上字寫的最好的高禹萱,類似于學霸的何子灝,F在,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必修課,從聊天中我們相互溝通,我也會時不時的告訴她一些道理。
二、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主體意識。
對孩子提要求容易,但要達成目的還需費一些腦筋。作為家長,我們沒有精力,也不可能整天盯著她,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力不從心。而我國自古就有“堵不如疏”的說法,所以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主體意識,即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覺性尤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孩子的主體意識,首先是家長要勇于放手、敢于放手。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收獲成功的喜悅。比如上周末,我們帶孩子去摘柑橘,就按個給她工資,讓感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同時我們也堅持要她為自己的失敗承擔后果和責任。
上個月,有一天晚飯過后我跟她爸爸想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來決定誰洗碗,文彥覺得很好玩也要參與。結果在游戲中輸了,雖有不甘,但在我們的堅持下,她開始了她的第一次洗碗經歷。出乎意料的是,她做的很好。就這樣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戲中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所以要鼓勵孩子多參與、多體驗、多感受,增加閱歷,也要允許孩子的失敗和犯錯。在這一點上,張文彥還是頗讓我們感到驕傲,F在的她除了會自己洗澡、洗頭、剪指甲,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書桌等絕大部分自己的事情,還會幫我們洗碗、會煮稀飯,周末使用吸塵器幫忙做衛(wèi)生。
三、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常言道“言傳身教”,我認為“身教”更重于“言傳”。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要多多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從我們身上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就這點,我非常感謝這所學校和這個班級,為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環(huán)境,感謝所有的老師,教育孩子健康成長,感謝這個優(yōu)秀班級里所有的同學,讓孩子學會了交往。作為家長我們更是要教會他們哪些公德是必須遵循的,哪些原則是必須遵守的,教會孩子分辨是非。要注重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我十分推崇“素質是習慣的總和”的教育理念,在點滴中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教育孩子本來就是我們一生的事業(yè),我一直都在路上,希望能有機會跟在座的家長多多交流和學習。非常感謝各位家長的耐心!感謝鐘老師和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