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總結表彰會講話稿
今天借此機會在這里送給大家三句話!
我送給你們的第一句話:人生要有具體的明確的目標。
看過西游記吧!唐朝年間,長安城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馬在外面拉貨,驢在屋里拉磨。貞觀三年,馬被唐玄奘看中,跟隨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光陰似箭,17年后的一天,馬馱著經卷歸故里,說起了一路的坎坷:一望無際的沙漠、高聳入云的山峰、流沙河的洶涌、火焰山的酷熱……驢子聽后,既驚訝又羨慕:你真是了不起,走了那么遠的路,積累了如此豐富的經歷,這些是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馬說:你錯了。其實這些年咱倆走的路差不多,在我日夜兼程的同時,你也在不斷地拉磨。只不過我是一直朝著一個方向行走,而你卻被蒙住眼睛,整天圍著磨盤打轉。
不好好學習的同學其實就是在蒙著眼睛,每一天在學校都沒有閑著。生命中什么目標是最重要的呢?
接下來我再給你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山田本一的日本馬拉松運動員。這是一位個子矮小的運動員,但就是這樣一位身材矮小的運動員卻曾經在1984年和1986年度的世界馬拉松邀請賽上,兩次榮獲世界冠軍。當記者問及他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時,他說自己完全是憑借智慧戰(zhàn)勝對手的。眾所周知,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希望奪冠,爆發(fā)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而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因而,山田本一的“智慧之說”一出口,媒體就認為他是在故弄玄虛。當然,他為什么會這么說也一直是一個謎。直到十年之后,這個謎底才在山田本一的自傳里解開。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里外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我想同學們看過山田本一的成功經驗之后,一定會有所啟發(fā)的。倘若你們在學習上要確立一個超前的目標,而且要把這個目標實現(xiàn)的話,不妨采用山田本一的做法。也就是把這個超前的目標分為若干個小目標,然后在依次漸進去實現(xiàn)它們。這樣一來,不僅容易實現(xiàn)這個超前目標,而且還可以在實現(xiàn)目標的同時,使內心有一種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大增。以后再要實現(xiàn)較大的人生目標就相對容易了,也就不至于面對目標時望而卻步了。其實,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們之所以有時不能實現(xiàn)自己確立的目標,并非是自己沒有行動,而是因為自己確立的目標過于高遠,自己在奮力前進的時候,還沒等到達目標的一半或者說三分之一,就已經是精疲力竭了,因而導致了失敗。經驗證明,我們做事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目標的高遠、難度的艱巨,而是由于上述原因所造成的,是自己在行動的時候總感到成功離自己太遠。準確地說,我們之所以不能獲得成功,究其原因不是由于失敗而放棄,而是由于倦怠而失敗。所以,我們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就必須盡可能地把遠大的目標分解成幾個自己觸手可及的小目標,并且始終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盡管如此,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也依然會碰上困難、遇到挫折,但只要我們能夠善于去總結經驗,不逃避、不放棄,而是以更認真的態(tài)度去做,就一定會使自己很快地走出困境,看見自己實現(xiàn)目標的希望。一句話,只要自己肯吃苦,在實現(xiàn)目標的征途中就不會有“困難”兩個字出現(xiàn),并且還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和信心十足,從而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