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講話稿2篇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同學們,你們知道4月22日是個什么日子嗎 (世界地球日)
讀過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小說《最后一片葉子》的人,想必還記得這句話:"當最后一片葉子落下時,生命就都結(jié)束了,我也得離開這個世界而去了.…酷愛生活的女畫家約翰西,患了肺炎瀕臨死亡時,"害怕在她輕輕抓著這個世界的手越來越乏力的時候,她會真的像一片輕輕的,纖弱的葉子那樣,隨深秋的寒鳳飄逝而去".初讀這篇小說時,少年不識愁滋味,對主人公那仿佛病態(tài)的癡語我并不以為然,而正是在人類對綠色頂禮膜拜,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綠色電腦,綠色冰箱,綠色建筑被人們廣為崇尚的今天,重讀小說《最后一片葉子》,才感悟到,這分明是一個寓言故事,約翰西的心語,分明是谷世之言,大籟希聲.
在我國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向來就被人們稱為鑲嵌在我們這個植物王國皇冠上的一顆綠寶石.她的美麗,當然是綠色賦予的.可是,就在這綠寶石之上,有8家紅磚廠的大煙囪,不分晝夜地噴吐著氟化物和二氧化硫嚴重超標的濃煙,致使1262畝的天然橡膠林受害,三萬零五百株橡膠樹為之枯死,膠民們雖然怨氣沸騰,卻眼睜睜地奈何不了它.那么何以會出現(xiàn)上面那樣的情況呢 ----因為紅泥巴變成磚塊,只需要幾天的時間,遠比橡膠芒果來錢要快!
綠色是和平和生命的象征.有人曾寫下過這樣的詩句:煙囪長成了森林/鋼筋和混凝土切斷了視線/我的瞳孔里就再沒有了綠色/那天空的湛藍呢/那海水的碧綠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氣的爽朗呢.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對這個星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著永遠擺脫不究的依賴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斷地提供植物和動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來保護人類不受過高成過低氣溫,以及過量紫外線的傷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夠量的水和氧氣來維持生命的存在,而沒有了綠色,這一切豈不成了無本之源,好比毛長在皮子上,沒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綠色銳減,吞噬綠色的,正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發(fā)展模式中那種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破壞性開采.人類對綠色的無盡索取仍在威脅著生態(tài)平衡,破壞著生態(tài)的結(jié)構(gòu).據(jù)(一個保守的數(shù)字)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有萬公頃森林橫遭盲目砍伐.但是,常言說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要防患于朱然.我們怎么能夠等到頭上見不到日月星辰,滿目酸雨紛紛,腳下洪浪滔天,汪洋恣肆,人間無處不飛沙,等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時,才悔不當初呢
面對現(xiàn)實,我們迎接挑戰(zhàn),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保衛(wèi)綠色,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隨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紙屑;勸阻將生活廢水肆意排入河流的行為;揮起鐵鍬,種植樹苗阻擋風沙的侵襲…….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主人吧!
保護地球講話稿(2):
各位老師、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要說的主題是: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一位剛滿25歲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園發(fā)起和組織的。他后來被譽為地球日之父。
海斯生長在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幽雅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yǎng)成愛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念的是法律,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guān)心。1969年威斯康星州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全國各大學園內(nèi)舉辦環(huán)境問題的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后,就設(shè)想在他就讀的哈佛大學所在地創(chuàng)辦這樣一個演講會。于是,他飛到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納爾遜。年輕的海斯向他談了自己的設(shè)想,納爾遜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勵他暫停學業(yè),專心從事環(huán)保運動。1970年4月22日,哈佛大學學生丹尼斯.海斯發(fā)起并組織的保護環(huán)境活動,得到美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和社會名流的支持。有多萬人,約1萬所中學,所高等院校和全國的各大團體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們舉行集會、游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圖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huán)境和資源。為此,美國國會也在這一天休會,使議員們回到各自的代表區(qū)參加宣講會。全美三大商業(yè)電視網(wǎng)各公共廣播系統(tǒng)對活動情況作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