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怎樣的教研活動
教研,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溝通、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夢幻般的教研舞臺上,我最希望能夠開展洗盡鉛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研活動。10月份去長沙聽課,看75歲的賈志敏老師,不用媒體,不用課件,不用電腦,不用背景音樂,就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完了閱讀教學《賣魚的人》完整的兩個課時。我敬佩這樣的老師和如此平實厚重的教學姿態(tài)。一堂課,重要的不是老師的表演,而是學生的精彩。如果我們的課堂能少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那么課堂上是不是會更多一點實實在在?如果我們的課堂能少一點多媒體課件充斥,那樣會不會留給學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我們時常聽到“以學定教”的聲音,但大多數(shù)時候看到的確是老師在課堂上演繹自己的教案,關注預設多于生成。試問,我們將孩子擺在了心中的哪個位置?我想,不止是我,還有很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老師,我們呼喚樸實的課堂,我們期待簡單的課堂,我們期盼真真正正學生主體的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素質(zhì)。以精品課程為例,我想當時研磨精品的初衷應該是希望能在很多時候給很多老師一種借鑒,一種學習,一種可供模仿的資源庫吧。然,如果課件過多,表演過多,無關課堂的元素過多,那么,像我們這樣的新老師,應該如何去學習?怎樣去模仿?又將用怎樣的方式和途徑將別人的東西內(nèi)化成自己專業(yè)知識的一部份呢?洗盡鉛華,不為功利,方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吧。
多想追隨教研的這束光,多想它潤澤我們的教育生命和理想;多想緊握教研的這束光,多想它照亮孩子的童年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