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初中語文教師演說稿(精選3篇)
家長會初中語文教師演說稿 篇1
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初中的一名語文老師。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這次家長會,也衷心地感謝各位家長在這幾年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作為老師,我希望通過這次家長會來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使老師和家長之間多一次溝通的機會,讓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們共同來關注教育,關注學校,關注孩子,也希望能聆聽各位家長對教育,對學校,對老師的建議,以便指導我們今后的工作。
下面,我把作為語文教師教學的一些想法做法向各位家長作簡要地介紹。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注重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養(yǎng)成自覺讀書,喜歡讀書的習慣,注重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以便學生更能在現(xiàn)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適應。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認認真真地記,辛辛苦苦地練,以講讀為中心。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材的面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迫使我們改變教學觀念和行為習慣。事實上,任何一篇課文都要講清楚、講透徹,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沒有必要。語文課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機會。抓住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嘗試去改進,以學生為中心,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發(fā)展,主張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不一味地聽老師灌輸,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二、積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習方式,就是要由過去的接受式的學習傳統(tǒng)變?yōu)樽灾、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式學習狀況,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把學習變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索和積極構建知識的過程。
以上兩點是我的一些基本理念,從這些理念到具體實施過程,我做了這樣幾點: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雖說現(xiàn)在都是高信息時代,推行“無紙化”可能不需要再寫字,但是我覺得能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是現(xiàn)代中國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當學生的書寫一次比一次好,他對漢字的優(yōu)美的體會就會逐漸加深.。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課外知識是豐富的,我們要將學生的視野擴大到更遠、更寬的地方。平時我鼓勵他們大膽地去閱讀課外讀本,甚至上網(wǎng)讀,多讀書,讀好書,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大大提高了讀書的興趣,閱讀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注重學生語文方面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不知道在這里說恰不恰當,一群淘氣的孩子總是往一個花園里扔磚頭,主人很無奈。有一天,他找到這群孩子,對他們說:“我看你們扔得很高興,不如進行一個比賽,誰扔得最遠可以得10元錢。”孩子們一聽來勁了,奮力地扔,優(yōu)勝者得了錢。第二天,主人又來了,說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元錢。孩子們仍很興奮,5元錢也不少呢。第三天獎金降到了1元錢,有些孩子嫌少了就走了,有人繼續(xù)扔,第四天,主人說今天只能得1毛錢。孩子們聽了就很不屑:“就1毛錢,誰給你扔啊,走!”孩子們再也沒有來過,這位主人成功了,通過泯滅他們的興趣達到了目的,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教師、家長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做著泯滅興趣的工作。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天生都有學習的愿望,他們本身有自發(fā)動機,不需要我們去推,去拉,于是我嘗試放手,去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讓他們有最大空間去釋放自己的能勞。比如在語文課中,經(jīng)常開展類似辯論會形式的活動,從活動中可以看到許多孩子的思維敏捷,口齒儉俐,并且說出的話條理清楚,很具有說服力。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們個性。可能家長發(fā)現(xiàn)我的語文作業(yè)布置的少了,覺得是不是不行,其實我只是一種嘗試,今年的作業(yè)重點我放在讀、背、抄這一方面,讓他們讀好書、背好書、抄好書。我自己覺得今年孩子們的讀書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想告訴家長,每天機械的做作業(yè)只是在埋沒孩子的天性,當然該完成的任務,比如課外作業(yè),要求會寫的字詞,這樣我還是會要孩子們完成的,因為基礎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四、和孩子們作朋友,了解他們,和他們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氛圍,在交談中使語言生活化,同時也教會孩子會說話,說好話,說動聽的話,讓他們能大膽地對老師說“不”,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另外,我還有一點想說的是,我發(fā)現(xiàn)每次考試后家長與我交流時,都是以分數(shù)來衡量,我的孩子又考得這么差,怎么辦呢?其時我認為孩子們之間有差異,我們允許這種差異存在,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愛迪生、牛頓,但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我們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所以,我覺得每次的分數(shù)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孩子學習語文的一種能力。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設想與做法,當然還需要家長朋友們能夠配合我們老師,在這里,我也提幾點對家長們的要求。
1、放下手頭的工作,只需要半個小時,你就能做一個盡責的父母。每天傍晚抽些時間,給孩子檢查一下作業(yè),相信這樣能提高孩子做作業(yè)的自覺性。
2、親近一下孩子,不要覺得在你眼皮底下,他始終很聽話,其實,據(jù)我這個月的了解,男同學們,近乎全都去過網(wǎng)吧玩游戲,個別男同學幾乎天天去,要跟孩子走得近些,了解他在生活和學習上的情況 。
3、多與學校老師溝通,有什么情況也及時向老師反映,這樣家校配合也能教育好孩子。
4、關注孩子的背課文情況,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詞句都是這樣積累下來的,有些家長常認為孩子不會寫作文,其實就是少看書,少背書的原因。
5、每天給孩子聽寫一下詞語盤點。
6、督促孩子讀課外書。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7、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不是學校老師一方面的問題,而是我們家校共同要做的事。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再一次代表學校感謝大家的到來,感謝各位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家長會初中語文教師演說稿 篇2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和諧之美。和諧,是愛的源泉;和諧,是美的追求;和諧,是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師生之間的和諧,更是讓我們終生難忘。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會口齒不清的背誦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句,媽媽告訴我,這是 對老師的最真實的寫照。盡管當時的我還不完全明白詩的含義,但我懵懂的認識到了老師的人格光輝。后來,入學。當老師像慈母一樣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時,我仿佛找到了在學海中遠航的依靠,對老師的崇敬,變成了深深的尊重。老師,成為一個還未長大的小女孩心中最高大的偶像。
在尊重著老師的同時,老師的平易近人,更是讓我感受到了母親般的疼愛。依稀記得在雨天把傘借給我的那個疲倦?yún)s又為我付出太多的身影,在辦公室里嚴厲地批評著我卻又透露著對我的關心的言辭,在演講比賽時給予我最大鼓勵與感動的眼神,在我遇到困難時能夠容納我的寬厚的手掌……
魚與水的和諧,令我們感動。水為魚付出了太多太多,正因為有水,魚才能徜佯于江河湖海中,才能理到自由闖蕩的一片廣闊的天地。魚在水的愛撫中成長、堅強、進步;水在魚的得到中蒼老、干涸、消逝。水犧牲了自己,只為魚的需要;魚學會了騰躍,只為完成水的志愿。記得《魚和水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抱里。”水對魚說:“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的心中”。所以哲人說:“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老師如水,而我們,就如得水的魚。老師的悠悠白發(fā),縷縷青絲,似水在?菔癄后的剩余;而我們,對老師深深的愛和感動,則是魚對水的感恩。那么,老師該感謝于學生嗎?我認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正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習的興趣,才出現(xiàn)了“教師”這個職業(yè),才使老師們體現(xiàn)了自己的生命價值,這不也是一種恩情嗎?老師教書育人,學生進步成長,這是一種多么和諧融洽的關系啊!這種和諧,應該是最為唯美的和諧吧。
我們校園中,充滿了一日日的歡聲笑語,這些歡聲笑語,不都是來自于師生之間的和諧嗎?只有師生之間互相體諒,互相尊重,互相感恩,互相幫助,才會使這種融洽關系得到延續(xù)。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學會懂得老師的艱辛、老師的付出、老師的關愛。盡管有些時候,這種表達愛的方式,使我們不能理解,但這種愛的出發(fā)點都是美的,都是善的,都是為我們著想的。對于老師,我想,如果多給學生一絲體諒、一絲寬容,總會出現(xiàn)最美的海闊天空!
和諧,是交流美感的信使,是成就美好的翅膀。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創(chuàng)造最美的和諧吧!
家長會初中語文教師演說稿 篇3
非常高興,自己有幸讀了《“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一書。我堅信:此書對我的影響將會深入貫徹整整一生!
本書介紹了名叫于智博的大哥哥,曾在國內高中成績倒數(shù)。到了國外后,靠著自己小時候無論是父母有意識培養(yǎng)的,還是自己無意間養(yǎng)成的軟實力,從最適合自己的學院開始,歷經(jīng)在諸多世界名企的工作經(jīng)驗,也踏踏實實地靠著努力與意志進入了哈佛商學院,成為花旗銀行“全球領袖計劃成員”,不斷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那份輝煌。
這么一個后勁十足的人物,給我的最深印象便是:他活得很真實。
現(xiàn)在的中國孩子們不正缺少這個嗎?過著家長強迫過的生活,補這補那,這就是可怕的硬實力崇拜,一味地認為成績好便是萬事大吉。我看著書中的內容,不禁偷笑了幾回,因為我認為起碼我過得和于智博一樣,與自己的心理生活很吻合。更幸運的是,我遇上了一對明智的家長。從小,我對足球很感興趣,對于加入足球興趣班的請求,父母毫不猶豫地鼎力支持,另外的一些學科類輔導課程也是我的“一己私欲”!但我與于智博不同的是,我的成績還是不錯的,但我還有哪些地方?jīng)]有達到“哈佛男孩”的標準呢?
首先,于智博常常投身于公益事業(yè),為整個社會貢獻出哪怕一絲微不足道的力量,他也能因此收獲到因幫助別人而汲取的快樂和滿足。我相對他,就顯得對這個社會“冷酷無情”了,一到假日小隊時間,似乎就是我最難以接受的,滿心認為這簡直是無聊透頂,是浪費時間,不僅損失了自己做作業(yè)的時間,還是消耗完成自己興趣愛好的時間。實際上假日小隊活動就是一種對社會愛的奉獻。愛,也是一種能力。犧牲自己的時間,去付出愛,更是自己胸襟的淋漓體現(xiàn)。當然,公益事業(yè)也能鍛煉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哈佛不喜歡書呆子,而是喜歡具有領袖氣質的人才。沒有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你想當領袖?一紙空談!從小做起,多接觸接觸社會,收獲是永遠“宅”在家中無法獲得的,并且也將使你獲益頗豐。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一些實踐的磨礪,你將來一定會在大家面前展現(xiàn)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其次,我認為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個性塑造能力。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也因獨特而寶貴,所以屬于你自己的那個通過努力后獲得的真實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才是最成功的。在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中、高考也就成了相對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法,這也是國家的無奈,才出臺這一政策。但是,都以統(tǒng)一標準要求學生,真的無異于流水線生產(chǎn)產(chǎn)品,各個雷同、無特點,創(chuàng)新型人才少之又少。但我們又為何不妨抽空來鍛煉自己的運動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愛好呢?這更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比一直泡在題海之中的結果當然是好很多的。20xx北京人大附中同學李澤高考前還在打羽毛球,依舊斬獲高考狀元。真正只會讀書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即使一時會在那個膚淺的成績檔案上走在別人前面,但走入社會,被別人拉開的差距不會只是一點點。不要違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朝著適合自己、屬于自己的那條道路前進,不隨波逐流,這才是有個性的人。往往有個性的人是個多元的人他有多種才能,例如:耳熟能詳?shù)膯滩妓,他不僅創(chuàng)新意識極強,而且還有那甚至可謂為不可思議的演講天賦,似乎就注定他這生會有神奇的現(xiàn)實扭曲立場,這樣奠定了他個性化的成功人生。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追求成功的心是一樣的;每個人的外貌、興趣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擁有真實自己的意愿是一樣的。
投身公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過真實的生活;塑造個性化的自己,是做本真的自己。本真的生活,本真的自己——鑄就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