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長會上學生發(fā)言稿
我在這里我最想說得就是,我們的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考試能力;更重要的還有生活的勇氣,樂觀的精神,誠實,健康,善良,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第二,小學階段,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個人認為,比之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終身學習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也為小學生今后的升學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首先,要養(yǎng)成經(jīng)常閱讀的習慣。我個人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也愿意在這方面多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認為小學生到四,五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學生在認識了幾千個漢字后,閱讀就應該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習慣之一。這也是他們從小學會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我讀過的高爾基自傳,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傳記里,敘述了他們因家庭貧窮如何從小就開始自食其力的生活,但不管多么困難的環(huán)境他們總是可以找到自己想讀的書,并借著閱讀幫助他們完成了自我教育。因此,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怎么評價都不過分。我們讀語文有三個目的: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二、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就是說話的能力;三、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也就是作文的能力;第一個,五年級實際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閱讀能力。第二個,說話每個人都會,特別能說的人和特別不會說的人比例都很少,因此這個目的可以去掉;那么,我們學習語文最顯性的目的,其實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提高自己作文能力了。而“讀”與“寫”的關系是一種父與子的關系。閱讀是老子,寫作是兒子。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有什么樣的閱讀,就會有什么樣的寫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教孩子閱讀呢?
一是要重視閱讀的內(nèi)容。開卷未必都是有益的,要看你開的是什么“卷”。小學生們的閱讀必須要有所選擇,否則,如果開錯了“卷”,非但無益,反倒有害。在給孩子選擇讀物的時候,一要選“經(jīng)典”。 經(jīng)典”是經(jīng)過了歷史考驗的人類智慧的結晶,那些真正的“經(jīng)典” 無論是對我們的人生,還是對我們的作文,其作用和價值都是巨大的。
二是小學生少讀《小學生作文選》。讓孩子讀那些“作文選”之類的書,其實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叭》ê跎,僅得其中!遍喿x的目標定位一定要高,定位低了,就會白白耗費自己的生命資源?赡苡腥藭䲟拈喿x目標高了會讀不懂,這種想法大可不必。閱讀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讀得多了,只會懂得更多,不會不懂。
說到閱讀就不得不說作文。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作文都很頭疼,我們在這里特別交流一下。首先,什么是好作文呢?我個人認為好作文,特別是小學生作文應該達到三個基本要求。
第一是語句要通順。這是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說起來簡單但做到并不容易。什么是“通順”?按詞典的解釋,通順就是“沒有邏輯上或語法上的錯誤”。怎樣做到語句通順呢?一是要向生活學習。多多觀察生活,勤于記錄生活,學習生活中的生動語言和表達方式。二是還是多閱讀。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摹仿過程,通過閱讀,看別人怎么寫,怎么敘述。三是在于說真話。這個學期我的孩子有一次回家說學校布置了關于“見義勇為”為題材的作文。我說這個題目不容易寫好,因為你沒有生活嘛。你要么編造一個自己見義勇為的故事,要么編造一個別人見義勇為的故事,總之,你只能說假話。因為見義勇為這個事孩子們一生也不一定碰到,而在坐的家長也不希望我們的孩子碰到,是不是?而是否要鼓勵孩子們?nèi)ヒ娏x勇為本身也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有時候老師給孩子布置作文逼得他說假話的情況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