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墓前的演講稿(通用3篇)
在烈士墓前的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
又是一個春風洋溢的日子,又是一個勾起沉思的時刻。今天我們漢沽管理區(qū)第一中學七八年級全體師生徒步10余里來到寧河烈士陵園,在這里隆重集會,紀念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寄托我們的哀思,激揚我們的斗志。
我們偉大的祖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愛國主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熱愛祖國,為祖國獻身的英雄受到我們的尊敬和愛戴。五千年滄桑,山水雄渾而來,凝固了歲月不朽的痕跡。在中國面臨瓜分滅亡,危難深重的年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志士仁人,為了救國圖存,振興中華曾經(jīng)歷盡艱辛尋求真理,拋頭顱、灑熱血,舍身就義,前赴后繼,譜寫了一頁頁愛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史篇章,雕塑了一座座高矗的英雄的豐碑。今天,我們又欣喜地看到,我校又有70多名優(yōu)秀同學面對鮮紅的團旗莊嚴宣誓,光榮地成為一名共青團員,這是一份榮譽,更應是一種責任。這責任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我們可敬的先烈們賦予同學們的。因為我們祖國的建設需要大家,我們國家的富強需要大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家。請記住,我們是中國人民的兒女,我們要時刻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歷史不會忘記,高矗的勝利豐碑是無數(shù)先烈用熱血和頭顱壘就的。如今的光明和幸福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立足今天,放眼未來,讓我們學習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克服困難,讓青春在建設祖國的奮斗中閃光。當歷史的車輪飛轉到20xx年,一個世紀前那彌漫的硝煙早已在于中國大地上消散,但是,歷史不會忘記過去的一切,歷史將永遠銘記。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作為偉大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忘記落后和貧窮帶給我們的痛苦和傷痛。沒有任何理由忘記我們的信仰。
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yōu),國民經(jīng)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么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fā)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老師們,同學們,只爭朝夕,發(fā)奮努力吧,我們更應當努力學習各門文化科學知識,掌握各種技術技能,健全我們的心靈,加強思想品德的修為,完善我們的人格,為我們的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讓我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謝謝大家。
在烈士墓前的演講稿 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一一六”烈士亭隆重集會,舉行清明祭掃活動,深切悼念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的英雄們。此時此刻,當我們站在紀念碑前的時候,我們悼念,我們品讀,我們銘記。我們悼念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軀的116位英雄;品讀革命志士的頑強、堅貞、崇高和不朽;銘記源遠流長、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
時間不停流逝,信念未曾更改。生命權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珍貴的權利,為了他人的幸福,不惜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這是何等的高尚!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直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該被遺忘,他們大無畏的奉獻精神萬古長青。他們的英勇事跡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他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他們,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英勇無畏,有了他們的流血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才有了今天經(jīng)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安定。
今天,處在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面對這不眠的烈士碑,我們緬懷革命烈士,銘記革命歷史,重溫入黨誓詞,是一種十分必要的形式。當前,無論是針對全國上下正在開展的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本身,還是今后帶領全鎮(zhèn)人民開展“三個文明”建設,建設一個經(jīng)濟繁榮、安全團結的錢集,都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發(fā)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在烈士面前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使每個黨員領導干部明確自己對黨的承諾,在工作和學習中,像烈士們那樣無私奉獻,甚至在關鍵時刻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要弘揚革命精神,進一步增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繼承革命傳統(tǒng),像革命先烈那樣,永遠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我們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繼承和發(fā)揚本稿件版權屬于第一范文網(wǎng)一一六烈士的革命斗爭精神,就是要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要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當前,我們要以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繼續(xù)發(fā)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精神,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凝聚合力,充分發(fā)揮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縣委、縣政府以及鎮(zhèn)黨委政府的經(jīng)濟工作精神上來,舉全鎮(zhèn)之力,進一步實施“一二三四五”發(fā)展思路,努力實現(xiàn)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促進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營造加快發(fā)展的生動態(tài)勢,實現(xiàn)我鎮(zhèn)今年各項工作的良好開局,開創(chuàng)全鎮(zhèn)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新局面;要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繼續(xù)抓好“民心工程”建設,辦好“八件實事”,千方百計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嚴肅黨的紀律,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保證政令暢通;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堅持勤政廉政,做一個合格的黨員干部。
同志們,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遠高尚,步伐永遠堅定!這就是我們面對先烈的錚錚誓言。我們將無愧于這個時代,我們將奮然前行。讓我們在這莊嚴的時刻立下誓言,把烈士們生前最殷切的希望變成我們明日最輝煌的現(xiàn)實。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英勇的烈士們,你們安息吧!
在烈士墓前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句詩,講得是掃墓人對逝去的親人的牽掛。中國人是有情有義的,是不忘根本的。在春天百花盛開、萬象更新日子里,我們懷念先祖,祭奠英烈,重溫傳統(tǒng),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我們的身上有歷史責任、民族寄托,我們要倍加珍惜現(xiàn)在,同心合力,奮發(fā)拼搏,創(chuàng)造一個讓先祖自豪、先烈告慰的世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春秋時,趙國公子重耳因政治迫害流亡列國,最后在幾個忠心耿耿的老臣的幫助下,幾經(jīng)艱難,才重回趙國,執(zhí)掌政權,成為春秋五霸中最著名的一個,史稱晉文公。在這幾個最忠心耿耿的老臣中,貢獻最大的是介子推。但是介子推是一個非常高尚的人,一旦事業(yè)成功就退隱山林,和老母親過起了隱居生活。當時晉文公為報大恩,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有人出了個主意,說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不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也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非常后悔,但已沒有什么辦法,哭拜安葬以后,發(fā)現(xiàn)介子推的脊梁堵著的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這就是“清明”兩字的來源,同學們,清明的含義是一位忠貞的老臣的'寄托,清明的含義是志向高潔,清心明智。晉文公含著淚將血書藏入袖中,為了紀念介子推,他又下令把這座山命名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告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寒食節(jié)即古代清明節(jié)。他還用這段燒焦的柳木,做了雙木屐,每天穿著,常常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边@個詞,現(xiàn)在是用來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稱,來源就在這里!
同學們,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文字、中國語言、中國藝術、中國醫(yī)學、四大發(fā)明,等等,都是中國先祖留給我們的財富,最大的財富還是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等節(jié)日里,先祖先烈的事跡里包含的精神財富。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yǎng)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后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挑責任、自強不息、無私奉獻、與時俱進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力直前,F(xiàn)在我們正處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追憶民族英魂,無疑意義深遠!
同學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從追遠中獲取清明的力量,為國家好好努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