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精選6篇)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揚起自信的風帆 >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我們哭過、笑過、成功過、失敗過。當種種情形擺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又該如何抉擇呢?是的,人生并沒有人們所期待的一帆風順,面對成功,人們總是欣喜萬分,因為它是我們努力的認可;面對失敗,人們總是黯然神傷。但我們真的沒必要因為失敗而心灰意冷,不是有句付出總會有回報的話嗎?所以挫折是難免會有的,但自信卻是我們不可遺棄的。
人生的航程本來就是有波浪,有漣漪;人生的道路上一樣也會有坎坷,有崎嶇。我們應(yīng)該堅信付出就會有回報的真諦,同時既不要因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失敗而悶悶 不樂,要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來面對成功與失敗,從而以成功或失敗作為契機,并以此當成新的開始。
在我的記憶里,曾有一個人令我欽佩不已。他從小熱愛音樂,在他的世界里到處充滿著悅耳動人的旋律。但天不從人愿,偏偏讓他成了聾人,使他向往美好世界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堵厚重而嚴實的墻。難以想象的是他并不是因為前途困難而退縮,而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堅持不懈的創(chuàng)作,終于,他的努力得到了人們由衷的贊賞,他也因此成為了聞名世界的著名音樂家。也許你們早已猜到,沒錯,他就是為世界創(chuàng)出無數(shù)動人樂曲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從他的人生中,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那么不堪一擊,阻礙我們的是在于我們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念。我相信,只要我們真誠地付出就沒有任何事能難倒我們!
同學們,讓我們揚起自信的風帆,越過波濤洶涌的大海,撫平微風蕩漾的漣漪。你會發(fā)現(xiàn),成功的彼岸就在不遠的前方。笑對人生,以自信來面對我們可能遭遇的挫折與痛苦。 生命是一張白紙,當自信為他披上五顏六色的新裝時,生命才充滿活力!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2
今天是語文課。我也想說說語文。
語文是中華民族國語的基礎(chǔ),是我們學會文字表達的工具,也是我們認識世界、面向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我想起了魯迅先生,他是上世紀初中國文化的旗手。面對貧窮落后的祖國,他立志報國,遠渡東洋求醫(yī)。學成回國后,他發(fā)現(xiàn):中國落后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文化的落后,他棄醫(yī)從文,拿起筆桿子,發(fā)表很多雜文隨感,抨擊黑暗落后,喚醒了大眾。
我想起了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發(fā)表一首著名的詩篇:《沁園春.雪》,讓蔣介石大怒,匯集很多詩人編詩,要搶占鰲頭,卻一敗涂地。毛澤東以激昂文字,指點江山,奪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對語文的學習,也有一個認知的過程。開始我以為語文不用學,誰不會說中國話?在學習中,我開始認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我在語文課中,不僅學到了寫作、閱讀、分析,好學到了很多道理。我愛語文課了!
同學們:讓我們學好語文,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吧!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3
人生匆匆不過數(shù)十載,我們?nèi)绾文茏プ∵@指縫間流逝的光陰?如何能讓生命活得更有質(zhì)量呢?我想,唯有在我們懂事之時起就做到勤學、識禮、求實、奮進,才能讓我們延長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如果說人生是一部樂曲,那么勤學、識禮、求實、奮進就是人生樂曲上的四個主要音符。
第一音符:勤學
張衡曾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高爾基也說過:“天才出于勤奮。”這些話都說得千真萬確,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學、刻苦、奮斗競爭的歷史,絕少有靠投機取巧取勝的。東漢的孫敬和戰(zhàn)國的蘇秦懸梁刺股,而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波蘭的居里夫人十年如一日勤奮研究科學,才發(fā)現(xiàn)了貢獻全人類的鐳元素;歌唱家宋祖英勤奮練聲,才會在世界音樂大廳維也納唱響全世界。成為名人需要勤學,普通人完成事業(yè)也要勤學。農(nóng)民種田要勤才有收獲,2人生產(chǎn)要勤才有效益,商人做生意要勤才有利潤。學生學習要勤才有成績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唯有勤學至老才能立足于社會。
第二音符:識禮
勤學使我們長知識,但光有知識沒有禮節(jié)也是行不遠的。知書還要達禮!只有勤學識禮才能為自己增添魅力和光彩。
“識禮” 既要懂得禮儀,知道禮節(jié),深知做人的道理。
我國古代有許多關(guān)于“禮”的成語,像:彬彬有禮、知書達禮、恭而有禮等。我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最看重一個“禮”字。從一個“禮”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學識、品格,識禮之士必是個有修養(yǎng)、有文化的得體之士。“識禮”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識禮”是與人交往的“試金石”。一個人不識禮必成孤獨無援的人,一個國家不識禮必成為必塞落后的國家。在這個合作的社會里,唯有“識禮”才能和-諧致遠。
第三音符:求實
“求實”,顧名思義就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是勤奮刻苦,銳意進取的敬業(yè)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嚴格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這就是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必要條件。
古人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作為當代學生,我們也需要不弄虛作假的學習態(tài)度。不復制別人的答案,不濫竽充數(shù)。既要追求和掌握真理,又要排除各種干擾勇敢地去堅持和捍衛(wèi)真理。在這個務(wù)實的社會里,唯有“求實”才能文明進步。
第四音符:奮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周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君子應(yīng)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癲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處世,應(yīng)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fā)奮圖強,永不停息。幾千年前的古人都知道此理,何況文明社會中的我們?
人要保持一顆自強不息的心,要與困難做斗爭,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這個危機四伏的社會里,唯有發(fā)奮圖強、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迎難而上。
我們青少年正處于人生。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4
和諧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像空氣、水和鹽一樣,不能把它們都留在未來。還好,生活中有許多細節(jié)能讓我們感受和諧。每天留點和諧給自己,給你周圍,就會“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和諧才能產(chǎn)生幸福。
所謂“和諧”,《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我們的先人是這樣闡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老子語)應(yīng)該說,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和文化: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因不同而產(chǎn)生,并因“和”而消弭了不同。
西方哲人的和諧觀更顯詩情畫意:“從和諧的氛圍中,從天堂般的和諧氛圍中,這一世界的圖景開始了:從和諧到和諧,它踏著每一個音符,走完了通向人類的美滿歷程。”(英國詩人《德萊頓詩選》)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更是惜字如金,一語中的:“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美在和諧。和諧是初春河上漂過的第一叢草壘,暮晚天際掠過的飛鴻,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園,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笑靨,是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溫馨,是青石砌成的古井里,小提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回響,雨絲中裊裊撐起的小花傘,河邊茶居里手持茶壺半瞇著眼品味的老茶客……這些不正是讓我們熟悉又親切的和諧場景嗎?
和諧是一道風景。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以一種誠信友愛、互敬互助的心情漫步其中時,便也成了一道道和諧的風景,到處可見豐子愷先生在《護生畫集》中描繪的“人閑牛亦樂,隨意過前村”的平和圖景。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諧是最佳組合,和諧是眾多因素的統(tǒng)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是美的,萬事萬物莫不盡然。琴瑟和鳴,黃鐘大呂,這是藝術(shù)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和諧的音樂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和諧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
和諧是相愛的人心心相印、親密無間,愛到深處,不需要語言,眸子里充滿了深情厚誼,相互瞄一眼,勝過千言萬語,深愛無言,真愛無聲,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和諧境界。和諧是一種默契。在什么也說不出什么也不用說時,一個默默的凝眸,就足以表達心領(lǐng)神會的溫柔。和諧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在人們心中悄悄彌漫開感動和開心。正如作家畢淑敏所言:“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卷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和諧是一種生存狀態(tài)、工作狀態(tài),它來自生命本身的活力,來自自然的吸引。
和諧是一種具體的、被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所喚起的情緒,誰也不該對它視而不見,誰也不應(yīng)該總是做那些使自己不和諧也使他人不和諧的事,尊重自己,也尊重生命中的每個人。
和諧是一種智慧,一種超脫,一種寬容和理解,一種飽經(jīng)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堅定的成熟。和諧不能是刻意的。和諧不是扮出來的,是人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的厚積薄發(fā)。憑能力挽回的和諧是一種榮耀,用機智贏得的和諧是一種修養(yǎng),不懂裝懂的和諧是一種無知,委屈自己硬撐出來的和諧是一種悲哀。人們常會說:“假如我能……就好了。”其實大多數(shù)的假設(shè)未如愿的原因,不是我們真的不能,而是我們?nèi)狈τ職,一份輕微的不自信,足可以使我們擦肩而過或抱憾終生。和諧正是如此。
諦聽和諧之聲,感受和諧之美,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交往。想和諧,說和諧,謀和諧,貴在質(zhì)上,效在度上。和諧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間,凸現(xiàn)出和諧的特殊。遠和近、東和西、陰和陽、強和弱、無和有、想像和現(xiàn)實,和諧就在我們身邊,
和諧無處不在。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5
開卷有益,百讀不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人會否定《孫子兵法》是如此的杰出。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們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而父親告訴我:“不要管自己的見解是否是正確答案,‘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答案因情況而不同。”既然如此,那么不要背負過于沉重的使命,我翻開了它,緊接著,一葉智慧的輕舟開始駛向我心靈的港灣。
孫武先生開篇就指出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zhàn)爭勝負的可能性。這是戰(zhàn)前的十分重要的準備。其實不僅是在戰(zhàn)爭中,事前準備應(yīng)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習慣之一。雖然不可能任何事都在事前作好準備(當然也沒這個必要),但這的確是個重要的習慣。
我曾聽說過一個會前通知單的故事。
一個企業(yè)在開會之前會向每一個參會者發(fā)通知單,上面指明了會議的主題、參會人員的范圍、會議的主持人等。不要看這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它傳達了許多必要的信息。這些信息會自然而然的提醒并督促與會者為會議作提前的思考和準備。如此,不僅提高了會議的質(zhì)量而且提高了效率。
養(yǎng)成事前準備的習慣,使我們在處理一些大的問題上有更全面地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從而處理好我們所要做的一切。
“孫子曰: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意思是說:以前善于用兵作戰(zhàn)的人,總是首先創(chuàng)造自己不可戰(zhàn)勝的條件,并等待可以戰(zhàn)勝敵人的機會。是自己不被戰(zhàn)勝,其主動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zhàn)勝,在于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
這告訴我們要掌握主動。如果你不選擇,別人會替你選擇的。我們都不愿作任人擺布的棋子。在有些關(guān)鍵的時候,我們根本不能使自己處于被動,在無從選擇的境地里做出被迫的選擇,那一定不是最優(yōu)的選擇。
由于對比,世界變成了另外一個樣。此即為“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因此,在我們面對一個無論是多么大的困難的時候,請在心中默念這句話,把困難看作是彈簧一樣。如果你在它面前腿軟,它會變得比你想象的更不可征服,你注定要失敗的;如果你傲視它,那么當困難向你屈服,你會發(fā)現(xiàn),你戰(zhàn)勝它完全是因為你相信你比它強。
孫子說:將領(lǐng)有“五危”即為將者的五個弱點。而且強調(diào):“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看來這“五危”的確是“致命”的。
人應(yīng)該牢記他的弱點。在我們所做錯的事情中,有相當一部分源于我們的弱點。有時我們并未察覺,但會因自己的弱點而下意識地犯錯。因此絕對不能小視。
既然將領(lǐng)的五?梢员豢偨Y(jié)并列舉出來,說明我們的弱點是可以被察覺的,除了你是個不會分析和反思的人。
這段日子,我并沒有弄懂什么叫做戰(zhàn)爭,我只是從書中的話語里獲得了自己的體會。也許這些體會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但既然這是一本學以致用的經(jīng)典,只要會用,就是有收獲的。《孫子兵法》文字不超過五千言,可帶給我的東西將會是無窮無盡的。說實話,不能在此繼續(xù)與大家分享我的感言,真讓我有些遺憾。還有那么多的思想等待我去探討、去發(fā)現(xiàn)。
還是父親說得對:“每個人都能有不同的收獲;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讀出不同的思想;在不同的年齡可以品味出不同的味道;處不同的心境可以感受不同的意蘊;經(jīng)不同的體驗可以頓悟出不同的哲理……所以,它可以反復讀。讀他千遍萬遍,思它千回萬回,議它千次萬次,用它千事萬事……”
《孫子兵法》,這智慧的輕舟,你將載我領(lǐng)略不同的風景,載我駛向那云煙緲緲的深處,探索未來。
語文課三五分鐘演講范文 篇6
讀完這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讀本》,我飛快地記錄了一瞬間的靈感——“R=a+b+c”。繼而,它帶給了我無限的沉思……
我們長大了,要想成為一個情操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社會的人,就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從“誠信、團結(jié)、勤儉”等方面不斷地修煉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充分說明,作為一個大寫的人(R),第一個要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是誠信(a)。只有誠信才能使自己得到別人的信賴;只有誠信才能樹立偉大的人格;只有誠信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例如,春秋時期,季札與徐君是好朋友。徐君羨慕季札腰間的寶劍,季札有意相贈,并在心中許諾。但由于季札肩負任務(wù),便答應(yīng)徐君日后相贈。當季札完成任務(wù)時,徐君已去世。然而季札依然把劍放到徐君的墳前,遵守自己的諾言。
季札履行諾言的故事,讓我十分敬佩。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卻把“誠信”踩在腳下。朋友的無信遲到,用一束鮮花就可以淡而化之;商販的短斤缺量,用一句“失誤”便可以瞞天過海;父母還用自己的一聲聲諾言來哄騙孩子,讓祖國的花朵生長在謊言污染的環(huán)境中。這些缺乏誠信的事情,令我非常痛心。
“人心齊,泰山移”這一句名言,道出了團結(jié)(b)的重要性。是啊,大到一項科學研究,小到一場足球比賽,要想取得好成績,無不需要同伴之間密切配合,精誠團結(jié)。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正是有了這種互幫互助,相互理解的品質(zhì),才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友誼,完成了千古不巧的巨著《共產(chǎn)黨宣言》。
對我們中學生而言,在學習和生活上更要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團結(jié)友愛、共同提高。古人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rdquo;“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特別是當同學之間有矛盾時,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謙讓對方,學會與人共處。千萬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耿耿于懷。要有主動和解的勇氣,因為團結(jié)能為你贏得朋友、贏得自信、贏得力量。這也是做人立身的第二個基本素質(zhì)。
“立德始于勤儉,成功基于自強!”這條千年古訓,給了多少人以寶貴的啟示,也是一個立志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第三個基本素質(zhì)。我們中學生想要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同樣也得學會自強和勤儉(c)。
對于“勤”,我們中學生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wù)是勤學,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我們才會有報效祖國的本領(lǐng)。但有的同學在學習面前有畏難情緒,不肯刻苦學習,能偷懶則偷懶。比如,周末在家中,有的同學躲在暖和的被窩中睡懶覺,在床上進行“三步曲”(吃飯、做作業(yè)、看電視),讓寶貴的時間白白流失。又比如,有的同學上課不專心,下課亂抄襲;再比如,個別同學在考試時左盼右顧。這種學習態(tài)度,到頭來只會害了自己。其實,中華民族有勤奮好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諸暨人更有耕讀傳家的好風氣,我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好的傳統(tǒng),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面對“儉”,同學們的錢包是最好的證明,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同學們就把“節(jié)儉”拋之腦后。與同學一起去購物時,相互比出手大方。對店主拋出的高價,極少討價還價,認為討價還價就會露出自己的“寒磣”相。見到人家的筆漂亮,即使自己有了,也要再買一套。在同學面前,為顯示自己闊氣,還常常請客、聚會。把父母給自己的零花錢任意揮霍,還自恃得意。這種作法嚴重違反了公式中的“c”,讓自己的“R”變了味兒。
朋友,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切記: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不可能在孤獨中贏得勝利;更不可能在奢侈中獲得享受!假如,在平時的修養(yǎng)中,多一點“誠信、團結(jié)、勤儉”,那么我們獲得美好而絢麗的人生就多了一份保證。請深思“R=a+b+c”這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