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精選6篇)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1
我喜歡中文的字正腔圓,抑揚頓挫,也喜歡英文的行云流水,瀟灑自如;我喜歡閱讀浩如煙海的中國名著,也喜歡品味別具特色的異域佳作;我喜歡與親人促膝談心,也喜歡與異國友人言語交流。 翻開世界地圖,百余國名映入眼簾,讓人剎那間眼花繚亂。
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一個個國名讓人想起那一種種不同的語言,也令人不由想到了溝通的問題。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語言的交流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若是語言不通,溝通上肯定會產(chǎn)生一定的困難。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語言絢麗多彩而富有深意。我們可以理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美,也可以品評“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滿紙梅香,可若是異國朋友,與我們隔著語言的溝渠,你如何帶他漫步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世界?同樣道理,如果我們不懂異族的語言,面對異域文化,我們?nèi)绾晤I(lǐng)略其間的神秘和神韻?
溝通是語言的任務,語言為溝通而存在,為溝通服務。早在元代,馬可•波羅游歷中國,被神奇的東方文化所吸引,便決心留在中國,用筆記下古老的東方文化,最終留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梢韵胂瘢@位偉大的旅人是如何從不懂漢語到將漢語運用自如并不斷挖掘漢語言文化內(nèi)涵的。正是掌握了漢族語言,馬可•波羅見到了一個真實的東方世界,了解了一個文明國度的真正內(nèi)涵。
語言上的溝通開拓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在飽覽本國文化之余,近距離地接觸到了外國的文化。通過學習異國語言,我讀懂了泰戈爾的“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看懂了濟慈的“躺在這里的人,他的名字寫在水里”,我能與愛麗絲共同漫游仙境,也能目睹巴黎圣母院那一幕幕人間慘劇。打開互聯(lián)網(wǎng),我可以閱讀國外新聞,了解另一個國家正發(fā)生著的大事,也可以進入聊天室,與異國朋友進行交流。
語言的理解帶來了溝通的便利,同時,成功的溝通又讓我們更深地了解了異族語言文化。語言與溝通帶來了世界的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并將讓人類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攜手走向更好的明天。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2
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的陽光從中去。以新年為始,以秋至為終,幾度輪回。畫下多少圈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綠植,開出花,一直讓綠伸向遠方。
當海棠花落,一切又將趨于平淡,翻轉(zhuǎn)樹根,猶似昨日。正所謂幾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陽光沒有新意,雨水有司空見慣,唯有身高的身軀見證了時光如梭,滿地紅花飄落,便知曾在世上活過。
光禿禿的自以為遺世獨立,實則優(yōu)勝劣汰,世遺之,己獨立。
不能彎腰,是看不起眼前的成果。當不再有能力,成功擺在眼前,也是枉然。只能任風雨秀自己。巴望著曾經(jīng)的繁榮。漸漸的,它就消失。于風雨間的不經(jīng)意,才發(fā)現(xiàn)花已無蹤。
海棠樹很“坦然”,面對死神將至,又有誰會奢望自己的綠伸向遠方!只是自覺無力回天,每天,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憶。等待著,似乎哪一天,一個驚天霹靂。他很想逃開,卻忙于憶昔。顯得有些麻木,卻還“坦然”。最后,它一定會死,不是死于雷擊,而是被嚇死。死狀更加惡劣,眼神呆滯,又有幾分茫然,卻見不到如何憂傷。
花落又怎一定終結(jié)?自以為物是人非,便順得其然,力不從心。“坦然”——蔑視了自己的生命,面對衰老,坦然地習慣了。堅定地相信:風飄碎的花一定一去不復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攀爬就會有一絲希望,即便花落。搖搖身體,腳下的根還很踏實,如果真的陷入困境,那就在困境中開辟一條通往“綠”的路。
花落不一定代表終結(jié),失去不一定代表不再來,轉(zhuǎn)身不一定不再有。美好的事,忘記了,就永遠想不起了么?就算真的想不起,也要帶著幾分憂傷,再去擁抱金陽。
回憶,讓日子日復一日——當然,生命迷茫。聞一聞風雨中漸散的悠悠清香,傾聽一首首贊歌,如果還聽得見,那生命就不會終結(jié)。
陰雨的天,有紅花起舞,有枯樹獨立。如果還能畫圈,就畫到不能畫的時候。
幾度輪回,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圓圈中去。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3
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間都存在著細微卻不容忽視的聯(lián)系,輕牽一角,或許也會導致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效果。因此,每個看似無心的舉動,都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西諺有云: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我們紛紛抱怨社會道德的滑坡時,當我們滿懷怨氣地仇視著各種不良行為時,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當之處,抑或我們有沒有縱容助長過這類的“惡”呢?
美國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群氓。這個詞,是指普通大眾集體無意識地作惡卻絲毫不覺愧疚。必然的,這種行為不僅使家國蒙受損失,更會麻痹人們的心靈,須知,此詞在中國是頗為適用的。無論是高速公路上貨車翻車引來成百農(nóng)民哄搶柑橘,還是許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塊磚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中國式過馬路”,無一不是“群氓”品行的體現(xiàn)。
似乎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樣的印象:官是惡的、貪婪的,而民是善的、無辜的。這種想法,顯然有點不全面。當個人被裹挾在群體之中時,他便會認為跟隨眾人所做之事無可非議,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作惡,這是多麼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責眾”的觀念,更成了助長這種“平庸之惡”的借口。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國人民已不再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卻日漸墮入一個更加荒誕的怪圈。所以,我們必須自省,分清善惡,堅持自我。光說不做是沒有用的,口頭上“感動中國”絕對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
當然,我們更應當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網(wǎng)絡的發(fā)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廣泛地傳播﹔多少溫暖感人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黎明的脈息。隨著越來越多人的覺悟,中國正向著文明大國之夢邁著堅定的步伐。
僅僅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中國社會的面貌才會有真正的改觀。拒絕“平庸之惡”,養(yǎng)一身浩然正氣,和整個國家一起走在追夢之路上,必能見到明日的燦爛朝陽。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4
無論風吹雨打,無論霜欺雪壓,始終會冒出一點綠,終會發(fā)芽,終要連成片,終要覆蓋大地的精神.
就是無論這個社會如何黑暗,我心要向著光明的方向;不管有多少不公平的待遇加諸在我身上,我不抱怨命運,我不嫉恨社會,我反要奮起而爭,盡我的綿力來改變這個社會——哪怕只是改變一小角落,改變幾個人、幾件事.
大陸、中國臺灣版的《小草》唱出了蕓蕓眾生的生活狀態(tài)。“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大家都向往那種,樂于平凡,悠然自在-------恰似:聽春風吹來一片歌謠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會只是人間明媚四月天。風霜雪雨,閃電打雷,時常來光顧我們;困境、挫折、苦難每每跳出來考驗我們。“大風起,------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高。”真是:小草,實在并不小。當我們俯下身子貼近大自然,不時發(fā)現(xiàn):大石下纖弱的幼苗,夾縫中嫩嫩的小芽為克服阻礙,彎曲地伸長著,努力地向有陽光的空間突破。他們總能披上生命的綠裝,一簇簇,一團團,形成一方綠茵,聯(lián)成一片綠洲。每當我們懷著情感去親近自然界無言的生命時,就和小草不自覺地融為一體了。它們總是默默地啟示著什么,感動著人們。
我們在禮贊小草精神的同時,也有許多感嘆。如俞敏洪先生的員工精神訓話中所說那樣。我們不能像小草那樣活著。與在一塊生長的樹木相比,同在一片藍天下,享受著同樣的陽光雨露,接受者同樣的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可是,小草就是長不大,高不了,卻時常被別人腳踩,踐踏。自己痛苦著,呻吟著,而別人感覺不到,或許根本就沒注意,沒看見。這時我們寧愿做一粒樹的種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時見不上陽光。我們可靜靜地汲取地下的水分、養(yǎng)料,慢慢地蓄勢向上生長。若干年后,當人們走近你時,就能給人以一片綠蔭。活著是一道風景,死了也是棟梁之才;钪懒硕加杏谩_@就是我們說的做人的標準,成才的標準。像小草一樣的頑強、樂觀,像大樹一樣挺拔、有價值。
大陸、中國臺灣版的《小草》唱出了蕓蕓眾生的生活狀態(tài)。“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大家都向往那種,樂于平凡,悠然自在-------恰似:聽春風吹來一片歌謠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會只是人間明媚四月天。風霜雪雨,閃電打雷,時常來光顧我們;困境、挫折、苦難每每跳出來考驗我們。“大風起,------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高。”真是:小草,實在并不小。當我們俯下身子貼近大自然,不時發(fā)現(xiàn):大石下纖弱的幼苗,夾縫中嫩嫩的小芽為克服阻礙,彎曲地伸長著,努力地向有陽光的空間突破。他們總能披上生命的綠裝,一簇簇,一團團,形成一方綠茵,聯(lián)成一片綠洲。每當我們懷著情感去親近自然界無言的生命時,就和小草不自覺地融為一體了。它們總是默默地啟示著什么,感動著人們。
我們在禮贊小草精神的同時,也有許多感嘆。如俞敏洪先生的員工精神訓話中所說那樣。我們不能像小草那樣活著。與在一塊生長的樹木相比,同在一片藍天下,享受著同樣的陽光雨露,接受者同樣的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可是,小草就是長不大,高不了,卻時常被別人腳踩,踐踏。自己痛苦著,呻吟著,而別人感覺不到,或許根本就沒注意,沒看見。這時我們寧愿做一粒樹的種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時見不上陽光。我們可靜靜地汲取地下的水分、養(yǎng)料,慢慢地蓄勢向上生長。若干年后,當人們走近你時,就能給人以一片綠蔭。活著是一道風景,死了也是棟梁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說的做人的標準,成才的標準。像小草一樣的頑強、樂觀,像大樹一樣挺拔、有價值。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5
世上唯有孝順不能等待,趁父母還健在。
在我成長的二十個年頭中,父母一直擔當著配角,整天忙碌的身影,都是在圍著我轉(zhuǎn)。而我,卻當做應該的。愛的教育洗禮著我的心靈,讓我逐漸明白有愛的日子里猶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F(xiàn)在我用文字記錄我和父母的點滴故事,以此來回憶那些逐漸逝去的愛的溫暖。
父母年近五十歲了,生活中有時難免磕磕碰碰,但始終相濡以沫,父母漸漸蒼老的容顏,記載著他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歲月。有他們的日子里我會非常滿足,而且充實。
母親剛上完初中,因姥爺供不起學費,沒有參加中考,便到地里務農(nóng)。在街坊鄰居眼里,母親就是個女強人,上有老,下有小,和男人一樣的勞作,還要照顧我和妹妹,但她一直是任勞任怨。父母結(jié)婚時只有三間房,連院墻都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房子都是他們白手起家蓋起來的。
記得小時候,爺爺雖然和我們住在一個胡同,但是在胡同的盡頭,也有上百米的距離。晚上去爺爺家,母親總是忘不了為我照路。她拿著手電筒站在門口,我順著她照的光束往前走。我越走越遠,燈光越來越暗,走到盡頭時,卻看到燈光依然在那里晃動,就大喊:“媽,回去吧!”隱約聽到她的回聲:“唉,慢著點。”我不知道過了多久,那燈光才漸漸的消失,但我知道,在光束那頭,母親一直在看著我。我也知道,我一輩子都走不出她愛的視線,母親一直在背后支持和關(guān)注著我。
母親前幾年得了風濕病,陰天下雨行動十分不便,還要接送妹妹上下學,但每逢周日傍晚進城上學,告訴她別送了,可走到村頭,一回頭,她就跟在后頭。黃昏里,母親矮小的身軀被拉得很長很長,面容蒼老的她正努力向我揮手,頓時我淚如雨下。
上中學后,我隔兩周才回家一趟,晚上母親就坐在我床邊,東家長西家短的說得津津有味,最后沒有話說了,就呆呆的坐在那看著我,怕我失去似的。我就說,媽你回去睡吧。她這才慢慢離開,可一會兒又回來了,說看看還有沒有替換的衣服,然后又坐在床邊。我知道她平時很掛念我,我也很掛念她,也許讓母親多看幾眼,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
母親和父親的相遇很是偶然。在農(nóng)村就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就這樣在我們傳統(tǒng)的李家新生開來,父親和母親就這樣相遇了。
父親年輕時學習優(yōu)異,可上到初二,就被爺爺從學校里拽了出來,干起了雜活。從那以后,父親遠離了他的夢想,開始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挺佩服父親的,他每個行當都涉獵過,三百六十行,他幾乎干了個遍。也許和他從事的這些行當有關(guān),父親的脾氣性格和爺爺一樣,愛幫人,不求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斷斷續(xù)續(xù)的受到過父親耐人尋味的教導,這對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時候我很淘氣,父親就嚴厲地教訓我,有時候我不服氣,頂上幾句,他就更兇了,隨手摸個東西就要打我。
每次學校開家長會,父親從不遲到,而且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去前他找出來那件最干凈的衣服穿上,怕給兒子丟人。開家長會時,父親就坐在最后一排,像個學生一樣認真聽班主任講話,還不時的還拿筆記著什么?粗赣H因勞作而布滿裂紋的手拿筆寫字的笨拙姿勢,回想起父親為我的付出,鼻子一酸,不爭氣的眼淚就在眼眶打起轉(zhuǎn)來。
父親的教子理念很簡單:棍棒底下出孝子。他還經(jīng)常教育我:做一個男子漢,要站的直、行得正,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透、看得開。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哪里學來的這些話,或許這也是父親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吧!在做人方面我也很佩服父親,包括爺爺,我們李家在村里的聲望都是很受人尊敬的,這對我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白云從不向天空承諾去留,卻朝夕相伴;星星從不向夜幕許諾光明,卻努力閃爍。我從不向父母傾訴思念,卻永遠懷著牽掛。
我本想獲得一滴水,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本想采擷一片樹葉,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森林;我本想獲得一縷春風,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時親不待。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給予我的呵護和關(guān)愛,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逐漸的明白過來,為他們做點什么,這是最重要的,用文字記錄父母和我的生活故事,用點滴的片段,描述一個普通家庭的愛的教育;貞浳液透改敢黄鸲冗^的閃亮的日子,歷久彌新。生活在愛的家庭中,因為有愛,春暖花開。
課前演講3分鐘演講稿 篇6
木槿花香,如沐漣漪,縱是紛紅落盡,依然留香于泥。側(cè)耳聆聽,那風聲輕言慢語,卻忘記了在何處落筆。
染指了一秋的風,弋獲了傾城的悲傷。信步,于十月的未央里。綿香細雨,被擱淺了一季。若可,只愿做一片枯葉,一縷秋風,一捧忘川,靜靜融化在十月的容顏。
一)葉若離
蘇幕流影,葉落傾城。
晚霞遲暮,湮染了一秋的暖色,漸漸地,連空氣也變得溫柔了起來。滿城靜謐,瀟瀟不忍別離,葉屏息,風哀泣。
終于,那些如煙往事,還是錯過了很多。懶懶的午憩,如雪白的陽光,透過玻璃,傾瀉了一地。抱著一杯暖茶靜靜地坐在躺椅里,芷若清香,繞指綿綿。窗外的風,繾綣著光線,凌亂著陰影。棲息在,塵埃未定里,落寞的北國,也熟悉了那些花落葉離。一幕細雨,滿山遍野浸染新綠,梨花淡妝,楊柳黛眉?v然千般燦爛,萬般絢麗,也敵不過一幕秋雨后,姍姍花落去,瀟瀟葉若離。又是一年梧桐葉落時,坐在遲暮的晚霞里,傾瀉在手心的一米陽光,淡淡的,暖暖的……
不忍回眸,陰影里,總有一些愛恨別離,所以只能逃避,逃避空虛,逃避自己。寒灰寂寞憑誰暖,落葉飄揚何處歸。紅塵過往,亂了誰的發(fā)梢,又觸了誰的舊傷。葉若離,或許并不是一種悲傷。
杯中的茶香,悄然淡去了一抹。好想知道,那漫山的紅楓葉雨,是否依舊傾城絢麗?
(二)花相惜
木槿留香,淺笑嫣然。
秋風簌簌,弋獲了半城的落英。恍然間,泥土里也充盈著淡淡清香。花落相惜,憔悴紅顏幾許,詩無情,詞有意。
陽臺上的那盆桔梗謝了,悄然間,便有什么空了;ㄩ_花落,總是在某個不經(jīng)意。策馬而過之隙,卻是“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三寸光陰,思緒微恙,風景舊曾諳,可是還剩幾縷花落,幾許湮染。不知不覺地丟失了一種氣息,仿佛空白了一段回憶。歲月滄桑了韶華,桔梗謝了一季又一季,百年孤獨已然結(jié)局,老人與海的故事仍在繼續(xù)。
九月落幕,十月未央,欣然而泣,木槿留香。落寞的季節(jié),總奢望有些溫暖,可以讓自己如饕餮一般的吮吸。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淙讼嘞,一瓣一回憶。
風,伴著花謝了又開,盛衰沉浮,早已斷了留戀。紅塵過往,木槿清顏,便是一秋溫暖。
(三)忘川不語
一眼忘川,情慕彼岸
潮落忘川,擱淺了一灘的思念。不覺間,夜幕已至,繁華收斂。雙袖來寒,淚落不語思念,秋風過,夜闌珊。
輕捻一束焚香,暗許一世溫柔。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獨自漫步于青城阡陌,一點情愁,卻惹得滿城喧囂。秋雨素素,朦朧了一夜的淺霧;蛟S,南國的相思子,早已在某處枯萎,只是可憐了那苦苦的尋者,忘川彼岸。徘徊于紅塵,一步境遷,一眼萬年。信步往前,撐著你遺落的紙傘,希冀著能夠再次邂逅你的容顏。灑了那一捧忘川,只是不想抹去你的眷念,流水落花澗,一念執(zhí)著間。
佛前祈念,相思中涅盤,終究難了幾世夙愿。秋風,掠走了一城溫柔,卻留下了一人悲憂。駐足,那一眼晴川河畔,彼岸,不知花是否開得正艷,恰似那熟悉的容顏。情慕彼岸,也許,一片笑語嫣然。
十月未央,瑟瑟的葉落中,暗隱著淺淺的傷。秋風劃過,姍姍梧桐葉落,只剩的滿城落寞。木槿留香,微冷之中,卻別有一絲溫暖在蕩漾……
葉若離,花相惜,忘川不語。風的呼吸,還留有著你的氣息,感念身邊,還殘存著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