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通用5篇)
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 篇1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老師:
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愛,是滋潤我心靈的甘露》。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的憧憬和滿腔熱情,XX年8月,剛剛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我,興奮地踏入了教育這方熱土,在小學語文教師這個崗位上開墾夢想。回想起大學教學樓門前的那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箴言,我竟真的投身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實踐中去了,當夢想蛻變成現(xiàn)實,讓我除了興奮之外,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教師,這個神圣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離的眼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多少個安靜的夜晚,我都是與教材和試卷一起度過的。剛開始的適應過程是艱難的,有時,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認真研究教材不知多少遍;有時,為了查找資料,我查閱大量書籍和網(wǎng)頁。在一次寫景作文習作指導課中,為了讓孩子能夠感受風雨,在有感受基礎(chǔ)上進行描寫,我課前查了兩個多小時的資料,準備了三段視頻和八張圖片,模擬了真實的風雨環(huán)境。學生受到了感染,在習作中給了我許多驚喜,他們用文字印證了我的努力成果。
然而,這些努力并沒有讓我的工作一帆風順,班里調(diào)皮任性、個性鮮明的學生常使我頭疼萬分,手足無措。最初的我對于如何與學生相處一直不得要領(lǐng),也并不那么在意,認為只要我把課備熟了,就一定是萬無一失的。直到遇到了這樣的鏡頭,它深深地刺痛了我:班上的一個學生在我眼皮底下和他的同桌嬉笑打鬧,對于我熟視無睹。而當我的目光與他的目光的相遇的時候,感覺到的卻是冷漠和麻木。一次班級紀律又陷入混亂,在忍耐了很久之后,我大吼了一句:“你們想氣死老師嗎?”這時我們班上的一位淘氣的男孩子指著一名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女同學大聲說:“老師,她說‘想!’”我形容不出當時聽到這句話時自己的感受,只覺得像有一只巨手緊緊地揪住了我的心,疑惑、痛楚陣陣襲來。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讓孩子產(chǎn)生了如此厭惡的心理,這難道就是我的初衷嗎?
于是我開始反復思考,為了彌補裂痕,我嘗試用心去與孩子溝通,時常利用課下找一些同學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解決不懂的問題;每天帶著陽光般的笑容進入課堂,用充滿耐心和愛心的語言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主動與孩子親近;通過作文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互動,尤其是那個孩子,我總是制造機會和她說話,詢問她課上是否聽懂,不懂就問。經(jīng)過努力,這個孩子變得愛對我笑了,在征文《我眼中的好老師》活動中,她居然寫的是我,我好開心,意識到自己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
班里的小光是一個基礎(chǔ)較差的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總是拖班級后腿而且脾氣暴躁,對我很排斥。我試著用各種方法提高他的成績,但效果都不明顯。后來我了解到,他的這些個性與他的家庭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爸爸媽媽在外打工,他長期和爺爺生活在一起,雖然他爺爺是愛他的,但遠不及那細膩的父愛母愛,加上爺爺?shù)闹R有限,導致教育方法欠妥當,有時候甚至是拳腳相向,為此,孩子逐漸變得滿不在乎,仇視學習。
如何才能融化他心底的堅冰呢?沉思許久,頓然醒悟,雨果不是說,愛是情感的升華,可以賦予萬物生長的力量嗎?為此,我決定以“愛”為契機,開導他,滿足他,改變他。期中考試之后,我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先是肯定了他閱讀題答得特別好,可見思維和智商之高。但是,基礎(chǔ)知識就不那么盡如人意了之后的一次生詞過關(guān)中,他得了滿分,當時我特別高興,迫不及待的就在家長會上表揚了他。拿破侖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更何況是孩子呢?不出所料,他的神情態(tài)度開始緩和了下來,我意識到我的機會來了,便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說了一下我對他的印象,我說:“你在老師心中的形象是光鮮的,我不會忘記當我說希望有同學能打掃教室時你那高高舉起的手臂,還有在運動會賽場上你那盡情揮灑的代表班級榮譽的汗水,如此特別的你,難道真的不想在學習上也鮮明起來嗎?做一個讓老師欣賞的學生吧,不光在勞動上,更體現(xiàn)在你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吧!”他離開時,眼中噙著淚花,我不知道他是否會改頭換面,但我確定他一定會有所改變。第二天,在我的辦公桌上發(fā)現(xiàn)了一張他留下的便條,上面寫道:“老師,謝謝您的夸獎。您的贊揚使我感動,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之后的日子里,雖然他每次測試仍會錯很多題,但他的努力我卻看在眼里,我鼓勵他說最難能可貴的是你這顆肯改變的心。
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我們前面鐵的兩個字——團結(jié)!
"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句歌詞好啊,它激勵著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團結(jié)一致,勇往直前,而不是只靠某一個人的力量。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是因為這個"巴掌"沒有團結(jié)的動力,沒有去團結(jié)另一個巴掌。就好像我們?nèi)艘粯,獨自一個人不團結(jié)別人的話,他的貢獻也就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不管在集體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團結(jié),因為團結(jié)的力量比鐵還要硬,比鋼還要強!
現(xiàn)在我們喊得最響亮的一句口號就是:one world,one 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如果我們不團結(jié),哪來的同一個世界,更何談同一個夢想……
同心山成玉,協(xié)力土變金!成功需要克難攻堅的精神,更加需要團結(jié)協(xié)作的合力!只有懂得團結(jié)的人,才能明白團結(jié)對自己,對別人,對整個集體的意義。才會把團結(jié)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
我們頭頂上的這些獎狀,以及上個星期的籃球賽,無不透露著我們所有人團結(jié)的力量。籃球場上,我們的隊員團結(jié)一致打的是最有激情的,場下我們的啦啦隊齊心協(xié)力喊的是最響亮的。雖然比賽我們輸了,但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團結(jié)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同時它也使我們對團結(jié)更多了一份責任感,沒有團結(jié)是得不來這些成績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彩虹美,彩虹的美麗就在于它的七色光彩,如果七色光彩不團結(jié)得話,哪還會展現(xiàn)出這么耀眼的光彩呢?
團結(jié),團結(jié),越團越結(jié)!那就讓我們更加團結(jié),永遠團結(jié),讓我們永遠去散發(fā)這彩虹般耀眼而美麗的七彩之光!!!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 篇3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愛的奉獻》,唱出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對真善美的渴望。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兩個有關(guān)“真善美”的故事。
每天早上5點多鐘,在我們縣城六順花園小區(qū)后門,有一位年過60歲的陳淑梅奶奶在為店忙碌著。她,本該是不需要為生活奔波的年齡,為什么還要起早貪黑的打理早餐店?原來,她是為了給不幸去世的兒子打工還債。兒子出車禍死了,兒媳婦早和兒子離婚,還留下了個年幼的孫子!更可怕的是,兒子生意經(jīng)營不善,留下了60萬元的務!60萬,對于一個來自平灘鎮(zhèn)的農(nóng)村家庭來說,這,何止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面對成群的債主,陳淑梅奶奶和她的丈夫李其云爺爺沒有退縮。陳淑梅奶奶說:“你們的錢是血汗錢。放心吧,只要借條上有我兒子的簽字,我都認。我會盡快還你們的錢,絕不欠一分錢。”
多么有力的誓言!
為了償還債務,陳淑梅奶奶、李其云爺爺撿過垃圾,洗過衣服,甚至到工地打工。最后重操舊業(yè),開起了早餐店。幾年的辛苦,他們償還了兒子絕大部分外債!
陳淑梅奶奶、李其云爺爺當選銅梁區(qū)20xx年誠實守信模范!我們以龍鄉(xiāng)有這樣優(yōu)秀的老人驕傲!
這是什么?這是真、這是善、這是美!這是人間的正能量!
第三屆山西省道德模范張子玉,是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拼搏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yè)家。他,致富思源,不忘責任。他,扶貧助困,捐資助學,贊助社會事業(yè),幫助過的人難以計數(shù)。他,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企業(yè)家傾心公益事業(yè),真情回報社會的博大情懷與崇高境界。
這是什么?這是真、這是善、這是美!這是人間的正能量!
親愛的同學,聽完我講的故事,我們是否應該真誠地和老師同學相處?我們是否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我們是否應該幫助爸爸媽媽做做家務?不再做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真心希望:我們能在心靈里播種真善美的種子,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以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團結(jié)是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上學以后,我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慢慢又知道“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中國的強大”。
從小,我就為我能生活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而自豪驕傲,因為我知道,這片土地,匯聚的是56份熱情;這片土地,匯聚的是56種希望;這片土地,匯聚的是56顆熾熱的愛國之心!我知道,我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是一個各族兒女都團結(jié)一心,共同推動社會繁榮的發(fā)展大國。所以,站在這片土地上,我似乎從來都不會擔心會被遺棄,會被傷害。因為我深深地知道,中國很強大,各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不會被任何困難打 倒!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發(fā)明改變了世界;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經(jīng)濟發(fā)展又快又穩(wěn)。
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了世界上的青藏鐵路,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中國加入了世界貿(mào)易組織,20__年奧運會舉辦成功了。
祖國――意味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和世代相傳的人民。千百年來,她牽系、造就了我們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愛。無數(shù)的共產(chǎn)黨人、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zhàn)、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shù)的科學家、藝術(shù)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的勞動是為了她!這是一種抵御外侮、眾志成城、團結(jié)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團結(jié)中才能綻放光芒。讓我們每個人都投入到偉大的民族團結(jié)進步這一洪流中去,團結(jié)進取、弘揚正氣、爭做民族團結(jié)的楷模。就像歌中唱到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樣。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用心、用愛,去傳承各族人民永遠一家親的傳統(tǒng),不斷譜寫民族團結(jié)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語文三分鐘主題演講 篇5
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間都存在著細微卻不容忽視的聯(lián)系,輕牽一角,或許也會導致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效果。因此,每個看似無心的舉動,都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西諺有云: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我們紛紛抱怨社會道德的滑坡時,當我們滿懷怨氣地仇視著各種不良行為時,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當之處,抑或我們有沒有縱容助長過這類的“惡”呢?
美國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群氓。這個詞,是指普通大眾集體無意識地作惡卻絲毫不覺愧疚。必然的,這種行為不僅使家國蒙受損失,更會麻痹人們的心靈,須知,此詞在中國是頗為適用的。無論是高速公路上貨車翻車引來成百農(nóng)民哄搶柑橘,還是許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塊磚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中國式過馬路”,無一不是“群氓”品行的體現(xiàn)。
似乎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樣的印象:官是惡的、貪婪的,而民是善的、無辜的。這種想法,顯然有點不全面。當個人被裹挾在群體之中時,他便會認為跟隨眾人所做之事無可非議,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作惡,這是多麼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責眾”的觀念,更成了助長這種“平庸之惡”的借口。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國人民已不再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卻日漸墮入一個更加荒誕的怪圈。所以,我們必須自省,分清善惡,堅持自我。光說不做是沒有用的,口頭上“感動中國”絕對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
當然,我們更應當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廣泛地傳播﹔多少溫暖感人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黎明的脈息。隨著越來越多人的覺悟,中國正向著文明大國之夢邁著堅定的步伐。
僅僅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中國社會的面貌才會有真正的改觀。拒絕“平庸之惡”,養(yǎng)一身浩然正氣,和整個國家一起走在追夢之路上,必能見到明日的燦爛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