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的三分鐘演講(通用3篇)
交朋友的三分鐘演講 篇1
有這樣一種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外一匹的脖子咬傷了,結果被咬傷的馬反而主動安慰因為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提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就是寬容。寬容是一種樂觀的表示,一種彼此彼此之間的信任,一種美德,一種品質(zhì),一種境界。只要人人都有寬容的心,那世界將會非常美麗的
寬容無處不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最后一年的圣誕節(jié)里,一位蘇聯(lián)的老大娘正在家中獨自準備著晚上的食物。她的家人全戰(zhàn)死在戰(zhàn)場上,包括她的兒子,但她仍然堅毅地活了下來,因為她相信勝利一定會到來。突然,門外傳來了一陣禮貌的敲門聲,老大娘開門一看,頓時就呆住了,竟是兩個德國鬼子 “我們能在這兒烤烤火嗎?我們快凍死了。”德國人問道。老大娘才看清楚這兩個德國人都是少年,衣著單薄。她連忙把他們拉進屋里,為他們做了一頓晚餐。那個時候,德國人哭了,那一晚沒有戰(zhàn)爭。瞧,寬容的力量是多么強大,連世界大戰(zhàn)都阻止不了。
甚至連童話故事里也有寬容。有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它搭了一個巧克力房子,里面什么東西都是巧克力制作的,小兔子邀請了許多動物來它這兒過夜。有一天晚上,老鼠兄弟也來巧克力屋,老鼠兄弟是想偷偷吃巧克力的。沒想到,小兔子非常歡迎它們。它們被小兔子的寬容之心感動了,它們最后根本沒有偷吃巧克力,還睡上了一個好覺。
每當看到寬容的故事,事跡……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會非常羞愧,為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愧。
我們家樓上有一戶人家,他們養(yǎng)了許多花花草草,很漂亮。一個大晴天,太陽也照得很歡,我們把棉被曬了出去。但是樓上的那戶人家在澆水的時候水漏下來了,直接打在我們家的棉被上,于是我們家的棉被就打濕了。我看到了以后,非常生氣,連忙跑到陽臺上面,朝著上面的大喊:“你們干什么,把我們家的棉被給打濕了!”上面沒反應,我就一直很難過。過了一會兒,媽媽走過來了,我就把經(jīng)過告訴她了。她來到陽臺上,對上面很有禮貌地喊:“今天天氣真好,是應該給花曬曬太陽,澆澆水啊!”我突然覺得自己的臉很紅,我不應該這么做。
再想想,不就棉被濕了嗎。大家都要乘著太陽好的時候干點事,有什么錯呢?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要學會寬容,和鄰居們……交朋友。寬容是心靈與心靈之間溝通,最美的語言。
大海因?qū)捜荻鷻C勃勃;天空因?qū)捜荻錆M歡笑;世界因?qū)捜荻利?人們因?qū)捜荻辛擞颜x;戰(zhàn)爭因?qū)捜荻辛撕推?我因?qū)捜荻涌鞓妨,寬容的好處真多。我們都寬容一點吧,讓世界變成一個大家庭吧,讓寬容來到每一個人當中吧!大家一起來,和寬容交個朋友!
交朋友的三分鐘演講 篇2
這樣的我,有誰能讀懂;這樣的我,你們是否會喜歡。
我呢,是一個很內(nèi)向的女孩;不愛和別人打招呼,聊天,沒事的時候,總是一個人靜靜的趴在桌子上;我不愛說話,不愛動腦經(jīng),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喜歡不懂裝懂,而且我也討厭進辦公室,總覺得辦公室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方,認為班主任是所有老師中最最可怕的一位,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認為【那個,班主任老師,千萬別怪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這樣認為啦】,我有些時候會在心里覺得:學習好的同學,一定不喜歡跟我交朋友。他們也許會在心里瞧不起我,因為我的成績一點都不好,所以我都不敢跟他們說話啊!具@是我內(nèi)心里所想的】
我除了內(nèi)向外,膽子也挺小的。所以說最最討厭別人嚇我,嗚嗚,想想都可怕;我們換下一個話題說,那個接下來的話題,我有點不好意思說了,呵呵,其實,我算是一個超級大懶人啦,喜歡懶床,不經(jīng)常幫忙做家務,又貪玩【放心,這些我會好好的改過來,我保證】。
我的名字不是很好聽,有一個夢字,又總是愛發(fā)呆,所以他們總嘲笑我說:呵呵,你又在白日做夢啊。嗚嗚,不帶這么打擊人家的啊,傷心啊。因為我的性格,我的朋友少之又少,唉,我好希望自己能把這個性格給改過來,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高高興興的聊天玩耍,自己真的有點孤獨的說。
所謂,相遇即是緣分,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交朋友的三分鐘演講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shù)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nóng)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里地到當?shù)氐慕逃块T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xiāng)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后,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shù)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fā)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shù)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后得出的數(shù)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后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shù)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后數(shù)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shù)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著自己填寫的數(shù)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么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于圣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于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后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shù)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shù)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shù)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guī)章、規(guī)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jīng)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guī)章、規(guī)定或制度并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并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jīng)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義,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